就是要整理:艺术 [瑞士]乌尔苏斯威尔利(Ursus Wehrli) 著,南曦、田霏宇 译 后浪 9787550248137
举报
-
作者:
[瑞士]乌尔苏斯威尔利(Ursus Wehrli) 著,南曦、田霏宇 译 后浪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
9787550248137
-
出版时间:
2015-05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瑞士]乌尔苏斯威尔利(Ursus Wehrli) 著,南曦、田霏宇 译 后浪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
9787550248137
-
出版时间:
2015-05
售价
¥
13.44
3.2折
定价
¥42.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5-04-07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前言
解读“整理艺术” 拿到这本书之前,坦白讲,我并没有听说过乌尔苏斯这位艺术家。好奇心驱使下,我去谷歌网站搜索了他的名字,发现年他在大会上做了一段关于“整理艺术”的演讲,分享的便是这本书,或者说是他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思路。 他的方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把许多艺术名作拆分成基础的组成部分,然后近乎强迫症似的按照颜色和尺寸重新排列。如保罗·克利()用不同色块绘制而成的抽象画,到了他手里,便被按照颜色分成几堆色块,变成了关于保罗·克利用了多少红色块、绿色块的柱状解剖图。乌尔苏斯还调侃说,保罗·克利的创作一看就是赶飞机做的,所以色块大小不一,也没有涂匀,实在是太偷懒。而像他这种付出很多手工劳动,为现代艺术的混乱做重新整理的艺术家才是值得歌颂的。他认为康定斯基()的作品是把所有东西都随意地丢进一个空间,如果他老妈看到他这么乱搞,肯定会把他禁闭三天;而米罗(ó)的画就好像是边打电话边画出来的一样,极其随意……总之,每位大师的杰作都被乌尔苏斯先生“义愤填膺”地重组归类,他甚至为这种“合并同类项”的游戏申请了专利,命名为“整理艺术”。 乌尔苏斯对“整理艺术”的一通解读和他的“绘画实践”一样,透露着瑞士人特有的如阿尔卑斯山山顶一般“冷”的幽默——其实,喜剧演员才是他的本职——他正儿八经获得过一些国际上的喜剧表演奖。所以你大可不必把这本书当作严肃的当代艺术来阅读,因为他只不过是用视觉幽默地呈现了一位外行人对艺术的惯常误读,就像总有人开玩笑说毕加()的画小学生也可以画出来一样。你可以选择接受他的调侃,并且理解成这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新角度,只要别真的以为艺术界里面有人新创了一派叫“整理艺术”就可以了。 从古典时期的写实到现代主义的抽象,艺术的发展恰恰是其自身不断整理、推翻、修整的过程。如果回到历史发生的那个瞬间,就会理解保罗·克利的色块、毕加索的立体探索、波洛克()的滴画,决不是什么玩偷懒或者信手涂抹,他们是在他们所烂熟于心的艺术面临自身合法性危机的当口,思考究竟何为艺术,并给出了在当时人看来甚为叛逆的答案。好的艺术,是要与艺术史对话的,它通过整理、消化前人的艺术,转化成属于自己语言的、动人的艺术。乌尔苏斯的做法是直接的、表面的“整理”,真正的艺术应该把艺术史揉碎了,揉进骨髓和血肉里,像夏娃脱胎于亚当一样,不轻易着痕迹。 田霏宇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参观威尔利大师的工作室 接到鉴定艺术家乌尔苏斯·威尔利作品的任务后,我的要务就是努力赢得对方的信任。因为我从一位十分活跃却又言行谨慎的苏黎世出版商口里得知,无论是在这位艺术家烫金的名片上,还是在他由设计大师卡尔·拉格菲尔德()设计的、坐落于花园中的工作室的铁门上,都印着这样一句令人望而却步的话:“客人请回,无人可见。我们没有电话机!”大师把地址保守得这么严密,给鉴定的任务又增加了难度。后,总算有一位消息灵通的代理人告诉我,也许能在巴尔拉克()酒店、多尔德()酒店或者湖边找到他。我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四处探访诺贝尔奖得主们光顾的饭店,踏遍了艺术家们常去的酒馆、饭馆、酒吧、酒厅、旅馆,才突然想到可以找城里知名的艺术商人打听打听。我找到一些人,想方设法旁敲侧击,但他们的回答总是一样的:“威尔利先生?不知道地址。” 后来终于在火车站路有了消息:“威尔利?稍等,我来给您指路。”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那个房间,结果空欢喜一场。威尔利刚刚搬走,不用说,没有留下新地址。这时我想起城里有一位权威的艺术评论家,名字叫做“过眼云烟”,他喜欢以一种放肆无礼的、羡慕嫉妒恨的态度对威尔利的作品发表评论:“这胡乱涂在水桶和画布上的梦魇般可怕的幻象,超越了任何法律所允许的艺术的丑陋限度。”或许能从他那里打听到一些消息。想到这里我兴奋不已,急忙跑去询问。结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给了我一个确切的地址。 踏进那间宽敞的、有几层楼高的工作室,我还是有些心虚的,毕竟这位著名的艺术家被公认为是极不喜欢交际的人物。他头上戴着一顶红色天鹅绒小帽,留着一头波浪形的黑色蓬松卷发,身上穿着雪白的丝质外衣。出乎意料,他非常亲切、和气地接待了我。这天,他戴着一条象牙色领带,这可是他自己的独特发明,领带的颜色可以随喜好更换。我环顾装饰在墙上的众多作品——莱热(é)、康定斯基()、米罗(ó)、毕加索()的油画,丹尼尔·史波利()的固定起来的餐桌,几尊桑法勒()的雕塑,几幅勃鲁盖尔()的构图混乱的风景画,一幅梵高()的只有一只耳朵的不对称自画像,还有几幅伦勃朗()、达·芬奇()、杜勒(ü)的作品,显然这些都是对这位世界秩序艺术家和秩序独裁者的激烈挑战。这时,我注意到大师的三个学生用锋利的手术刀干净利落地把修拉()、克利()、毕加索、罗伊·李奇登斯坦()的油画和一只皮草杯子精准地切分成了一样大小的方块。“修拉的画是我几周前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中拿下的——价钱很低,它在盖蒂()那儿挂了好几年,估计他们再也受不了这堆混乱了。” 我和大师在愉快的谈话中度过了好几个小时——周围是美丽如花、端庄大方、衣装得体、杏眼流波的模特们及一群敏而好学的学生——一位印度侍者用典雅的蓝色迈森(ner)瓷器奉上中国茶和精致的安达卢西亚()点心,随后陆续呈上牡蛎、鱼子酱和香槟酒。谈话没有受到什么不和谐声音的打扰,话题在哲学、艺术老本行和偶尔对其艺术门徒的严肃乃至严厉的命令之间切换。谈话期间,我目睹了他发脾气,的一次,而且还挺激烈。他偶然看到了一幅彩色石版画,是一个艺术家未经他的许可,用他的作品仿制而成的:“谁竟敢这么干……”不过,话未说完,他的语气又变得温和起来:“这个笨蛋,做这个的家伙,还真有两下子。可不像卢浮宫()、普拉多()、乌菲兹()和泰德画廊()的那些人。下一次我要在巴黎、马德里、伦敦等地方放开手好好整理一番!” 写到这里该结束了,我突然产生了一丝怀疑。我是在和谁说话?真的是威尔利吗?这位隐居的大师,让所有博物馆都害怕,犹如魔鬼害怕圣水。或许他连自己的办公室都要彻底整理一遍,终连他本人也用一个秩序上变态的副本来替代了? 阿尔布莱希特·格茨·冯·欧伦胡森博士 《艺术家》杂志总编
导语摘要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媒体评论
你大可不必把这本书当作严肃的当代艺术来阅读,因为他只不过是用视觉幽默地呈现了一位外行人对艺术的惯常误读,就像总有人开玩笑说毕加索的画小学生也可以画出来一样。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 “这就是我们的艺术家,一群邋遢鬼。是时候有人来教他们做整理了。” ——《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因为它总算把秩序带进了现代艺术中。克利、米罗、康定斯基的那些古怪抽象的东西,终于按照形状和颜色排列得有模有样,再也不是胡乱涂抹在画布上了。这样看起来真是好多了。” ——《瑞士每日导报》() 向爱好艺术和憎恶艺术的人热烈推荐。” ——《萨克森报》Schsische Zeitung)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