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昨夜图书馆的书店
  • 【正版图书】 脉经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文详情

【正版图书】 脉经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举报

正版图书 现货速发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ISBN:  978753498554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售价 9.40 2.4折

定价 ¥3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4-24

    数量
    库存91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医药卫生
      货号:
      11305984
      商品描述:
      目录
      卷一/oo1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002平脉早晏法第二/003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003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o03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004持脉轻重法第六/004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004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005辨脉阴阳大法第九/o05平虚实第十/oo7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007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008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o09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o1o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on卷二/og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014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015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o19平奇经八脉病第四/o22卷三/025肝胆部第一/026心小肠部第二/027脾胃部第三/029肺大肠部第四/0g0肾膀胱部第五/032卷四/o35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o36平杂病脉第二/039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040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041诊损至脉第五/041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044诊百病死生决第七/045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047卷五/049张仲景论脉第一/050扁鹊阴阳脉法第二/050扁鹊脉法第三/052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052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054卷六/057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o58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o6o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o6o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062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063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o65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o67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o68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o69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071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071卷七/o73病不可发汗证第一/074病可发汗证第二/o76病发汗以后证第三/o78病不可吐证第四/080病可吐证第五/081病不可下证第六/081病可下证第七/o84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o86病可温证第九/091病不可灸证第十/092病可灸证第十一/092病不可刺证第十二/03病可刺证第十三/093病不可水证第十四/095病可水证第十五/o96病不可火证第十六/o97病可火证第十七/o98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第十八/o98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十九/100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101热病十逆死证第二十一/102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二十二/102热病至脉死日证第二十三/103热病脉损日死证第二十四/103卷八/105平卒尸厥脉证第一/106平痉湿喝脉证第二/106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107平霍乱转筋脉证第四/108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109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1no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第七/m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m平黄疸寒热疟脉证第九/14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15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n6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17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n8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120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22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第十六/24卷九/127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128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129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132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133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35平咽中如有炙脔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36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36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37平小儿杂病证第九/B8卷十/39手检图三十一部/140

      内容摘要
      经言:所谓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每部中有天、地、人也。上部主候从胸以上至头,中部主候从膈以下至气街,下部主候从气街以下至足。浮沉牢结,迟疾滑涩,各自异名,分理察之,勿怠观变。所以别三部九候,知病之所起,审而明之,针灸亦然也。故先候脉寸中,浮在皮肤,沉细在里,昭昭天道,可得长久。  上部之候,牢结沉滑,有积气在膀胱。微细而弱,卧引里急,头痛咳嗽,逆气上下。心膈上有热者,口干渴燥。病从寸口,邪人上者,名日解。脉来至,状如琴弦,苦少腹痛,女子经月不利,孔窍生疮;男子病痔,左右胁下有疮。上部不通者,苦少腹痛,肠鸣。寸口中虚弱者,伤气,气不足。大如桃李实,苦痹也。寸口直上者,逆虚也。如浮虚者,泄利也。  中部脉结者,腹中积聚,若在膀胱、两胁下,有热。脉浮而大,风从胃管人,水胀干呕,心下澹澹,如有桃李核。胃中有寒,时苦烦痛不食,食即心痛,胃胀支满,膈上积。胁下有热,时寒热淋露。脉横出上者,胁气在膀胱,病即著。右横关入寸口中者,膈中不通,喉中咽难。刺关元,入少阴。  下部脉者,其脉来至浮大者,脾也。与风集合,时上头,痛引腰背,小滑者,厥也。足下热,烦满,逆上抢心,上至喉中,状如恶肉,脾伤也。病少腹下,在膝、诸骨节间,寒清不可屈伸。脉急如弦者,筋急,足挛结者,四肢重。从尺邪入阳明者,寒热也。大风邪入少阴,女子漏白下赤,男子溺血,阴萎不起,引少腹痛。  人有三百六十脉,法三百六十日。三部者,寸、关、尺也。尺脉为阴,阴脉常沉而迟;寸关为阳,阳脉俱浮而速。气出为动,人为息,故阳脉六息七息十三投,阴脉八息七息十五投,此其常也。  二十八脉,相逐上下,一脉不来,知疾所苦。尺胜治下,寸胜治上,尺寸俱平治中央。脐以上阳也,法于天;脐以下阴也,法于地;脐为中关。头为天,足为地。  有表无里,邪之所止,得鬼病。何谓表里?寸尺为表,关为里,两头有脉,关中绝不至也。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阴绝而阳微,死不治。三部脉,或至,或不至,冷气在胃中,故令脉不通也。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所苦。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虽枝叶枯槁,根本将自生,木有根本,即自有气,故知不死也。  寸口脉平而死者,何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非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也。故气者,人根本也,根绝则茎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岐伯日: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黄帝日:冬阴夏阳,奈何?岐伯日: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者,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数乍疏,乍迟乍疾者,以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  七诊虽见,九候皆顺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顺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著者死。  两手脉结上部者濡,结中部者缓,结三里者豆起。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在其上,涩反在下。微即阳气不足,沾热汗出;涩即无血,厥而且寒。  ……

      精彩内容
      《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共10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本书是历代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至今对中医脉诊、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启发作用,是中医临床各科医师以及中医院校师生的必读书。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