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荣轩书店
  • 问吧5-有关中国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苏庆丰//刘垣//苏建新//吕长卿//廖年胜等 著 著中华书局9787101063097正版
图文详情

问吧5-有关中国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苏庆丰//刘垣//苏建新//吕长卿//廖年胜等 著 著中华书局9787101063097正版

举报

正版图书,一般24小时内发货,可开电子发票,标题与图片不符的,请咨询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063097
  • 出版时间: 
  • 四部分类:    子部 > 艺术 > 书画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063097
  • 出版时间: 
  • 四部分类:  子部 > 艺术 > 书画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0.00 7.7折

定价 ¥2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4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5.71% (21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16.56小时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国学古籍 > 社会文化
      货号:
      10455352
      商品描述:
      目录
      1 “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怎么变成了对榜样人物的称呼呢?
        知识链接:作为榜样的“模范”最初是人还是物?
      2 常说要守“规矩”,到底什么是“规矩”?
        知识链接:“关键”人物、“关键”事件为什么就显得比较重要?
      3 为什么把行为不端的人叫做“不三不四”?
        知识链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是人们从坏处预想时常说的话,到底是哪“三长”、哪“两短”呢?
      4 勒索钱财的做法为什么叫做“敲竹杠”?
        知识链接:什么是“碰瓷”?
      5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么变成了“混日子”的代称?
        知识链接:不好好干活,有意拖延为什么叫做“磨洋工”?
      6 做事不认真为什么叫做“马虎”?  ”
        知识链接:生活中有些人被称为“马大哈”,这一说法和一种叫大马哈的鱼有关系吗?
      7 受了别人的欺骗为什么叫做“上当”?
        知识链接:什么是“骗马”?
      8 患了嫉妒情结的男女为什么常被说成是在“吃醋”?
        知识链接:“一树梨花压海棠”怎么会是老夫配少妻的意思?
      9 为什么小气的人被讽刺为“吝啬”?
        知识链接:什么是“看钱奴”?
      10 为什么寡廉鲜耻的人常被唤作“王八”?
        知识链接:妻子红杏出墙的人为何又被称为“戴绿头巾”、“戴绿帽子”呢’
      11 为什么我们常说待人要懂得“礼貌”?
        知识链接:为什么请客的一方称为“做东”?
      12 “天伦之乐”指哪种快乐?
        知识链接:“五福临门”是哪“五福”临门?
      13 李清照“打马”玩的是一种什么游戏?
        知识链接:“打马掉”和“看竹”是同一种游戏吗?
      14 “乌龙球”中的“乌龙”是什么意思?
        知识链接:唐人热衷的“击鞠”、“打球”是一种什么球类运动?
      15 拔河是群众喜爱的运动,它本是大家在拉扯绳索,为什么却定名为“拔河”?
        知识链接:拔河为什么又叫“牵钩”?
      16 喜欢跟人争斗较劲的人为什么常被说成是像好斗的公鸡呢?
        知识链接:古人好以斗蟋蟀为乐,为何蟋蟀、蛐蛐叫“促织”?
      17 体育竞赛中“冠军”、“亚军”、“季军”的称呼是怎样来的?
        知识链接:“勇冠三军”说的是哪三军?
      18 竞技体育比赛为什么有“锦标赛”之称?
        知识链接:“相扑”的起源
      19 为什么围棋的棋子只有黑白两色?
        知识链接:围棋的等级、别名
      20 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为什么是东山再起,而不是“西山”“南山”“北山”再起?
        知识链接:“加油”一词的来历
      21 “文房四宝”指哪四宝?
        知识链接:为什么臂搁又叫“竹夫人”?
      22 一个人才华枯竭为什么常被说成是“江郎才尽”?
        知识链接:“梦笔生花”生出的是什么花?
      23 为什么请人删改文章要客气地说请“斧正”?
        知识链接:“徒灾梨枣”、“寿之梨枣”说的是什么?
      24 请人代笔写文章为什么叫做“捉刀代笔”?
        知识链接(一):刀笔吏
        知识链接(二):“绍兴师爷”为什么成为师爷的泛称?
      25 知识分子过去被戏称为“老九”,为什么他的这种排行不是“老大”“小三”,而偏偏放在八下十上的位置上呢?

        知识链接:中国的“士”
      26 为什么那些“顺口溜”式的诗被人们谐谑地叫做“打油诗”?
        知识链接:“打诗钟”是一种什么游戏?
      27 胡编乱造为什么被称做“杜撰”?
        知识链接:“小说”是道听途说,不登大雅之堂的虚构之词吗?
      28 人们为什么要在信封的下款处写上“××缄”的字样?
        知识链接:过去书信为什么又叫“尺牍”?
      29 文章荒谬不通畅常被批为“狗屁不通”,为什么是狗屁而不是猪屁、马屁、牛屁呢?
        知识链接:为什么人们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家的孩子是“犬子”“豚儿”?
      30 我们现在听的各种乐曲,为什么统称为“音乐”呢?
        知识链接:歌曲有时是歌,有时是曲
      31 “四面楚歌”中的“楚歌”指的是哪里的歌?
        知识链接: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是怎样产生的?
      32 人们常说“对牛弹琴”,但弹琴的到底是谁呢?
        知识链接:“郑卫之声”、“靡靡之音”常用来指称什么音乐?
      33 为什么称知心朋友为“知音”?
        知识链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具体发生在什么地方?
      34 中国的肖像画为什么又叫做“写真”?
        知识链接:“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指的是什么?
      35 古人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是什么?
        知识链接:孔门六艺里有没有数学?
      36 “菱花”是什么花?
        知识链接:古人为什么用铜做镜子?
      37 形容金钱的魔力时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什么偏偏使鬼去推磨而不是去推车呢?
        知识链接(一):铜钱与金、银等钱币之间是怎样进行兑换的?
        知识链接(二):古代的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
      38 正月十五大家吃的汤圆为什么叫“元宵”呢?
        知识链接:为什么元宵节要张灯?
      39 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知识链接:饺子的近亲馄饨、肉燕
      40 人们为什么把一些喜欢吃的小零食叫做“点心”?
        知识链接:天津著名包子为什么取“狗不理”这样的孬名?
      41 为什么说“香菇”原本是“香姑”变来的?
        知识链接:“香港”是怎么得名的?
      42 为什么人们把杭州菜馆做的红烧肉叫做“东坡肉”?
        知识链接:“西施舌”是一道什么菜肴?
      43 人们喜食的馒头又叫馒首,跟“头”、“首”有关联吗?
        知识链接:《水浒》说武大郎每日做炊饼卖,他卖的是饼还是馒头?
      44 过年时长辈为什么要给晚辈“压岁钱”?
        知识链接:为什么元月叫“正月”?
      45 新年登门的乞丐为什么和财神牵扯到一块了?
        知识链接:丐帮
      46 为什么底本叫做“蓝本”?
        知识链接:“黄页”是什么书?
      47 中药治病为什么要“如法炮制”?
        知识链接:中药的取名之法
      48 医生所开药方中的“药”与“方”有无区别?
        知识链接:方剂是怎样组成的?“七方”、“十剂”是些什么方,什么剂呢?
      49 我国古代有医疗机构吗?
        知识链接: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宋朝医学情况

      50 古代为产妇接生的“产婆”为什么又叫“稳婆”?
        知识链接: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为什么习惯称为“唐人街”?
      51 “爱屋及乌”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为何说古代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源于两只大雁的生死情?
      52 心里高兴、愉快,可以称为“欢喜”,“欢喜”的本意是什么呢?
        知识链接:“囍”字的由来
      53 现在实业界有成就的人士,常被大家称赞为强人,若是女性,则奉送一个“女强人”之称,那么过去强人指的是什么人呢?
        知识链接:“绿林好汉”一词的来历
      54 为什么“闲云野鹤”可用来形容人的无拘无束?
        知识链接:宋元画家为什么喜欢自称“道人”?
      55 过去普通人为什么被称为“匹夫”?
        知识链接:大丈夫
      56 《红楼梦》用没用过“她”?为什么后来又用了“她”?
        知识链接:你、我、他等自称、称人或物在古汉语中是怎样表示的?
      57 “三十而立”到底立什么?
        知识链接:为什么二十岁的男子古时候被称为“弱冠之年”?
      58 为什么说“千里姻缘一线牵”?
        知识链接:夫妻为何又称“冤家”?
      59 为什么随便闲聊叫“谈天”?
        知识链接:为什么人们把“神聊”叫做“侃大山”?
      60 家里有女就是个“安”字,为什么呢?
        知识链接:为什么“男主外,女主內”?
      61 过去为什么要用斑鸠来体现敬老之意?
        知识链接:康熙、乾隆与千叟宴
      62 “老头子”一词最初是对老年人不敬的称呼吗?
        知识链接:关于老人不同年龄的说法
      63 为什么会有“麒麟送子”之说?
        知识链接:偷瓜送子
      64 送人财物为什么称“布施”?
        知识链接:寺庙里常见人们烧香拜佛,为何要烧香拜佛呢?
      65 宇宙为什么被佛教徒称为“大千世界”?
        知识链接:佛教徒向往的“极乐世界”
      66 千手观音真有千手吗?
        知识链接:开光
      67 为什么佛祖释迦牟尼被称为“如来”?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跳不出如束手掌心”?
      68 “三生有幸”、“缘定三生”等说法中的“三生”指什么?
        知识链接:为什么要跳出三界外呢?
      69 为什么惯用语被称为口头禅?
        知识链接:野狐禅
      70 人们为什么把以亲身经历为例说理称为“现身说法”?
        知识链接: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71 我国货币单位的“元”是怎样来的?
        知识链接:钱为什么有“阿堵物”的别名?
      72 为什么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被称为“市井”?
        知识链接:“罗汉钱”是罗汉(或僧人)使用的特殊钱币吗?
      73 清代的行业组织为什么叫“会馆”、“公所”?
        知识链接:清代的商帮
      74 为什么说当铺起源于寺院的僧库?
        知识链接:清代发行的公债

      75 为什么俗称经商贸易的学问为“生意经”?
        知识链接:明清时期晋商为什么能在中国商界执牛耳?
      76 我国古代的商店招牌叫什么?
        知识链接:我国古代的商店招牌大约有几种?
      77 木兰不姓花,为何叫“花木兰”?
        知识链接:“关山度若飞”中的“关山”在何方?
      78 “压轴戏”为什么是一场演出中最为精彩的一出戏?
        知识链接:参军戏为什么跟相声有渊源关系?
      79 过去官员出行为什么要鸣锣开道?
        知识链接:“八抬大轿”是什么规格的待遇?
      80 为什么工资又被称为“薪水”?
        知识链接:私塾先生的束脩
      81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法律,“法律”一词原是什么意思?
        知识链接:独角兽为什么象征法律与公正?
      82 “秋后算帐”这句让人听了害怕的话,暗指什么?
        知识链接:古代的刑与法有没有区别?
      83 探听消息的人为何叫“耳目”?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是否有从事特务这一职业的人员
      84 为什么“一亩三分地”指的是跟个人相关的利益?
        知识链接:古人认为人有“七情六欲”,何谓七情、六欲?
      85 古代科举考试中有没有枪替?
        知识链接:古代用什么防范枪替作弊?
      86 过去进学的生员为什么被称为“秀才”?
        知识链接:秀才的第一名叫什么?
      87 为什么老师教授的弟子又被称为“门生”?
        知识链接:为什么称进士为天子门生?
      88 为什么考中进士被戏称为“登龙门”?
        知识链接:“连中三元”是怎么回事?
      89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朝代前要加上“东”“西”“南”“北”,比如“西汉”“东汉”“南朝”“北朝”呢?
        知识链接:为什么皇帝的坟墓称为“陵”?
      90 东汉有“清议”,魏晋尚“清谈”,二者有什么不同?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魏晋人的沙龙文学
      91 为什么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
        知识链接:社稷坛为什么敷设五色土?
      92 楚庄王“问鼎中原”,这里的“鼎”是器物吗?
        知识链接:“一言九鼎”是怎么回事?
      93 国人赞美祖国美好时常说“锦绣山河”,为什么要用“锦绣”形容山河呢?
        知识链接:“赤县神州”为什么指的是中国?
      94 为什么故乡、家乡又被称作“桑梓”?
        知识链接:《儒林外史》的作者为什么取名叫“敬梓”?
      95 为什么山川形胜被古人统一命名为“地理”呢?
        知识链接(一):“中国”为什么是华夏神州的代称?
        知识链接(二):《西游记》提到的佛教四人部洲,其中对应中国的该是哪一块地方?
      96 炼石补天的女娲是炎黄子孙的母亲神吗?
        知识链接:中国有没有西方传说申上帝造人那样的男性始祖神?
      97 三国赤壁之战是在哪里展开的?赤壁之战的地点为什么叫做“赤壁”呢?
        知识链接:为什么又有“东坡赤壁”的说法呢?
      98 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么是“江湖”?
        知识链接:“九州”指哪九州?
      99 光饼为什么跟平定倭寇侵扰有关?

        知识链接:武夷岩茶为什么叫做“大红袍”?
      100 为什么有种荔枝叫“妃子笑”
        知识链接:“老佛爷”是对慈禧太后的专称吗?
      101 (古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什么称为“内阁”?
        知识链接:官府为什么又叫“衙门”?



      内容摘要
          本书为问吧系列第五种,采用“提问+答案+知识链接”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

      主编推荐
              传统文化对广大现代人来说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随着传统文化的日趋升温,大众对一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话题产生了兴趣。如:受了别人的欺骗为什么叫做“上当”?“文房四宝”指哪四宝?文章荒谬不通畅常被批为“狗屁不通”,为什么是狗屁而不是猪屁、马屁、牛屁呢?送人财物为什么称“布施”?……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隐藏着丰富而有趣的内容。本书采用“提问+答案+知识链接”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

      精彩内容
          1  “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怎么变成了对榜样人物的称呼呢?
          “楷模”这个词至迟在东汉时期就已形成,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五记载,东汉时期的太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天下楷模李元礼”这样的说法。其后,南朝宋人范晔在其所著的《后汉书》卷六十四有这样的记载:“曹操北讨柳城,过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现在,我们一般把具有模范行为、榜样作用的人称之为“楷模”,为什么呢?
          “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北宋人孙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的卷十三中说:“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楷树是自然界中实有的一种树,俗称“黄连木”,系落叶乔木,果实红色,形为椭圆,其木质地柔韧,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珑剔透、木纹如丝而不断,名曰“楷雕”,是一种很出名的工艺品。生长在孔子墓上的楷树传说为其弟子子贡所植。相传子贡奔丧回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来长成一棵大树。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巍然兀立,正直浩然,为诸树之榜样。清康熙间,子贡所植的楷树遭雷火焚死,后人遂将枯干图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与碑今都完好。
          但模树却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一种树木。明人叶盛在《水东日记》中载:“吴正道,东隅人,明六书,许慎《说文解字》有不足者补之。临川吴文正公澄问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义也。’曰:‘何以取木为义?’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折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出淮南王安《草木谱》。’”这儿提到的模树很神奇:其叶随时令而变,春天青翠碧绿,夏天赤红似血,秋天洁白如玉,冬天乌黑如墨。因其各季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便为诸树榜样。后世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以及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
          不过,因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刘安的《草木谱》一书中有记载外,其他古籍及近现代植物学著作中都未见有这一树名,而淮南王刘安所著的《草木谱》一书除了在上述笔记小说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见到,故极有可能这本书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也有人认为“楷模”一词的由来与楷树、模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孙奕、吴正道等人所说完全是一种附会之说。“楷树”的“楷”(jie)与“楷模”的“楷”(kai)是两个同形异音异义词,二者并无意义上的联系。而“楷模”的“楷”字的本义即为法式、典范。
          知识链接  作为榜样的“模范”最初是人还是物?
          如今,“模范”一词,通常解释为样板、榜样,值得学习或仿效的人物或事物,如先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英雄模范、模范文夫、模范事迹、模范行为等等。其实,模范是模与范的合称,初意是指古代铸造青铜器时所使用的主要造型工具。197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出土的商代乳丁纹青铜爵,是我们所知采用范铸的最早一件铜器,距今已有3500多年了。
          一件青铜器的铸造,要经过塑模、翻范、烘烤和浇铸等一整套工序。用泥料制成的实心器物外形,称为“模”。在“模”上贴泥而翻制成的外模或凹模,称为“范”,亦称“外范”、“母范”、“母模”等。一件器物的“范”要分为多块,否则无法起范脱模。表现器物内腔、孔及某些中空部分的泥型,称之为“芯”,亦称“内范”。“范”和“芯”的组合,即为“铸型”。铸型的范、芯之间的空隙构成了器壁,浇入液态金属即可凝固成器物。
          铸铜工具的模与范,有陶(泥)质、石质和金属质三种,其中以陶质为主。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东南的铸铜作坊内曾经发现大型编钟的整套铸范,其内、外范多达96块,而且并合严密,表明我国的铸造工艺技术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达到相当纯熟的水平。
          小型器物,只用外范合铸。如殷墟出土的一套直内戈陶范,有厚约4厘米,长31厘米的正背两范。范的两侧边缘有两条小沟槽,作为合范时的标记。
          古代钱币铸造所用的范具,制作情况与直内戈范基本相同。但后者是一范一器,而一套钱范,一次能铸钱数枚乃至数十枚。钱币是国家规定的制钱,质地、大小、重量都有严格规定。即使政府允许民间铸钱,也要由国家发给统一的模和范,以防止恶币的出现。
          古人将“模范”这种铸造所用的范具,引申到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于是人的行为、事迹合乎规范,堪为榜样也就赋予了“模范”的含义。如汉扬雄《法言•学行》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人之所以对师十分尊敬,是因为为师者可以规范世人,做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这是“师范”一词的含义所在。
          常说要守“规矩”,到底什么是“规矩”?
          “规矩”其实就是规和矩,原是我国古代匠人常用的工具,与今天在数学上使用的圆规和曲尺(矩)构造基本相同。早在先秦时期,这两件普通而又简便的工具,便已经受到人们的器重。《史记•夏本纪》说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夏禹治水是否随身带着规矩,测量大地,兴修水利,多属传说,无法考证。不过,距今约6000年的黄河中游一带的人们,已经懂得制圆造方的技术。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内,都留下了圆形和方形的房屋建筑遗迹。
          那么,古代的规和矩,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工具呢?古人没有具体说明,而在汉代画像石和帛画的伏羲女娲图中,规和矩画得十分清楚。伏羲执矩,女娲执规,他们是开天辟地的创世纪者。
          规和矩,看似简单,但在数学领域却涉及空间形式理论。墨家创始人墨翟在《墨子》一书的《经》和《经说》中对规作的圆、矩作的方,下过与近代几何学相仿的定义。《淮南子•说林训》“非规矩不能成方圆”更是进一步肯定了工具的作用。到了汉代,《汉书•律历志》还将规矩成圆成方定为法式。“规者,所以规圆器械,令得其类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经政府的提倡,规矩真正变成了天下人使用的工具了。
          后来,作为器物的规和矩又引申、运用到社会学方面,便产生了一种新的说法和意义:凡是人们的行为举动,都应该合乎社会法则。《淮南子•诠言训》对这一点讲得很透彻:“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已而能正人者。”这里谈到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凡事以身作则,而“身”,就是要规规矩矩,做出榜样。
          成语中“规行矩步”也与此相关,意思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行动,也就是守法而不逾越相应的尺度(即合乎成圆成方的规矩)。平常说的守“规矩”取意即在于此。
          知识链接  “关键”人物、“关键”事件为什么就显得比较重要?
          “关键”人物、“关键”事件之所以比较重要,就在于他们发挥的是“关键”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一词汇,源自人们居住的房屋的一个重要部件。
          “关键”或“关”起初作为实物名称,古代都是指门闩。从“关”(?)的字形也可看出与门(?)有关。不过,“关”是简单的闩,而“关键”则是复合的闩,与今天的含义已经完全不同了。
          《说文解字》对“关”的解释很明白具体:“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在两扇门中间用一根木头横过来抵上,就可以关上大门。这根横木就叫“关”。我们今天说“关”门,古人却不说“关”,而是“闭”门。为什么说“闭”不说“关”呢?原来从先秦到汉代,“关”一直是表示实物的词,不作动词用。历史上曾经有“举关”、“斩关”和“枕关”诸说,这里的“关”,便都是门闩。《吕氏春秋•慎大》“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关以出”的“关”,是指城门的门闩。《史记•刺客列传》有豫让为荀寅做事的记载,贾谊在《新书》让豫让自述当时受到的普通人待遇:“与帷而衣之,与关而枕之”,这里豫让枕关的“关”,则是一般门户的门闩。他只能以帷帐做衣服,门闩当枕头。“关”为横木,可以将就着当枕头用。
          古代小说还有“拔关而出”、“拔关夺走”、“斩关落锁”、“拆关破楗”等说法。前两句提到的“拔关”,就是拔掉门闩,至于后者,则要联系到“关键”了。
          关键的“键”,原作“楗”,说明初为木制,后来才有金属的。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解:“键者,门之牡也。盖以木横持门户,而纳键于孔中,然后以管?固之,管?即今之锁也。”就是说“键”是插入关上凿出的孔内的装置。有人说,关键作为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