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著作简介 J.M. Barrie J.M. Barrie's 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 Retold By May Byron for Little People with the Permission of the Author Pictures By Arthur Rackham Published by Hodder & Stoughton Limited, London,
《彼得潘:不会长大的男孩》(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1904)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最为著名的剧作,而《彼得潘与温蒂》(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1911年将其小说化的小说题目。二者皆讲述了彼得潘,一个会飞的拒绝长大的顽皮男孩在永无岛(Neverland)与温迪以及她的弟弟们的所遭遇到的各种历险故事。 巴里迁居伦敦后,住在肯辛顿公园附近,每天上下班都从那儿路过。一天,他看见有几个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们用树枝盖小屋,用泥土做点心,还扮作童话中的仙女和海盗。这游戏吸引了那位黑胡子的作家。他站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后来,一个胆大点的孩子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们一起玩,于是黑胡子作家高高兴兴地加入孩子们的游戏,一直玩到天黑。在回家的路上,巴里才发现原来这些孩子都是他的邻居,其中最活跃的那个男孩叫彼得。后来,孩子们从家长那里听说巴里是个作家,他正在写一个剧本,叫《彼得•潘》,便把他围住,要他讲《彼得•潘》的故事。等巴里讲完,他们才知道自己一个个都在故事里了。后来,巴里把这些小朋友都称为他创作的合作者。《彼得•潘》公演时,孩子们每人还分到五个便士的稿费呢!
彼得潘的剧作于1904年12月27日在伦敦首演,由Nina Boucicault领衔主演。1905年于百老汇上演,主演为Maude Adams。不久后由Marilyn Miller和Eva Le Gallienne参与演出的无声电影于1924年上映。此后这部剧作曾被改编为音乐剧,电视节目以及两部有声电影——其中1953年的电影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标准长度的动画电影,另一部则是2003年的英国电影,以其华丽的场景及特效著称。彼得潘的舞台剧在英格兰是以其最初的形式每年上演。而美国上演的则是1954年的音乐剧版本,此版本因在电视上播出而流行。 小说于1911年首次发行。原版书包括由艺术家F. D. Bedford所绘制的一幅卷首插图以及11幅黑白插图。如今小说出版多冠以《彼得潘与温迪》之名,或仅仅是叫做Peter Pan。 1929年巴利将彼得潘作品的著作权捐赠给了伦敦的一间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希望能将赚得的版税用来救助儿童。然而这也使得彼得潘的版权问题复杂化。 《彼得•潘》在伦敦公演后,在观众中引起很大轰动。后来,又把它改为童话故事,并被译成多种文学传到国外。以彼得•潘故事为内容的连环画、纪念册、版画、邮票等风行欧美各国。自从《彼得•潘》被搬上银幕,每年圣诞节,西方各国都在电视上播放这个节目,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 这部剧的副标题“不会长大的男孩”强调了这个故事最基本的主题:童年的纯真与成年人的责任之间的冲突。彼得拒绝了从儿童转变为成年人,并且鼓动其他的孩子也这样做。然而书中的第一句“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以及故事的结局表明了这个愿望的不现实性。在这种转变之中也有着悲剧的成分。
亚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1867年9月19日-1939年9月6日)是一位英国插画家。他是英国从1900年代开始至一战前的插画“黄金时代”代表画家之一。死后名声愈大,作品也常被各种贺卡采用。亚瑟•拉克姆现在已经被誉为现代插画之王。 生平 拉克姆生于伦敦,兄弟姐妹共12人。1884年17岁时被送到澳大利亚,由两位姑姑陪同以治疗其虚弱体质。[1] 18岁时在威斯敏斯特火灾保险公司作职员,并开始在兰贝斯艺术学校兼修艺术。[2] 1892年辞职开始为《The Westminster Budget》作插图员和记者。第一本插图画集出版于1893年,此后插图画家就成了他一生的职业。 1903年与Edyth Starkie结婚,并在1908年育有一女芭芭拉(Barbara)。1906年获米兰国际艺术展览金奖,1912年在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再获金奖。[3] 后来其作品亦得以在卢浮宫展出。1939年因罹患癌症逝世于萨里郡林普斯菲尔德。 Arthur Rackham(1867年9月19日— 1939年9月6日),英国著名插画艺术家。 Arthur Rackham于1867年9月19日在英国伦敦出生。他的绘画天分从他童年不停的涂涂画画中就展露无疑,还偏爱幻想题材。12岁时他进了City of London School读书。在学校他幽默个性和绘画才能远比他的学习成绩让人印象深刻。技痒的Arthur Rackham常为学校的教师画肖像。教授Samuel Wilks因为那张出色的画像而力邀Arthur和他家人一起去澳大利亚旅游。长达三个月的澳大利之行激起了Arthur Rackham对艺术的热情和渴望。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素描,还立志成为一名艺术家。 1884年起,他在Lambeth School of Art学习的同时,还在消防局担任文职工作。同年10月4日,他的作品首次公开发表。一个满怀幻想,有艺术家气质的青年是不会甘心任淹没在消防局枯燥的日常公事中。经过长时间的思考,1892年他离开消防局的工作,成为一名当时前途不甚看好的插画家。 他开始为《Westminster Budget》杂志工作,也为书本绘制封面,他在为名为《Westminster Budget》的报纸工作的四年间并不出名,也许是没有找到最合适他个人风格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这段时间被他称为一生中最糟糕的时光。 1900年起他开始为一些少年读物绘制封面,也在这段期间发展出个人的风格,他的画以怪异的神话传说为主题,包括扭曲的森林、邪恶的精怪等等,也开始绘制童书,他的作品逐渐受到读者及出版商的注意。 1907年《爱丽斯梦游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再版,Rackham为该书绘制插图一举成名,此後他画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包括《仲夏夜之梦》、《尼布龙根的指环》、,1907他获得了米兰金牌奖,1911年又在巴赛隆纳 获得一等奖。 其後他继续插画与童书工作,也屡获荣誉;1939年9月6日因癌症去逝,最後的遗作《柳林中的风声》(The Wind in the Willows)在他死後出版。 Rackham的画有点邪邪的,但是确实透露出神秘与奇幻的元素和气氛,并且笔法也很流利,据说他的技巧和观念影响到许多後世的插画家。 ==================================================== 董桥笔下的Arthur Rackham: 写藏书指南的Seumas Stewart说,出版社每年圣诞节都重印一些赖格姆画插图的书应市:“画得真好,功力够深,”他说,“可是他到底不是十八十九世纪的William Blake和Thomas Bewick那个等级的大师,贵买将来未必可以贵卖。”一九七六年冬天,我在Long Acre一家旧书店看到一部一九一二年赖格姆画的《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绿皮烫金,Hodder and Stoughton出版,Chelsea Bindery手工装帧,相熟的老板说两百五十英镑可以归我!老天爷,Eric Gill和Robert Gibbings 和Russell Flint和John Buckland Wright画插图的旧版书跟我没缘我认了,没想到赖格姆竟然也是嫁给了斯巴达帝王的海伦!老板找出复印书中赖格姆插图的一张画片送给我,画题《Looking very undancey indeed》:“粘在书中一一四和一一五页之间,”他说,注明“reproduced by kind permission of his daughter, Mrs Barbara Edwards”。 三十一年匆匆飘走,像浮云,像流水,那张漂亮的画片一直珍藏在书架上的一个卷宗里,偶然翻书翻资料看到了我恍如看到希腊神话里的海伦,有点喜悦也有点伤感。春节放假那几天读了《postmagazine》里的“Editions and distractions”,我好奇到荷李活道Lorence Johnston的Lok Man Rare Books去看看,竟然看到当年买不起的那部《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时光倒流如梦,品相灿然如新,书中五十幅赖格姆的彩色插图一幅一幅井然穿插着粘在书页上,每一幅都有一张蝉翼棉纸保护,故事里肯辛顿公园的仙女幼童妖魔顿时渲染了一层古色也散发了一缕天香。作家巴里的创意再丰盛终究抵不过画家赖格姆那管神奇的彩笔:Seumas Stewart一九七二年写的《Book Collecting》错估了赖格姆魅力的寿命。那天,上环水坑口的斜坡路一绕进荷李活道我一眼找到右边石阶上的乐文旧书店。旧楼房很宽敞,几座硬木书架在柔黄的灯光下照亮了一排排精美的图书,一张张皮革沙发椅听说是老板家族的生意,欧洲皮料拿去中国大陆制造的欧洲款式软椅。老板庄士敦不像书商像商学院年轻的副教授,杂志上说他是南非开普敦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一九九四年旅居香港,开乐文也开了大半年了,跟Jonathan Wattis开的地图专卖店Wattis Gallery和Yves Azemar开的IndoSiam Rare Books凑成荷李活道三家外国人开的书局画店。 “算便宜些行吗?”我细细翻完那部翡翠那样鲜活的老书问庄士敦。他嗫嗫嚅嚅讲述这部豪华旧书的版本价值和市场前景,不带丝毫生意人的硬销口吻:“有些书的价格我可以敲低些,”他诚挚的神情跟窗外的春光一样坦荡。“这本我做不到。”几个外国顾客进来找书,庄士敦趋前招呼,我再细细审阅小几上走过九十五个春秋的绝代海伦:为她醉卧特洛伊沙场原是古来士卒征尘里的夙愿!我昂首付钱阔步挟她回家。 依稀记得Long Acre那家旧书店摆了几架子插图本精装老书,老板绝对是版本专家,随手抽出一本他随口说得出书中插图的详细资料,书越老他越熟悉。只恨我实在买不起那些书,他好心陆陆续续替我找到一些著名插图画家做的藏书票,Beardsley、Gill、Buckland Wright我终于都有了。他劝我慢慢收集赖格姆画插图的几部名著:“我让你免息分期付款!”他说。我不想欠他这份贵重的人情,我们到底不是那么深交的朋友。 赖格姆画插图画的美女迷死人,去年在威尼斯买到他画的《艾丽思漫游仙境》我算是圆了一个梦。听说,巴里的《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带旺了肯辛顿公园,肯辛顿市政会送了一把公园的钥匙给巴里,巴里把钥匙借给赖格姆让他随时游园写生,一笔一笔画出了那么神奇那么美妙的一组传世插图,一九○六年的初版成了那年圣诞节红遍英国的畅销书,一红红了整个爱德华时代。他的作品在米兰在巴塞罗纳都得过国际艺展会金奖章,威尼斯Charta书籍装帧作坊的老板说赖格姆画的人物意态最入骨:《Looking very unancey indeed》画出了褰衣踏青的风韵也画出了佳人心中那一帘淡淡的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