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韩保江 著 / 中华书局 / 2017-12 / 平装
售价 ¥ 4.79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及经济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深入研究我国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及经济规律,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很多,但关键是要研究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智慧和伟大创造的“六个结合”,揭开这“六个结合”是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创造了“中国奇迹”,如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规律谜底。
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尝试的“结合”就是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大胆地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都认为是资本主义专有之物的市场经济成功地“嫁接”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之上,建立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应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计划生产和遵循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形态。因此,认为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私有制、否定市场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也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所以它们认为我们现在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搞“国家资本主义”。
邓小平早在1979年11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弗兰克-吉布尼等人的时候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他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①从那时起,中国的改革就主要体现在不断向计划经济体制内加入市场经济元素,不断削减计划经济元素,最终整体构建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管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还是计划与市场“交融式”结合的尝试(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最终都是想真正构建起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双重优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发挥社会主义什么优势,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中国是一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要维护国家主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在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命脉行业、瓶颈环节有所突破,为此就要举全国之力,统一领导,重点投入。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独立,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弹一星”、七八十年代的宝钢、八九十年代的“三峡工程”,再到进入新世纪后的青藏铁路、探月工程、成功举办奥运会、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建设等,无一不是通过发挥全国“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完成的。也恰恰是在这些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韩保江,1963年3月生于河北省遵化市。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当代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等领域的研究。出版《西方世界的拯救——现代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贡献》《全球化时代》《刀尖上的舞者——关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案例研究》《中国奇迹与中国发展模式》《嘹望中国——关于中国发展前途的思考》《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难题与出路》等专著,合著和主编《国际市场学》《中国经济》《劳动关系概论》等著作和教材,发表论文200余篇。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是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关键是揭开
“六个结合”之谜(代序)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操作中的梗阻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
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必须过好政府转变职能这一关
“市场势”、消费者主权与企业行为优化
第二章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与产权改革
股份合作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匹配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是落实企业发展权
资产重组与重振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的制度缺失及创新途径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完善所有制结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章 发展理念创新与中国发展模式
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
创新“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
从“六个规律”高度把握发展理念创新
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多元动力”
——论习近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核与逻辑框架
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在共享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发展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史的考察与思考
中国发展模式运行的制度机理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制度奥秘
中国发展模式的运行动力探析
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动力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双重创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资源配置国际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分配制度与财产权制度”联动创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互动”: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
外国学者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第五章 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趋同症”的症因及其根治
产业结构调整成本与方式选择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约束与新对策
从“制度损耗”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契机
……
第六章 城乡平衡与区域协调发展
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