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湘云书店
  • 阅读的常识 俞晓群 9787205104863 辽宁人民出版社
  • 阅读的常识 俞晓群 9787205104863 辽宁人民出版社
  • 阅读的常识 俞晓群 9787205104863 辽宁人民出版社
  • 阅读的常识 俞晓群 9787205104863 辽宁人民出版社

阅读的常识 俞晓群 9787205104863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货源直发。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205104863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31.00 4.8折

定价 ¥6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8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1546348
      商品描述:
      前言



      商品简介

      《阅读的常识》是一部关于“阅读”的短篇文集。从作者角度,这部短篇文集是对自己阅读经历和经验的总结,而从读者的观感,感受更多的是与一位读书人的无声交流,或从一位资深读书人处学习读书的方法。在“阅读的常识”一章,作者通过将好书与坏书、读书与看书、书单与书目等多对阅读中不可回避的概念进行对比,引用齐格蒙特·鲍曼、尼尔·波兹曼等多位学者的观点,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概念背后的阅读常识;在“读书的方法”一篇,作者详细讲述了朱熹、张之洞、梁启超、季羡林、吕叔湘、郑振铎、朱自清等古今名家各具特色的读书方法;在“读者与编者”一篇,则从出版人和读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谈及自身的阅读经验、出版理念等诸多话题。 


      作者简介
      俞晓群出版人,专栏作家。曾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万象》杂志主编,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长。主持策划出版“中国地域文化丛书”“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海豚书馆”“海豚文存”等。本人著译有《自然数中的明珠》、《数术探秘》、《数与数术札记》、《人书情未了》、《一面追风,一面追问》、《这一代的书香》、《前辈》、《蓬蒿人书语》、《那一张旧书单》、《可爱的文化人》、《精细集》、《我读故我在》、《一个人的出版史》(共三卷)、 《杖乡集》、《中国出版家·王云五》、《书香故人来》、《两半斋随笔》等。

      目录
      序  液态的常识

      上:阅读的常识
      1.阅读与独处
      2.经典与再造
      3.传统与传承
      4.作者与福柯
      5.好书与坏书
      6.书单与书目
      7. 读书与看书
      8.早读与早记
      9.晚读与晚记
      10. 多问与多疑
      11.读史与畏史
      12.读经与尊经

      中:读书的方法
      1.朱熹读书法
      2.读书十六观
      3.古代私塾的读书工程
      4.家塾教学法
      5.张之洞读书法
      6.冯班论读书
      7.先正读书诀
      8.钱基博论读书
      9.夏丏尊谈读书法
      10.梁启超的国学书目
      11. 张中行谈读写
      12.钟叔河学其短
      13.季羡林的读书生活
      14.沈昌文与他的作者们
      15.吕叔湘的文字生涯
      16.郑振铎的书生活
      17. 朱自清的写作故事

      下:读者与编者
      1.编者与读者
      2.书装与书品
      3.藏家与卖家
      4.通识与启蒙
      5.成名与成家
      6.大刘与小刘
      7.献书王
      8.淮南王书
      9.萧梁的书香
      10.陈鹤琴与儿童教育

      内容摘要
      《阅读的常识》是一部关于“阅读”的短篇文集。从作者角度,这部短篇文集是对自己阅读经历和经验的总结,而从读者的观感,感受更多的是与一位读书人的无声交流,或从一位资深读书人处学习读书的方法。在“阅读的常识”一章,作者通过将好书与坏书、读书与看书、书单与书目等多对阅读中不可回避的概念进行对比,引用齐格蒙特·鲍曼、尼尔·波兹曼等多位学者的观点,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概念背后的阅读常识;在“读书的方法”一篇,作者详细讲述了朱熹、张之洞、梁启超、季羡林、吕叔湘、郑振铎、朱自清等古今名家各具特色的读书方法;在“读者与编者”一篇,则从出版人和读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谈及自身的阅读经验、出版理念等诸多话题。

      主编推荐
      "1.只有讲透阅读的常识,才能讲清阅读的本质
      只有从阅读的常识出发,才能真正解决读书人的普遍困惑。只有了解阅读的常识,才能真正把书读懂、读好。

      2.每个人的书架上,都该配备一本《阅读的常识》!
      本书是:一位思考者关于读书意义的交心之谈,解答“为何读书”;一位读书人关于读书方法的经验之谈,解答“怎样读书”;一位出版家关于选书之道的内行之谈,解答“读哪些书”。

      3.资深出版家俞晓群重磅力作,举重若轻。
      以专业的眼光,直抵阅读的本质;以通俗的语言,将阅读的常识掰开揉碎“喂”到读者口中。谈的是常识,却充满发人深省、颠覆认知的真知灼见。见解很深刻,谈及的却是日常阅读所绕不开的“日常问题”。

      4.钟叔河、胡洪侠倾情推荐!
      有名编辑、学者、散文作家钟叔河手书题跋,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胡洪侠倾情作序,诚意推荐。
      "

      精彩内容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三日,王强回到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在光华管理学院做一场题为《读,为了独处》的演讲,旨在与校友们分享他的著作《读书毁了我》。入北大北门时,王强被门卫拦住,滞留半小时,即使你是大名人,即使你是北大的骄傲,那又怎样?这当然不是门卫的错,而是我们接待人员跟进不及时。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王强的情绪。一段调侃之后,王强说他的话题有两个:其一是“丧失独处的时代”即我们现时代的焦虑,正是来自我们丧失了独处的艺术。在虚拟的链接之中,我们所谓的独处,既过于喧嚣,又过于拥挤。其二是“何为独处的价值 ”,即为什 么我们现在要 强调,让所谓孤独变成真正的独处,而不是“过于拥挤的独处”(theCrowdedSolitude)。令我意外的是在整个演讲中,王强是在运用齐格蒙特·鲍曼的观点,来阐释他对阅读与独处的认识。其实国内翻译的鲍曼的书很多,但王强一直是在读英文版的鲍曼著作,他在演讲中中英对照,朗读鲍曼的四段关于独处的警句:鲍曼:“在我们由电缆、网线和无线设备连接编织而成的当下世界,在虚拟的连接中,人丧失了自己独处的艺术。”鲍曼:“对电子装置时刻不停的依赖,进一步加深渐渐无人相伴所留下的生活的空虚。越是长久深陷于这一空虚,人也就越不可能使用高科技之前的手段,诸如肌肉和想象力,从这一空虚中自己爬出来,这是人类为当下技术世界付出的巨大代价,人不能再真正彻底地独处。”鲍曼:“没有了独处,人不再可能为了自己的乐趣而沉浸在一本书里,或者纯粹去画一幅画,或者盯着窗外发呆,想象自己之外的世界。”鲍曼:“然而,从来没有细细品味过独处的滋味,你就有可能永远不知道丧失了什么,丢掉了什么。”听着王强的演讲,我想起二〇一六年末,沈双的新著《哈英一族》完稿,王强应约为之作序,其中也提到齐格蒙特·鲍曼:社会学的世界之途:利兹大学荣休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鲍曼十多年前提出了“液态的现代性”这一“世界新图景”,试图描述全球化时代人类时下体验的种种生活形式。现代之前的“固态的”社会形态、价值观和其“固态的”恒久制度、习俗和行为方式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式微乃至消失。人类似乎“越来越紧密地聚集”带来的却是“越来越疏离的陌生”。构成世界的不再是坚固稳定的“板块”,而是瞬息万变的“流沙”。生活世界没有了以往长久明确的“目的地”之感,于是人们不得不“如履流沙”,在从未经历过的实验性黑暗中费力摸索前行。他的重要著作无一不在探究“液态”这一当前世界呈现出来的显著特质(《液态的生活》《液态的爱情》《液态的现代性》)。……社会学告别坚实、滞重、缓慢、恒常的“固态世界”,竭力捕捉轻轻飘飘、无从预测、迅速流变的“液态世界”。
      注意,这里面提到的“液态的世界”,在国内通常翻译为“流动的世界”。在二〇一五年,我曾经在《辽宁日报》上发表四篇关于阅读鲍曼的文章——《鲍曼:文化的是与不是》《全球化:现代性追求的挽歌》《人口过剩:富人还是穷人》《时尚:人类社会的永动机》,我所引用的译著,都是将Liquid译为“流动的”。有一次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王强看到我的文章,他还对我说,看来国内也很重视鲍曼的理论,但我觉得将Liquid译为“液态的”更准确些。
      回到开头的议题。说到独处,我想到十几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时也是为《辽宁日报》写专栏,评论尼尔·波兹曼的两本书《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当时我的文章题目是《美妙的乌托邦,丑陋的乌托邦》。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中讲到十六世纪欧洲印刷术的出现,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作家的概念,同时他还谈到阅读与独处的关系。波兹曼写道:自从有了印刷的书籍之后,另一种传统便开始了:孤立的读者和他自己的眼睛。口腔无须再发声音,读者及其反应跟社会环境脱离开来,读者退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从十六世纪至今,大多数读者对别人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他们不在旁边;若不行,则请他们保持安静。整个阅读的过程,作者和读者仿佛达成共谋,对抗社会参与和社会意识。简而言之,阅读成为反社会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个性的要求变得不可抗拒。这倒不是说印刷术创造了个人主义,而是个人主义成为一种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心理条件。
      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初版发行于一九八二年。没想到进入二十 一 世纪,事情迅速 发生 逆转,在齐格 蒙特·鲍曼“液态的世界”中,十六世纪以来令文明社会骄傲的读者们,已经没有办法再独处了,在电子装置的作用下,他们竟然像中世纪的信徒们一样,主动放弃了独处的权利,争先恐后地奔入网络世界的神殿。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