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湘云书店
  • 举头三尺有神明(漫步乡野庙会)/田野中国系列丛书 岳永逸|总主编:廖明君 9787532955701 山东文艺

举头三尺有神明(漫步乡野庙会)/田野中国系列丛书 岳永逸|总主编:廖明君 9787532955701 山东文艺

举报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 作者: 
  • 出版社:    山东文艺
  • ISBN:    978753295570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山东文艺
  • ISBN:  978753295570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37.20 4.8折

定价 ¥7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10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六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4.63% (444笔)
    好评率
    99.7%
    发货时间
    8.12小时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30245826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岳永逸,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活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出版专著有:《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忧郁的民俗学》《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人生仪礼:中国人的一生》等。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九、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艺术著作奖,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所出版的专著多次进入重要书评媒体的年度好书书单。

      目录
      自序:禁不绝
      1  一知半解
        剑阁
        家乡小庙
        不语怪力乱神的父亲
        七曲山大庙
        脱“农皮”
        灵验文昌
        东山寺的善事
      2  循环再生的龙牌会
        显赫的龙牌会
        “行好”的会头
        口述的龙牌会
        逐渐“长大”的龙牌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想象力与瞎想
        广播稿中的龙牌会
        念佛的与照相的
        喇叭与传说
      3  京郊“朝圣”与梨区漫步
        十里不同“村”
        妙峰山“朝圣”
        梨的生产技艺
        梨区景观
        好梨与坏梨
        神、人共处的家
        日常生活
        村庙与教堂
      4  茶棚会:流变的庙
        妙峰山的茶棚与会档
        老辫家的外来人
        苍山皇姑
        朝山会
        艳妃圣母
        我们村东
      5  内卷化的铁佛寺庙会
        吕荡庙边的代哭
        “鬼子”进村了
        让都传说
        不纯净的九龙口
        顽强的铁佛寺庙会
        庙会“主人”的家世
        茶棚会的经济一政治学
        灵验的“香火”
        响棚与游棚
        “野台子戏”与庙市
        找乐的闲人
      6  刘秀走国与娘娘庙会
        亲切的大队
        娘娘庙址
        裙带系瓦罐
        腾云致雨水泗娘
        老祖宗村姑贾亚茹
        庙会的正日子
        娘娘庙会上的会启
        庙戏、歌舞与焰火
        无心插柳
      7  峰多障目
        惠老爹与范大娘
        段大娘的存根
        在家坛举办的女娲老祖会
        家与庙之间的“黑洞”
      8  水浮天
        会唱歌的墙
        这样举办的庙会好
        亢奋的马桶墙
        砌成墙的瓶子一定要唱歌?
      附录
        1  桑峪行记(2007年4月7日一10日)
        2  苍岩山日志(2010年4月10日一18日)
      后记


      内容摘要
       《举头三尺有神明(漫步乡野庙会)》作者岳永逸以田野考察的形式对华北地区乡土庙会民俗的源起、
      发展,以及内里的缘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解读,让人摒除作为乡野迷信的观念,以更深的角度来解读民间庙会。


      精彩内容
       龙王庙在我家门前青云河上的石桥桥头。百年前,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石桥由住在青云河对面半山腰李家湾的李姓富户修建。因修此桥,他耗尽了家产,终至沦为乞丐。桥头的龙王庙是一个四壁由石板搭建的小庙,长年点有油灯,不少人烧香上供,禁止小孩进内玩耍。父亲为此就曾遭到过祖父的呵斥。如今,这座石桥仍在,李姓富人的名字久已无人知晓。庙的旧址早已经成为雨天流淌山水的水沟。因这座石桥,其周围遂有了“桥沟头”的俗称。
      坟坝子离我家四五里地,是在一座大的空坟中修建的庙宇,但未等到香火兴旺,就解放了。这里遂成为我们村小学——灯塔小学的所在地。改革开放初,村里出资在我家门前的青云河段修建了一道拦河坝。
      在举国上下辞旧迎新的易名浪潮中,“灯塔”这个村名也就改为了“石堰”。两相比较,那座在这道拦河坝下游五六百米处,至今没有专名的龙王庙边的石桥更让人感怀。
      朝阳观所在地是母亲出生的地方——郑家坝。那个山坳里的平坝,距离我家十余里,聚居着姓郑的老
      少乡亲。朝阳观曾经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庙会期间有赛马。当过保长的幺爷曾养几匹白马参加赛马。春节
      期间,人们要抬观中的菩萨游村,驱邪避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郑家坝曾被命名为“红旗”。后来,它才被改为一心向着“红太阳”的“朝阳”。当我得知这里昔日曾有巨大而热闹的朝阳观时,我不禁佩服父辈们的智慧:可能他们想念的是那个香烟缭绕的道观。
      木盖寺在土门山山脊上,修建此寺主要是为了赶集。为了抢在另一寺庙建成之前修好木盖寺,从而能将集市定在这里,急中生智的人们用木板封顶。木盖寺的名称由此而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头二十多年,这里也就成了土门乡(现名“国光”)乡政府的所
      在地。儿时,我在区政府所在地的开封庙上中学时,周末回家、上学都要路过这里。至今,木盖寺旧址上横七竖八的巨大条石笑看风雨。数十年来,附近的人家没有谁在修房时使用这些绝佳的石料。
      白鹤寺是当年远近闻名的一座大寺庙,离我家约十五里地,其钟声响彻方圆十里。白鹤寺有很多土地,父辈们也将这些庙地称为“常业”。青云河桥头的龙王庙背后百余亩土地就是白鹤寺的常业。常业都是交通便利、土肥水茂的好地。至今,老家人都习惯性地叫这块地“常熟地”。祖父就曾租种过这块庙地的一小块。年幼的父亲曾亲眼看见长年不穿袈裟,身材高大、俨然恶霸的果明和尚带领人四处收租。因佃户交不起地租,果明和尚殴打佃户、霸占佃户妻女的事时有发生。在乡村,僧非僧、道非道,或者也是太世俗的释、道二教在清末以来整体性衰败的原因之一。
      土改后,白鹤寺成为当地村民的住所。20世纪90年代初,乡政府也在此处树立了一块有“文物保护”字样的石碑,但这只是一块于事无补的石头。2002年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