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湘云书店
  • 论我国的特别减轻处罚制度 程绍燕著 978757640490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论我国的特别减轻处罚制度 程绍燕著 978757640490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举报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7640490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21.10 5.4折

定价 ¥3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13

    数量
    库存1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11830398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我国《刑法》第63条规定了特别减轻处罚制度,但是实践中特别减轻处罚的适用率非常低,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很少。通过概念辨析、历史梳理、实证调研、价值分析、实体条件和程序问题理论分析,发现特别减轻处罚制度具有矫正罪刑法定原则的不足、实现个案正义、实现情理法融合的价值,但是目前的法律规定并不合理,导致了该制度的人为闲置,急需改革完善。可将特别减轻处罚的启用条件相对细化为“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由于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较小,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难以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的,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并可列举一些常见的可特别减轻处罚的情形。在程序上,上一级人民法院复核是短期改革的最优路径,长远而言,听证也是可考虑的监督方式。同时,通过对特别减轻处罚这种例外制度的实践分析,也发现了我国刑法量刑规定模式、分则具体罪名的量刑标准等的不合理之处,应进行完善。

       
       
       
       

      目录
      引言一、选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二、主要研究内容三、研究方法第一章几则案例引起的思考案例一: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一、案情经过二、焦点分析三、案件处理分析案例二:孙某寻衅滋事案一、案情简介二、案件评析案例三:许霆案一、案情简介二、案件评析第二章特别减轻处罚的概念一、特别减轻处罚名称的合理性二、特别减轻处罚的特点和关键点三、特别减轻处罚核准问题规定于《刑法》中是否合理四、特别减轻处罚与酌定量刑情节的关系第三章特别减轻处罚历史论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阶段: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即可特别减轻处罚第二阶段:需经上级人民法院核准第三阶段:监督的反复及由审判委员会决定的确定 .第四阶段:特别减轻处罚的大幅限缩及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确定第五阶段:特别减轻处罚的静止阶段第三节 特别减轻处罚制度演变评析一、特别减轻处罚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二、特别减轻处罚制度的借鉴和发展三、特别减轻处罚的规定变化四、特别减轻处罚制度的闲置第四章特别减轻处罚实践论第一节网上案例统计分析一、判决年份统计二、涉嫌轻罪、重罪及减轻幅度统计三、特别减轻的案件类型统计第二节H省高级人民法院调研一、案例情况一览二、涉嫌轻罪、重罪及减轻幅度统计三、案件类型统计分析四、核准时间统计分析第五章特别减轻处罚价值论第一节价值、价值论的内涵第二节特别减轻处罚的价值体系一、价值体系之基本原理二、特别减轻处罚的基础价值三、特别减轻处罚的直接价值四、特别减轻处罚的负价值第三节特别减轻处罚的价值实现一、立法二、司法第六章特别减轻处罚实体论第一节特别减轻处罚之例外视角一、例外的内涵二、刑法中对例外的研究及特别减轻处罚之例外界定第二节特别减轻处罚的适用情形……第四节 其他程序问题一、期限问题二、加强裁判说理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一、选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刑事司法中的特别减轻处罚制度是刑罚个别化、情理法结合的重要机制,然而,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97《刑法》)出于防止滥用特别减轻处罚制度的考虑,严格规定了使用这项制度的适用程序,据此在没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时,需有特殊情况且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能适用。自此,我国刑事司法中的特别减轻处罚的适用量急剧下滑,在全国范围内由每年几千件下降到一二十件。(1)近20年来,该制度几乎处于休眠状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该制度究竟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实践中具体的应用状况如何,如何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是否通过制度的完善就能激活该制度,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我国法学界对该制度的研究比较少也比较粗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笔者发现1998年至2017年的20年间,在我国报刊上发表的专门针对特别减轻处罚(或者标题为法定刑以下量刑、特别减轻处罚等)立论的期刊文章只有15篇,其中发表于报纸等较短篇幅的文章有6篇,文章很短,分析论证较为简单;[1)其中篇幅较长、理论性较强的文章只有1篇,该文章针对特别减轻处罚制度中涉及的某些问题或者从某些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具有很强的理论性;(2)其中篇幅长度中等的期刊论文有7篇,或者涉及特别减轻处罚的某个方面,如单论特别减轻处罚的价值、单论特别减轻处罚的条件;或者涉及特别减轻处罚中核心的适用条件、核准程序问题,但是总体而言论证不太深入。前些年我国发生的许霆案在当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就许霆案撰文,其中有的文章涉及特别减轻处罚问题。(3)这一类文章重点在分析许霆案,对特别减轻的分析是附带的,并且作者观点也更加多元,有人支持二审法院的判决,认为特别减轻处罚实现了罪刑均衡,也有人旗帜鲜明地支持一审法院的判决,从根本上反对特别减轻处罚制度。但是这一类文章的重点还在许霆案,在特别减轻处罚制度本身的完善上涉猎不深。也有一部分文章写减轻处罚制度或者其他问题,其中有一小部分涉及特别减轻处罚问题。由于该类文章的重点不是特别减轻处罚,因此对特别减轻处罚的论证深度有限。

      精彩内容
      我国《刑法》第63条规定了特别减轻处罚制度,但是实践中特别减轻处罚的适用率非常低,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很少。
      通过概念辨析、历史梳理、实证调研、价值分析、实体条件和程序问题理论分析,发现特别减轻处罚制度具有矫正罪刑法定原则的不足、实现个案正义、实现情理法融合的价值,但是目前的法律规定并不合理,导致了该制度的人为闲置,急需改革完善。
      可将特别减轻处罚的启用条件相对细化为“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由于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较小,判处法定刑的低刑还是难以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的,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并可列举一些常见的可特别减轻处罚的情形。
      在程序上,上一级人民法院复核是短期改革的优选路径,长远而言,听证也是可考虑的监督方式。
      同时,通过对特别减轻处罚这种例外制度的实践分析,也发现了我国刑法量刑规定模式、分则具体罪名的量刑标准等的不合理之处,应进行完善。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