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湘云书店
  • 藏在课本里的国学盛宴 王蒙蒙 9787209105897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藏在课本里的国学盛宴 王蒙蒙 9787209105897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藏在课本里的国学盛宴 王蒙蒙 9787209105897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藏在课本里的国学盛宴 王蒙蒙 9787209105897 山东人民出版社

藏在课本里的国学盛宴 王蒙蒙 9787209105897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举报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20910589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1.30 5.1折

定价 ¥42.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07

    数量
    库存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1210490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蒙蒙,国学爱好者,擅长以轻松的笔调讲述文化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国学智慧。主编“向上吧!诗词”系列《落花时节又逢君》《每逢佳节倍思亲》,广受青少年读者好评。


      目录
      目录
      第一辑  衣食住行录
      古代房价也高:白居易郊区买房,苏轼住危房 / 002 
      古人冬日穿搭:皮裘都不算啥,穿纸才最潮 / 009 
      那些变秃的古人是怎么自救的 / 015 
      吃饭不如喝茶:古人的茶竟然有葱姜口味 / 021 
      古人奇葩酒文化:杯子得贵 / 028 
      古代军粮后来竟变身为“网红”美食? / 035 
      昙花一现的“黄脸”审美:脸够黄,人才美 / 041 
      古代男子“臭美”指南 / 046 
      古人出行生存指南 / 052 

      第二辑  风土人情篇
      取名字,还是古人最讲究 / 060 
      回到千年前,十三岁就能上大学 / 065 
      食指为何叫“食指”,难道和吃饭有关 / 071 
      宋朝人为何不爱摩羯座 / 076 
      古时候为何只有春秋,没有冬夏 / 082 
      “出家人”竟然是古代最受欢迎职业? / 090 
      打破门当户对,古人该如何获得甜甜的婚姻 / 095 
      古人刺字为哪般 / 101 
      古代定情物,并非只有荷包 / 107 

      第三辑  风土人情篇
      先秦治丧委员会:孔子为何说“不配” / 116 
      纵横家苏秦:战国弱雄背后的男人 / 124 
      墨家:战国理工男用黑科技拯救世界 / 132 
      洒脱的道家人:“累了,隐居吧!” / 140 
      严肃祭祀现场,偷藏着百姓的“疯玩”日常 / 149 
      片石千秋:跨时空的儒学图文教科书 / 155 
      判断一个人的官职,看他帽子上有没有笔 / 162 
      出道即巅峰:状元郎也有中年危机 / 169 

      第四辑  神话传说馆
      开天辟地的造物主盘古,最早是一条神犬? / 178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 / 185 
      神女西王母最早是个凶残的半兽人 / 194 
      瘟神和财神竟然是同一人? / 201 
      总是被凡人欺负的鲛人, 到底什么来头 / 207 
      一口吃成个“不死之身”: 古人修仙翻车现场 / 214 
      蛇女的传说: 似妖,却非妖 / 221 
      第一代背锅侠:被动食日月的天狗 / 227

      内容摘要
      《藏在课本里的国学盛宴》是一本好看的国学入门、启蒙读物。全书以语文课文为基础,巧设主题为切入,分为“衣食住行录”“风土人情篇”“诸子百家圈”“神话传说馆”四个章节,带领读者体验课文背后蕴含的国学文化。内容丰富,视角新鲜,对于拓宽知识面、增强文化修养有很好的帮助。全书插图丰富,语言通俗,适合学生阅读。

      主编推荐
      看点一:意林编辑部2021全新力作,封面设计典雅唯美,精致双封,外封高阶映画,内文双色印刷,配图精巧细致,随书附赠精美书签。看点二:多个栏目,内容充实。精选语文课本中的精彩段落,巧妙切入主题,发掘课文背后蕴含的国学文化,以丰富的国学知识为青少年读者构建了一个浩瀚的国学殿堂。看点三:趣读国学,串起人文历史,轻松拓展国学知识,培养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看点四:引导读者积累写作素材,学会在写作中灵活举例,提升写作能力。看点五:聚焦“国学热”,《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的火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上涨,符合当下学习潮流。

      精彩内容
       公元759年的冬天非常寒冷,说滴水成冰一点儿也不过分。诗人杜甫为远避安史之乱,举家搬迁至成都,漂
      泊无处可依,寓居在草堂寺.直到第二年春天,杜甫的成都友人提出来一场“住房众筹”,于是联合成都的乡亲们为杜甫在西门外的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茅草屋。
      茅屋简陋,只能勉强遮风避雨,但杜甫已然满足,作诗云:“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公元765年,杜甫的友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随后离开成都,继续踏上颠沛流离之路,草堂
      也不复存在.现如今坐落在成都的“少陵草堂”,不过是后人修缮的一个意象,早已不是当年杜工部的居所了。
      一代“诗圣”,竟然就蜗居在一座简陋的茅草屋中,是战乱所致,还是贫困使然?
      唐中期以后,土地被大规模私有化,百姓根本无地可住,就连一些士子、官僚都沦为“房奴”,一生都在租
      房的官员也大有人在。“住房难”这一问题从古至今都有,难怪杜甫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即“家”,藏有中国人最温暖的记忆。
      《说文解字》中对家的解释为:“家,居也。”“家”是会意字,上面是“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shǐ)”,即猪。
      从字面意思看,有猪的地方就是家。
      在农耕文化兴起之前,我国古人以游猎为生,居无定所,直到开始养猪,才算开启了真正的居住文化,而养猪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初的“家”。
      可若想真的有个家,在“土地王有制”的古代实属不易。远在周代,受到封赏的卿和士大夫不仅能够得到分封地的食禄,还可以获得封
      地的管辖权,但这种福利到了秦汉就被取消了。秦汉时期,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了以“秩石”为衡量标准的官员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官员的工资用粮食代替,官职越高,领的粮食越多,但已经没有占田一说了。
      唐宋时期,朝廷会给官员们直接分发土地,但他们只有短暂的使用权。官员离任或者退休之后,官宅是要
      被收回的,所以很多官员根本就不盖房,不然收回了直接就便宜了下一任。那么官员住哪儿呢?
      官员住府衙或者租房有些官员为了图方便,直接住在衙署。因为衙署的装修不错,官员办公也方便。比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他的故居“六一堂”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绵州府衙门,所以当时的官宦子弟又被称为“衙内”。不过住在府衙也不是长久之计,条条框框不少。比如,衙门内的家具虽然是现成的,官员可以拎包入住,但家具的质量不高,再破也是官府财产,不许随意更换。有些椅子用了多年,甚至都让人坐不稳。于是,一些官员就不住在府衙,而是租房住。
      16岁成名、29岁中进士,后来官至三品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直没有在长安买房,而是租了20年的房子。
      直到36岁的时候,其母亲来长安,为了方便母亲起居,他才在郊区渭南县买了房。
      宋朝官员想要住进公家的房子难比登天。地方不能擅自决定,需要上报中央,而分配下来的官员住房惨不忍睹,说是危房也不为过。
      苏轼到杭州做知州,直接住在危房里办公,他一边上班一边吐槽自己的府衙:“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他担心的是,说不定哪天就会被高空坠物砸死。
      关键是当时还有个规定:官不修衙。即使再破也是官家的财产,不许乱动。不只如
      此,等到官员退休的时候,这些家具还一件都不能拿走,即便是自己花钱买的也要
      留下。
      据说王安石做宰相即将退休的时候,他的夫人想要
      带走平时用的藤床,王安石没办法,就不洗脸不洗脚一
      直躺在藤床上,怎么邋遢怎么来。王安石的夫人爱干净
      ,终于妥协不要藤床了。王安石这才放下心来。要知道,王安石虽是宰相,但一点也不敢违背这个规定,可见
      它还是很严厉的。P1-5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