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谁的人生不是客的书店
  • 正版✔药品帝国:一部公共医药垄断史 〔美〕亚历山大·扎伊奇克 著,贾容 译✍美国医药垄断如何一步步影响世界? 一部公共医药垄断史,一部美国药企揭露史 “你能为太阳申请专利吗?”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图文详情

正版✔药品帝国:一部公共医药垄断史 〔美〕亚历山大·扎伊奇克 著,贾容 译✍美国医药垄断如何一步步影响世界? 一部公共医药垄断史,一部美国药企揭露史 “你能为太阳申请专利吗?”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举报

全新✔正版✔现货✔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量大请联系客服享受团购价~大量图书尚未上架,如需其他书书敬请联系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ISBN:    978750017287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作者: 
  •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ISBN:  978750017287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售价 57.69 6.4折

定价 ¥8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4-23

    数量
    库存666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经济
      货号:
      6734799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医药垄断如何形成的故事,再现了人类历史上极富争议的斗争之一:控制救命药物生产的合法权利。医学本是一门旨在改善全人类生活的学科,但医药研究与知识产权的融合以及制药产业的兴起,扭曲甚至破坏了其伦理基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公众的名义资助医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领域的许多重大项目取得突破,但药物的生产往往受到部分团体日益增长的国际野心和价格的控制。从拥有专利的德国制药公司在19世纪末引发的争议,到今天美国工业和慈善组织之间的协调与阻碍,本书概述了美国几代公共卫生和科学倡导者如何试图与大型制药公司及其在政府中的盟友保持一致,记录了美国医药垄断的兴起及其最后的全球化。

      【目录】 
      引  言 i
      第一章  发端:伟大的美国专利之兴 001
      第二章  科学共和国里的医学道德 023
      第三章  禁忌之亡 瓶中阳光 051
      第四章  瑟曼团队:抵制垄断的罗斯福新政 065
      第五章  瓜分无尽的前沿:专利、青霉素和超强科学 081
      第六章  大型药企的诞生和改革的幽灵 107
      第七章  制造怪物 139
      第八章  黑色药丸:新自由主义和芝加哥转变 161
      第九章  《贝多法案》和“里根加速” 183
      第十章  关于史上最贵的药物:非专利药、齐多夫定和艾滋病 203
      第十一章  世界贸易组织:历史尽头的药物垄断 229
      第十二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一如既往的商业之争 259
      第十三章  药企的“最佳伙伴”:比尔·盖茨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75
      第十四章  黑匣子里的冠上宝石:商业秘密和谎言 291
      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 311
      致  谢 327

      【文摘】 
      引  言(部分试读)
      药品的由来很有可能始于炼金术,它是冶金术和“魔术”的融合。炼金术士为了超越自然,追求永恒生命,获得把铅变为银、把铜变为金的法力而探索自然。虽然他们梦寐以求的炼金术圣杯——“贤者之石”从未被找到,但炼金术士在失败中获得的认知奠定了近代化学和药学学科的基石,并从中衍生出一个产业,该产业在20世纪终于把“将基本元素变成珍贵黄金的魔法”化为现实。
      请考虑下述情况。2000—2018年,全球最大的35家药物公司报告的累计毛利润几乎达到9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上所有黄金储备的价值总和最高也才刚刚7万亿美元出头。这一壮举背后的魔力与将普通分子合成更有价值的分子无关,实施“魔法”的“梅林法师”也不是研究该产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而是专利律师和游说者。这些公司售卖的产品当然有价值,但其价值绝不至于高得超过全部已开采的黄金。科学一旦向大众公开就能被复制和效仿,且大部分情况下效仿起来很容易。制药产业积累起来的这般财富是只能借由垄断的“政治魔法”才能创造出来的。倘若政府停止授予、执行和延长药品生产及销售的专有权,那么从公共投资和人类疾病中攫取私人财富的权力,就会如同传说中用炼金术提纯骨粉得到的磷自燃一样消失殆尽。
      本书不讨论如何加速灭亡医药垄断,也不论述能够取代垄断药品来造福人类的替代药物。本书将从最早因授予挽救生命的发明垄断权而引发的道德和实用价值的辩论,到华盛顿强制使这种权利全球化,讲述一个关于医药垄断如何形成的故事。当前,互联网上有医疗众筹,马丁·施克雷利(Martin Shkreli)和对冲基金对于“谁能活下去、可以活多久”持有话语权,流感大流行期间生物技术领域不断产生亿万富翁,而疫苗工厂却停产闲置,还有游说、宣传和营销机器保护着该体系,为防止深谙其腐败和不公本质的民众对它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本书即是上述种种现实的长篇前传。
      关于这个前传故事,药物公司曾花重金反复兜售自己撰写的版本,它在业内的专有名称就是“药品故事”。故事里说,垄断及其产生的巨额利润本身就能激励并产生创新。这个体系毫无问题,任何对它的干扰都将让人类付出高昂代价。异见者、批评家以及认为上述故事是危险谎言的反对人士则另有一套说辞。这些人在医药垄断发展的每一步发出挑战、步步紧逼,以“民主之声”回应英王亨利四世(King Henry IV)——他曾在1404年颁布法令,将通过炼金术手段“使用倍增工艺私造黄金和白银”定为重罪。亨利四世的《反倍增工艺法案》(The Act Against Multipliers)不是为了禁止异教徒仪式,也不是要表明反对超自然犯罪的立场,而是对私人财富采取先发制人的一击,避免其力量壮大以致对抗王权。几个世纪后,同样的恐惧激发了共和主义人士强烈反对北美殖民地上发生的垄断。这种反对的思潮在美国独立之后仍然存在,并且周期性地反复出现,强度不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美国的制药产业就成了本国民主本能的固定目标,这种本能根深蒂固却被压抑,它倾向于广泛的公共利益,而不是狭隘的私人利益。
      在过去近70年间,制药产业已发展得相当庞大,向这样庞大的目标挥拳绝不可能打偏失手,以至于不蒙上双眼就对它动手反倒觉得有失公允。不过,正是这丑陋的硕大身躯使它变得邪恶狡猾、难以制服。在亨利四世、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和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看来,倘若任凭私人财富超乎常规地剧增,最终它的力量将挣脱所有的社会束缚。终有一天醒来,你会发现“梅林法师”已经“加冕为王”了。
      1936年召开的民主党大会上,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发表的著名演说就是在警示这种情况的发生。尽管罗斯福是向无名的“经济保皇派”宣战,但新政派明白,真正的目标是保皇派强大权力的无形根源——管制不力、法律缺失以及腐朽的法令法规,它们使垄断者控制了经济命脉,威胁了美国的自治实验。新政后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专利,但尚未明确特指药品专利。在20世纪30年代,制药产业正处在痛苦蜕变、奋力挣扎的最后阶段。它在去除自身反垄断传统的残余,呈现出罗斯福在演说中所指“新经济王朝求权若渴”的思想倾向和特征。学术研究界、制药界、街头药商或是有组织的医学界中听过那段演说的人肯定也听到了它的回声,这段敏锐而深刻的反垄断布道的回声会响彻美国医学界的广袤天穹很长时间。
      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制药产业几乎切断了同反垄断传统的全部联系,此时美国政府已开始布置史上最慷慨的科学研究赠予。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双方对科学监护权的争夺将贯穿本书后续篇幅,这种故事情节由赋予医药知识或任何知识与单簧管或拖拉机相同的财产地位所产生的内在张力驱动。我们早已感觉不到这其中有任何异样,但“知识产权”的概念,即便不是自相矛盾的,也是违反直觉的。假设你有一头奶牛,而邻居把它偷走了,你就失去了它。把这件事放在任何文化里考量——东方或西方、古代或现代——都会有某种形式的复仇或是法律补救手段。不过,假如你发现了一种让牛奶喝起来更健康或更安全的加工方法,你的邻居效仿你的方法,让他的奶牛产的奶也更健康或更安全,如果这被判为“偷窃”或是其他应受惩罚的罪行的话,舆论的天平会重重地倒向判决的对立面。这是因为邻居虽占有了你的想法,但并不减损你对该想法的持有。事实上,反对这种判决是有道理的:科学知识,尤其与食品和医药有关的科学知识,是一种公共产品,知识传播得越广泛,产生的利益就越大,例如疫情期间以最低成本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疫苗生产。经济学家称这样的公共产品具有“非对抗性”,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从我这里获得想法的人,他得到了教诲而没有减损我的想法;正如用烛芯从我这儿取火的人,他拥有了光明也未让我处的光线变暗。”
      我们会发现,当今的社会经济体系常常让人产生一种必然和永恒的压抑感,但即使缩小历史视野也于事无补。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一直如此,就很难想到去改变它。就目前而言,在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或世贸组织)强制施行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弃是留的争议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同1980年出生的人聊天时,你大概率会发现他们认为WTO是一直存在的,堪称全球贸易的一座“泰姬陵”。但就在他们曾经生活的一段岁月里,美国的医药垄断不仅被广泛谴责,更是不被承认,而WTO强力推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则只被看作辉瑞公司(Pfizer)少数高管主观扭曲的幻想罢了。如果你出生于1975年,如今的制药强国瑞士彼时还没有授予任何药品专利权,但到了1977年,情况就变了。在意大利和瑞典,同样的变化发生在1978年。而在西班牙,直到1992年情况才不一样了。
      早在医药成为垄断争论的议题之前,许多国家不愿接受“占有想法”这个一般性的英美概念。就垄断权作为发明奖励的合理性和价值意义所展开的争论,如暴风骤雨般裹挟着整个欧洲走过19世纪,进入20世纪。在1912年以前,荷兰骄傲地坚持着被其称为“发明的自由贸易”的做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中,对知识产权最严厉的声讨并非来自左翼期刊,而是来自《经济学人》(TheEconomist),这本杂志的编辑们要求废止英国的专利制度。1850年,《经济学人》主张发明人要“确立本人发明的所有权”,首先必须“放弃从他人的知识和发明中获得的所有知识和帮助……这是不可能办到的,而这表明,每一个人的思想和发明实际上是全社会脑力整体的一部分,故其发明并非私人所有”。
      最终,自由贸易者和自由主义人士输掉了这场辩论。20世纪早期,专利垄断作为各种各样发明发现的奖励,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常态。只有一大例外:如果说人们对医药专利史还略知一二的话,那他们就该知道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研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不属于任何人的专利。因为就在20世纪50年代,索尔克研发的疫苗宣布成功这一重磅新闻发布的那天,他在电视直播上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能为太阳申请专利吗?”他用寥寥数语发出永恒的反诘,直截问题的核心,重启了“二战”后对药品问题的辩论。

      【媒体评论】 
      专利和垄断医药崛起的历史极其复杂,但作者成功地将这段历史编织在一起,展示了自20世纪初以来体制科学和医学发生的巨大变化。
      ——尼古拉斯·格雷森–沃德,《进步报》(
      The Progressive

      一部分是关于知识产权的历史课,一部分是对美国医药垄断的严厉批判。本书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可读性。
      ——《图书馆杂志》(
      Library Journal

      (来自作者)勇敢而及时的提醒……这是对“将医学知识转化为私人知识产权”的危险性做出的尖锐批评。
      ——《柯克斯评论》(
      Kirkus Reviews

      作者在这部内容广博的研究报告中带领读者回顾了迷宫般的医学专利历史,却从未在杂草丛生般的史实间迷失方向,其结果是全面而富有启发性的。
      ——《出版者周刊》(
      Publishers Weekly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扎伊奇克,自由记者,住在新奥尔良。亚历山大·扎伊奇克的作品散见于《国家》《新共和》《拦截》《卫报》《滚石》《外交政策》《恶习》《困惑》等多个海外期刊。《药品帝国:一部公共医药垄断史》是亚历山大·扎伊奇克的第三本书。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