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华屹书店
  • 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 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图文详情
  • 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 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举报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4页
  • 字数:    485千字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4页
  • 字数:  485千字

售价 31.29 4.6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24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8-04

    数量
    库存6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4.86% (865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6.75小时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政治
      货号:
      SC:9787301290392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知名时事评论员。7次获“中国新闻奖”,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得主。近年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教学,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讲授新闻评论课程,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给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做过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的培训,课程很受学员欢迎。
      主编推荐:
      在自媒体时代,用理性捍卫评论的正义,
      用静能量养成评论的修养。
      精彩内容:
      自 序
       
      没有一拳可以击倒对方的论述
       
       
       
       
      读李金铨先生主编的《报人报国: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读法》,在“代序”——“报人情怀与国家想象”读到一句话,觉得讲得很好,与朋友们分享,他写道:“哲学是什么?一位学哲学的朋友告诉我,哲学就是‘没有一拳可以击倒对方的论述’(no knockout statement),因此对话才可以不断继续下去。”
      金铨教授针对的是新闻史研究,意指历史真相是曲折、复杂、具体而矛盾的,更不可能“一语定乾坤”,唯有多视角多维度探索,切磋琢磨,才能慢慢地还原历史场景,逼近历史“真相”,配合时代的呼唤以获致更真切而有意义的了解。我是写时事评论的,觉得这段话也同样适用时事评论写作。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有对话才有智慧,时事评论的思想也在于此。
      新闻学界一个基本共识是,与新闻靠得最近、最有专业亲缘的学科应该是史学。今日的新闻就是明日之历史,观察当下的时事,评论眼下发生的事,也需要借助对话、切磋、多维度探索,以进入复杂“真相”的史家审慎精神,不要指望“一语定乾坤”,别总想一拳就击倒对方,像媒体人柴静做采访时常自省的一句话:“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现实中那种常把天聊死的人,是很不讨人喜欢的。习惯成为对话的终结者,一句话把人噎死怼死,把话说死说绝,这种人不会有朋友。可一个让人忧心的现实是,在新媒体舆论场上,这种“把天聊死”、拒绝对话的新媒体文风,大行其道,泛滥成灾。任性下断语,结论总超出论据所允许的限度,立场和情绪胜于事实的效度,以真相和真理垄断者自居,面目狰狞,杀气腾腾,毫无节制地渲染情绪,充满着一拳把人击倒的坏逻辑戾气。——可怕的是,这种文字往往有着奇高的阅读量。
      前几天“高铁扒门”事件中,看到一篇新媒体奇文,真把我惊着了。原以为,无论如何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认知——“扒着高铁门”肯定是不行的。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为扒车门女子辩护,题目非
      ...
      内容简介:
      奔驰在自媒体肆意喧嚣中的大众,似乎人人都能畅快拿起手中“麦克风”,倾泻热血沸腾与激情澎湃。然而,往往愈义愤填膺,愈易陷入情绪旋涡,沉溺于“撕”与“怼”的粗暴言语快感,丧失了理性思考空间与判断力。在舆论场中,如何克制激情与躁动,不与狂热共舞,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继续以他一贯的冷静、耐心,尝试向大众传递安静思考、致力和解的静能量。本书分为“锐评”“暖评”“热评”“专评”“新评”“舆评”“闲评”,仍旧关注社会焦点、民生热点,在此起彼伏、“热门不断”“反转新闻不断”的舆论氛围中,坚守理性的文字,力透纸背,刺破浮夸和虚假,让事物回归常情常理常识。
      摘要:
          
      目录:
      自  序  没有一拳可以击倒对方的论述 
       
      第一辑  锐评
      时事评论永远不能失去批评的基因,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对社会丑恶现象,对腐败和滥权、无耻和缺德、肮脏和龌龊,必须毫不留情地批评,这种锐评所凝聚的正义自信,对一个社会而言,是比“鸡汤”更能抚慰人心的正能量。分享一个读者鼓励我的话:“看到你还在坚持批评,我就放心了。”
       
      不要指望没有舆论监督的舆论引导
      不要让新年献词的调门高过媒体报道的贡献 .
      记者无力,则国民无力国家无力 
      论法,你们法盲;论德,你们缺德;论情,你们冷血无情 
      警惕煽情网文,警惕眼里常含泪水 
      不要脸地编,不要脸地信,不要脸地蹭,不要脸地甩锅 
      “新闻易感人群”与“新闻无感人群” 
      关键少数保持理性,社会就不会太撕裂
      为什么我最烦你说“总比什么好”
      不知道离开你我会怎么样?不过我想试试 
      别矫情了,你为屌丝,除了努力奋斗你别无选择 
      强大的公民常识感守卫着正义底线 
      爱国须凝心聚力,而不是撕裂内耗 
      王利芬的“10 万+”猎物和自媒体达尔文主义 
      洗稿洗得理直气壮,周某的资本不只是不要脸 
      只追求让自己舒服的阅读,所以你毫无长进
       
      第二辑  暖评
      原先并没有想到,在我所有的评论中,读者最爱看的竟然是这些“暖评”。也许自媒体中涌动的负能量太多了,人们整天目睹着不公、阴暗和丑陋,需要温暖去疗伤。暖评不是唱赞歌,不是回避丑陋,不是把负面当正面,而是从常情常理常识中找到阳光,在人们陌生、麻木和无感之处觅得暖意。我想通过这些暖评告诉朋友们,批评中也能汲取到温柔和暖意。
       
      马云也是暖男 
      不要用诗意美化苦难,那是咬牙活着的灵魂 
      那个写给外婆看的公众号让我泪流满面
      亲爱的你谈起春运时不再是谈悲情 
      5毛钱红包凭什么
      ...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