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宋承先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997-11 / 平装
售价 ¥ 5.00 1.7折
定价 ¥30.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10-24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现代西方经济学
内 容 提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家逐步把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 学)划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社会整 体的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有别于以单个经济主体行为为考察对象的 微观经济学。 本书是我社所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部分,共设宏观经 济基本概念和计量、国民收入决定的静态均衡模型、货币理论与货币政 策、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六编二十二章。 第二版除对全书进行了文字和科学性的校勘之外,还增加了黄金规则等 内容。同时将分别出版微观经济学和
目 录 第一编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和计量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一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二 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三 流量与存量 四 事前(Ex-ante)与事后(Ex-post)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 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均衡与不均衡(失衡) 三 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概述 第二节 产品流量和收入流量的循环流转 一 国民产品与国民收入 二 两部门模型:全部国民产品用于个人消费 三 两部门模型:包括储蓄和投资 四 三部门模型:政府税收和政府开支 五 四部门模型:出口净额 第三节 用增加价值法核算的国民产品和劳务的价值(NNP) 一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二 投入一产出表核算NNP 第四节 用支出法核算的GNP和NNP 一 消费 二 投资 三 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与转移支付 四 出口和进口 第五节 用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NI) 一 国民收入(NI)的各项目 二 国民收入与NNP达于一致的调整项目 第六节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可支配个人收入 一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二 可支配个人收入 第七节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第八节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 一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二 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 附录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方法论问题 一 引言 二 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与提供(非物质的)劳务的劳动 三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四 生产商品的劳动与价值 五 使用价值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数量指标 第二编 国民收入决定的静态均衡模型 第三章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萨伊法则与凯恩斯革命 第二节 萨伊法则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一 萨伊法则及其涵义 二 萨伊法则与利息率理论:资本市场的均衡 三 萨伊法则与货币的职能:“两分法”与货币“中性” 四 古典工资理论与充分就业均衡:劳动市场的均衡 五 货币数量说:价格水平的决定 六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第三节 “凯恩斯革命” 第四章 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有效需求 一 总供给价格与总供给 二 总需求价格与总需求 三 有效需求与宏观均衡 第二节 消费函数 一 消费函数 二 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三 储蓄函数 四 消费倾向的基本心理法则 第三节 投资函数 第四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 储蓄投资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五节 乘数原理 一 概述 二 简化的乘数 三 消费函数的变化与乘数 第五章 政府开支税收出口和进口 第一节 政府开支与政府开支乘数 第二节 政府开支税收与税收乘数 一 税收净额给定不变 二 平衡预算乘数 三 税收随收入变化 第三节 政府转移支付与转移支付乘数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充分就业 第五节 出口与出口乘数 一 简单的出口乘数 二 进口、税收与出口乘数 (一)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二)四部门宏观经济模型:税收净额给定不变 (三)四部门宏观经济模型: 税收净额随收入变化而变化 第六章 消费理论 第一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第二节 横截面消费函数 第三节 短期(经济周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 一 短期消费函数 二 长期消费函数 第四节 绝对收入假说 第五节 相对收入假说 第六节 恒常收入假说 第七章 利润利息与投资量的决定 第一节 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的决定 一 新古典经济学的投资理论 二 资本边际生产力利息率与均衡投资量的决定 (一)资本的未来收益贴现率与资产的现值 (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涵义 (三)资本边际效率利息率与均衡投资量的决定 三 投资边际效率利息率与投资量的决定 第二节 加速原理与投资量的决定 一 资本一产出比率 二 加速原理 第三节 利息率、投资与IS曲线 第八章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与利息率的决定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一 交易动机 二 预防动机 三 投机动机 四 货币的总需求 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与均衡利息率的决定 第三节 均衡利息率的变动 一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二 收入水平的变动 三 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 第九章 扩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IS-LM 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 产品市场的均衡 二 IS曲线的推导 三 IS曲线的特点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一 货币市场的均衡 二 LM曲线的推导 三 LM曲线的特点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于均衡:IS-LM模型 第四节 两个市场均衡的变动 一 总需求的变动:IS曲线的移动 二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LM曲线的移动 第十章 总供给总需求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总量需求曲线(AD) 一 总量需求曲线的推导 二 总量需求曲线的移动 三、AD曲线的数学方程 第二节 总量供给曲线(AS) 第三节 凯恩斯总供给函数:货币工资固定不变 第四节 古典学派总供给函数:可变货币工资率 第五节 总供给总需求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一 AD曲线的推导及其变动 二 AS曲线AD曲线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均衡 第六节 简要的总结: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古典学派宏观经济学 一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二 古典宏观经济学 三 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效应与庇古效应 第三编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货币的供给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一 货币与资产和财富 二 货币的职能 三 货币的计量 第二节 银行制度与存款创造 一 中央银行 二 存款准备金 三 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 四 存款创造过程中的“漏出” (一)超额准备金 (二)支票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三)存款转为通货 (四)存款创造的被乘数 第三节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一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二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一 “金块论争” 二 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 三 马克思货币流通公式 四 维克塞尔与费雪 五 凯恩斯与货币主义 六 小结 第十二章 货币的需求 第一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一 费雪的交易方程 二 剑桥方程 第二节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一 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 二 鲍莫尔的“平方根公式” 三 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 第三节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 财政收支与公债 二 财政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 自动稳定器与积极的财政政策 四 补偿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拖累 五 财政赤字与公债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 二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二)调整贴现率 (三)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 三 选择性控制 (一)证券市场放款 (二)消费信贷 (三)房地产信贷管制 四 道义上的劝告 第四节 收入政策 第四编 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 货币主义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说 二 宏观经济模型 三 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加速度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经验数据 一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二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第四节 政策主张 第十五章 理性预期学派:新的古典经济学 第一节 预期与理性预期 一 预期与瓦尔拉一般均衡 二 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与适应性预期 (一)静态预期 (二)外推型预期 (三)适应性预期 三 理性预期 (一)理性预期假说的涵义和特点 (二)对理性预期假说的批评 第二节 理性预期与稳定性政策的无效性 一 菲利浦斯曲线 二 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线 三 理性预期与稳定性政策的无效性 第三节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与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 一 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 二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与经济周期 三 小结 第四节 实际的经济周期模型 第十六章 新的凯恩斯主义 第一节 概说 一 瓦尔拉一般均衡模型 二 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 三 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 第二节 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 一 帕廷金对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 二 帕廷金与非瓦尔拉均衡 第三节 克洛沃的双重决策理论 第四节 莱荣霍夫德与工资价格刚性 第五节 巴罗和格罗斯曼非瓦尔拉均衡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六节 新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工资 和价格刚性的微观经济学 一 垄断与价格决定 二 劳动合同 三 加成定价与长期价格协议 第五编 动态经济学 第十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的理论 一 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 二 马尔萨斯的储蓄过度论 三 霍布森的储蓄过度(消费不足)论 四 福斯特和卡靖斯的消费不足论 第四节 比例失调危机理论――投资过多 (资本短缺或消费过多) 一 货币的投资过多理论 二 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第五节 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 第六节 纯货币危机理论 第七节 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八节 资本存量调整理论――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第十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一 实际增长率 二 有保证增长率 三 有保证增长率实际增长率与经济周期 四 自然增长率 五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六 小结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 人均资本可以变动的增长模型 二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入分配 三 黄金规则 第四节 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国民收入分配份额 可以变动的增长模型 一 两个剑桥的“资本论争” 二 卡尔多的分配理论与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 三 卡列茨基的动态宏观经济模型 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一 技术进步的涵义 二 中性技术进步与非中性技术进步 (一)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 (二)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 (三)索洛中性技术进步 第六节 经济增长源泉的计量 一 理论基础 二 索洛的增长源泉计量 三 丹尼森的增长源泉计量 第十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结果 一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二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三 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 小结 第三节 预期与通货膨胀 一 核心通货膨胀 二 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加速度通货膨胀 第四节 菲利浦斯曲线与预期 第五节 菲利浦斯曲线与失业 一 李普赛的理论诠释 二 费尔普斯的“寻业的失业 第六节 “滞胀”的成因与对策 一 通货膨胀周期的四个阶段 二 “滞胀”阶段的长度―― 凯恩斯主义 与货币主义的争论 第六编 国际经济学 第二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一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二 两个国家三种产品 (一)三种产品的绝对优势 (二)三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一 贸易型式的决定 二 贸易条件的决定 三 李嘉图国际价值理论“违背”劳动价值论? 第四节 约翰・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相互需求说 第五节 马歇尔的对外贸易曲线 第六节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第七节 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第二十一章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 一 关税 二 补贴生产者 第二节 非关税贸易壁垒 一 进口限额 二 其他非关税壁垒 三 出口限额 第三节 当代世界贸易政策 一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二十二章 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 经常项目 二 资本项目 三 平衡或结算项目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制度 一 外汇与汇率 二 汇率的调整与变动 三 金本位制的固定汇率 (一)货币的金平价与黄金输送点 (二)金本位的自动调节机制 四 自由浮动的汇率 五 购买力平价说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制的演变 一 金本位制 (一)1914年以前的金本位制 (二)1914――1944年金本位制的 中断恢复和崩溃 二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制(1944.7――1973.3) (一)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协议 (二)美元危机 (三)美国“新经济政策”和史密森协议 三 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与管理浮动汇率制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 金本位固定汇率的自动调节 二 布雷顿森林协议国际收支的调节 第五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一 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 二 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一致与冲突 三 直接控制 四 小结 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