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胡文怡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
9787532582686
-
出版时间:
2016-12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32582686
-
出版时间:
2016-12
售价
¥
27.07
4.7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5-01-20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以《夏鼐日记》为核心史料,辅以《夏鼐文集》和《夏鼐纪念文集——纪念夏鼐诞辰一百周年》等史料,并对相关人物进行口述史采访,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本文共八章,第1章《序言》以文学而稍带夸张的口吻介绍了夏鼐的一生,引出正文;第2章对《夏鼐日记》这一核心史料的可信度和完整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第3至第6章介绍和分析了夏鼐其人,研究并总结了他的喜恶、待人处事的方式、天生的思维与性格和后天的命运与转折,以了解其人作为了解其事业的基础;第7章介绍、分析并总结了夏鼐一生在考古事业上的主要功绩,与前文相呼应;第8章以夏鼐与父母的故事作为结尾。
作者简介
胡文怡,女,浙江慈溪人。1990年生,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目前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在读,专业方向为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
目录
序 王世民
引用说明 1
章 绪言 1
第二章 材料 19
节 何苦粉饰备忘录 21
第二节 “祸兮福所伏”的改动 23
一、涂改 24
二、补记 25
第三节 用心良苦的编者 26
一、追求真实 26
二、追求完整 29
第三章 喜恶 33
节 天地万物唯书大爱 35
第二节 往来鸿儒虽好而对岸豪杰更佳 42
第三节 大奸大恶虽远必唾 51
第四节 “俗气”和“竹杠”都不是好东西 54
第四章 待人 61
节 孝子的“恋爱”都和老师谈了 63
第二节 “金丝雀”与“比翼鸟” 75
第三节 从“不擅交际”到“交友达人” 83
第四节 孩童虽闹但自家独好 89
第五节 春色撩人柳不醉 96
第五章 处事 103
节 想做之事 105
一、“短事”能干 105
二、“长事”拖延 109
三、跳跃的专注者 114
第二节 不想做之事 118
第三节 舌灿莲花的寡言者 127
第六章 赋命 135
节 天赋 137
一、“资料库本位”的渊博家 138
二、自信乐观的“随意判断” 146
三、谦虚的要强者 152
四、书斋中的英雄梦 158
五、单纯的聪明人 159
第二节 命运 169
一、功不可没的梅贻琦 170
二、“非鼐不可”的傅斯年 172
三、考古所诸将 175
四、救赎的李秀君 177
第七章 事功 181
节 夏氏治学 183
一、化繁为简,快刀斩乱麻 183
二、实事求是,求真远偏颇 191
第二节 授之以渔 200
第三节 授之以鱼 206
第四节 “批改”之功 211
第五节 宇宙星辰般的著作 213
第六节 考古学泰斗的科技梦 216
第八章 余言 223
参考文献 231
附录 王世民先生访谈录 235
后记 272
内容摘要
本书以《夏鼐日记》为核心史料,辅以《夏鼐文集》和《夏鼐纪念文集——纪念夏鼐诞辰一百周年》等史料,并对相关人物进行口述史采访,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本文共八章,第1章《序言》以文学而稍带夸张的口吻介绍了夏鼐的一生,引出正文;第2章对《夏鼐日记》这一核心史料的可信度和完整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第3至第6章介绍和分析了夏鼐其人,研究并总结了他的喜恶、待人处事的方式、天生的思维与性格和后天的命运与转折,以了解其人作为了解其事业的基础;第7章介绍、分析并总结了夏鼐一生在考古事业上的主要功绩,与前文相呼应;第8章以夏鼐与父母的故事作为结尾。
主编推荐
胡文怡,女,浙江慈溪人。1990年生,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目前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在读,专业方向为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
精彩内容
第四节孩童虽闹但自家独好少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夏鼐自然也是如此。
但平心而论,他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小孩子的人。他结婚生子很早,大女儿和大儿子出生时,他都不在妻儿身边,自己心中对于做父亲也没有什么准备和意愿:接到家信,知4月2日(三月初八日)长子瑞暄诞生。我自己并不是无后主义的信徒者,不过在自己尚没有准备做父亲以前,不愿先有事实的产生,在前年铮铮诞生时已有此感,今天也有同样的感触。……前年与妻讨论到此问题,只道自己的意向仍不愿目前育子女,今天虽然事实告诉我天意是怎样,然而我的心地仍然是糊涂,弄不出什么结论。看来,在夏鼐生活的年代,不仅生物教学的落后令人堪忧,而他本人对于此事随遇而安的糊涂劲儿,也令人哭笑不得。
四个孩子中,唯有次子夏正楷出世时,夏鼐在家,但只是搭了把手,第二天见母子平安,便安心地看书去了①。夏鼐对孩子的教育谈不上系统和科学,基本属于随遇而安地顺手一教②。但他心性温平,看自家孩子又觉得可爱,便总是“笑嘻嘻地”,时常关心孩子或一起玩耍,也不打骂,不失为另一种自由的教养方式。夏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还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养育孩子,夏鼐的态度更像是理所当然以及顺手一做,更多的是发自天性的父爱,而非有意的培养与塑造,更别说本身就特别喜欢小孩儿了。
那么,对于他人家的小孩,夏鼐没有父爱作为支撑,若遇到可爱的也就罢了,若遇到吵闹的,他便只感觉到两个字:麻烦。1950年秋,朋友托其带年幼的女儿美乔回北京,夏鼐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却不曾想这一路上,他将一个头变两个大。第一天,小女孩因为“旅行劳顿,身体不舒,哭着要回家找祖母去”。
此处夏鼐未评论什么,但应当是十分无奈的。第二天,美乔“又哭着要回老家祖母那里,又说昨天看见一
过路人像她小叔,要去找小叔去”,束手无策的夏鼐忍不住牢骚道“真是麻烦”。夏鼐在家就不太管孩子,旅行中又有读书的习惯,这次带美乔出行,一来没有哄孩子的意识和心情,二来又埋头读他的《廿二史札记》,那美乔的哭闹就在所难免了。在与美乔相处了四天后,夏鼐终于把小姑娘安全交到了其父亲手中,他表示“了却责任,殊为愉快”,实在令人捧卷失笑。看来,要他与不是家人的吵闹娃娃相处,比让他写长篇博士论文更令他为难。
不过,喜不喜欢小孩子,毕竟只是个人问题,不能代表什么。夏鼐对于长期待在自己身边的夏正炎和夏正楷,照顾有加,尽职尽责,相当喜爱;而对于早早离巢的夏素琴和夏正暄,亦是常常写信,关心不已,详情在四位孩子共同署名的《我们的父母亲》一文中可以看到,本文只稍举一些有意思的例子予以补充。
夏正楷是夏鼐的孩子里唯一一位成为北大教授的,其他三个孩子都圆了夏鼐的工科梦——成为了工程师。夏正楷与众不同的原因很难说清,或许是因为只有他出生的时候,夏鼐在场,并且手不释卷,所以他特别像父亲。但又或许是因为,只有他半截小学在温州上,半截小学在北京上,因而,只有他同时顶着“我的爸爸是所长,,的荣耀和“你的温州口音好土”的嘲笑长大,便变得特别要强,努力向父亲看齐。当然,这些只是笔者的猜测。
夏正楷刚转学时,一日,夏鼐见他“面有泪痕”,便询问原因。一问之下,得知是“同学嘲笑他说话的温州腔”。夏鼐是不在意这些细节的,他自己的温州口音都很重,但二儿子如此伤心,他有没有做些什
么呢?夏鼐在这天的日记中没有详写。不过第二天时,正楷回家又“倚案掩面而泣”,夏鼐再问缘由,原
来是敏感深情的二儿子不愿与混熟了的小朋友们分离,他便“告诉他的老师”。
以笔者对夏鼐的了解,他是很难注意到这种小事情的。但是,迟钝的夏鼐,并没有指责和嘲笑夏正楷“为了这种小事也值得哭”、“是不是男子汉大丈夫”,更没有觉得孩子的事小便不去管。他为了孩子的开心,细致地帮孩子解决了问题,这份温柔与宽厚,更显得慈父之爱浩瀚如海。
小儿子夏正炎待在父亲身边的时问最长,因其年幼可爱,夏鼐更是怜爱有加,在病中无聊时,常大段地记录正炎的童年趣事。P89-91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