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季羡林
-
出版社:
漓江
-
ISBN:
9787540777234
-
出版时间:
2016-01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40777234
-
出版时间:
2016-01
售价
¥
20.54
4.6折
定价
¥45.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4-12-04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星光的海洋
天竺心影
楔子
初抵德里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孟买,历史的见证
佛教圣迹巡礼
海德拉巴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
国际大学
别印度
重过仰光
在兄弟们中间
科纳克里的红豆
马里的芒果城
巴马科之夜
忆日内瓦
歌唱塔什干
日本人之心
诗仙堂
箱根
尼泊尔随笔
飞越珠穆朗玛峰
游巴德冈故宫和哈奴曼多卡宫
世界佛教联谊会第十五届大会
游兽主(Pas’upati)大庙
望雪山——游图利凯尔
别加德满都
重返哥廷根
到达印度
下瀛洲
临清县招待所——《还乡十记》之一
聊城师范学院——《还乡十记》之一
五样松抒情——《还乡十记》之一
赞西安
德里风光
别稻香楼——怀念小泓
深圳掠影
海上世界
延边行
小引
延吉风情
延吉风情
逛鬼城
曼谷行
初抵曼谷
报德善堂与大峰祖师
华侨崇圣大学开学典礼
帕塔亚
东方文化书院和陈贞煜博士
台游随笔
楔子
初抵台北
台北街头小景
血浓于水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扫傅斯年先生墓
法鼓山
义工
佛山心影
一 石景宜博士
二 暨南大学
三 到了佛山
四 佛山街头小景
五 佛山陶瓷厂
六 西樵山
七 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
八 南国桃园
九 石景宜艺术馆
十 尾声
故乡行
楔子
在车厢中
盛大的欢迎
官庄扫墓
临清的宴会
祝寿大会
祝寿晚会
环游临清市
发思古之幽情
留德十年
三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四 满洲车上
五 在哈尔滨
六 过西伯利亚
七 在赤都
八 初抵柏林
九 哥廷根
二七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三一 别哥廷根
三二 赴瑞士
三三 在弗里堡(Fribourg)
三五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三六 船上生活
三七 西贡二月
三八 从西贡到香港
三九 回到祖国的怀抱
内容摘要
季羡林先生是享誉国际的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佛学家、史学家、国学家、学界泰斗、国宝级人物。《光影-行迹(风在树林里走)/季羡林散文精选》作为季羡林散文精选的第二辑,精选了60余篇作品,记录了先生出访游历世界各国各地的感受。印度、尼泊尔、日本、德国的出访经历,在季先生的笔下,异国的山川风物如陆续展开的巨幅画卷一样缤纷绮丽,奇风异俗如不断摇动的万花筒一般光怪陆离,而友邦的人民更是一次次地汇成热情的海洋。德国十年,充满战乱时期的流离艰险,却也不乏青春年少的豪情梦想;台湾游记中感念胡适、
傅斯年二位先生的知遇之恩,佛山心影中追忆与石博士的知己之情,到故乡行的篇章,家乡父老为季先生
庆生的热烈场面到了季先生笔下,世纪老人的复杂感
怀,一代大师的通达幽默,无不跃然纸上。
精彩内容
德里到了,我这一次远游的目的地到了。我有点高兴,但又有点紧张,心里像开了锅似的翻腾起来。
我自己已经有二十三年的时间没有到印度来了,中间又经历了一段对中印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不愉快的时期
。虽然这一点小小的不愉快在中印文化交流的长河中只能算是一个泡沫,虽然我相信我们的印度朋友绝不会为这点小小的不愉快所影响,但是到了此时此刻,当我们乘坐的飞机就要降落到印度土地上的时候,我脑筋里的问号一下子多了起来。印度人民现在究竟想些什么呢?我不知道。他们怎样看待中国人民呢?我不知道。我本来认为非常熟悉的印度,一下子陌生起来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访问印度,我以前已经来过两次了。即使我现在对印度似乎感到陌生,即使我对将要
碰到的事情感到有点没有把握,但是我对过去的印度是很熟悉的,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很有把握的。
我第一次到印度来,已经是二十七年前的事情了。同样乘坐的是飞机,但却不是从巴基斯坦起飞,而是从缅甸;第一站不是新德里,而是加尔各答;不是在夜里,而是在白天。因此,我从飞机上看到的不是黑暗的夜空,而是绿地毯似的原野。当时飞机还不能飞得像现在这样高,机下大地上的一切都历历如在目前。河流交错,树木蓊郁,稻田棋布,小村点点,好一片锦绣山河。有时甚至能看到在田地里劳动的印度农民,虽然只像一个小点,但却清清楚楚,连妇女们穿的红绿沙丽都清晰可见。我虽然还没有踏上印度土
地,但却似乎已经熟悉了印度,印度对于我已经不陌生了。
不陌生中毕竟还是有点陌生。一下飞机,我就吃了一惊。机场上人山人海,红旗如林。我们伸出去的手握的是一双双温暖的手。我们伸长的脖子戴的是一
串串红色、黄色、紫色、绿色的鲜艳的花环。我这一
生还是第一次戴上这样多的花环。花环一直戴到遮住我的鼻子和眼睛。各色的花瓣把我的衣服也染成各种颜色。有人又向我的双眉之间、双肩之上,涂上、洒上香油,芬芳扑鼻的香气长时间地在我周围飘拂。花香和油香汇成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印象。
即使是终生难忘吧,反正是已经过去的事了。我第二次到印度来只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不算是印度人民的客人。停留时间短,访问地区少,同印度人民接触不多,没有多少切身的感受。现在我又来到了印度。时间隔得长,中间又几经沧桑,时局多变,印度对于我就成了一个谜一样的国家。我对于印度曾有过一段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现在又从熟悉转向陌生了。
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陌生的感觉走下了飞机。因为我们是先遣队,印度人民不知道我们已经来了,因此不会到机场上来欢迎我们,我们也就无从验证他们对我们的态度。我们在冷冷清清的气氛中随着我们驻印度使馆的同志们住进了那花园般美丽的大使馆。
我们的大使馆确实非常美丽。庭院宽敞,楼台壮丽,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们安闲地住了下来。每天一大早,起来到院子里去跑步或者散步。从院子的一端到另一端恐怕有一两千米。据说此地原是一片密林。林子里有狼,有蛇,有猴子,也有孔雀。最近才砍伐了密林,清除了杂草,准备修路盖房子。有几家修路的印度工人就住在院子的一个角落上。我们散步走到那里,就看到他们在草地上生上炉子,煮着早饭,小孩子就在火旁游戏。此外,还有几家长期甚至几代在中国使馆工作的印度清扫工人,养花护草的工人,见到我们,彼此就互相举手致敬。最使我感兴趣的是一对孔雀。它们原来是住在那一片密林中的。密林清除以后,它们无家可归,夜里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可是每天早晨,还飞回使馆来,或者栖息在高大的开着红花的木棉树上,或者停留在一座小楼的阳台上。见到我们,仿佛吃了一惊,连忙拖着沉重的身体缓慢地飞到楼上,一转眼,就不见了。但是,当我们第二天跑步或散步到那里的时候,又看到它们蹲在小楼
的栏杆上了。
日子就这样悠闲地过去。我们的团长在访问了孟
加拉国之后终于来到德里。当我到飞机场去迎接他们的时候,我的心情仍然是非常悠闲的,我丝毫也没有就要紧张起来的思想准备。但是,一走近机场,我眼
前一下子亮了起来:二十七年前在加尔各答机场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了。二十七年好像只是一刹那,中间那些沧海桑田,那些多变的世局,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我看到的是高举红旗的印度青年,一个劲地高喊“印中是兄弟”的口号。恍惚间,仿佛有什么人施展了仙术,让我一下子返回到二十七年以前。我心里那些对印度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到陌生的感觉顿时涣然冰释。我多少年来向往的印度不正是眼前的这个样子吗?
P7-8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