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时间:
2019-1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20354141
-
出版时间:
2019-11
售价
¥
43.00
4.9折
定价
¥88.00
品相
九五品
上书时间2024-11-17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书中强调并剖析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既要看到先秦儒家学派内部思想的继承与创新,还要看到先秦儒家与其他各派之间思想的融合与分歧。相比较囿于先秦儒家内部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研究,这种综合的、全面的认识更具理论深度。作者还提出,审视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需将其嵌入流动的历史变迁中去,充分考虑其产生的独特语境,这不仅使我们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理解进一步丰满,而且能够深化我们对整个古代义利观的认识。
作者简介
杨冬,山东淄博人。2014.09-2017.07于中央党校攻读中国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先秦儒家义利观研究》。2017.09.28就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研究、儒家人学研究和中国实学研究。
目录
序
前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先行研究——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研究方式的探析
三 研究方式
四 研究框架
章 义与利概念之历史演变
节 “义”之字义流变
一 “义”的宗教性:殷商时期之宗教仪式
二 “义”的宗法性:西周时期之宗法制度
三 “义”的自觉性:先秦时期之内在自觉
第二节 “利”之字义流变
一 “中性”之“利”:事实判断
二 “义理”之“利”:价值判断
第二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理论内容
节 孔子对“义利之辨”的开启
一 “德”与“义利之辨”
二 “仁”与“义利之辨”
三 孔子的义利观
第二节 孔孟之间:以曾子、子游、子思的义利观为例
一 曾子:“以利为利”和“以义为利”
二 子游:“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
三 子思:“务内”与“主外”
第三节 游说诸侯:孟子的义利观
一 “人禽之辩”与孟子义利观
二 “王霸之辩”与孟子义利观
第四节 一统前奏:荀子的义利观
一 “性伪之分”与荀子义利观
二 “公义”论与荀子义利观
第三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基本特质
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所体现的思维方式
一 重“和”的整体性思维
二 重“现实”的实用理性思维
三 重“天道”的实体性思维
四 重“反思”的内向性思维
第二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异同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共性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差异
第三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与先秦道家、墨家、法家之比较
一 “道与器”: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与道家思想之比较
二 “德与力”: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与先秦法家之比较
三 “群与己”: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与先秦墨家之比较
第四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价值影响
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先秦思想的贡献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人伦秩序的构建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中庸”思想的应用
三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人”之价值选择自由的阐释
第二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代的影响
一 个人:权利与义务的统
二 社会:私德与公德的统一
三 国家: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第五章 结论
一 评价
二 启示
三 局限性
附录一 先秦儒家思想中“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以“利”为视角
附录二 先秦儒家“义”观念的三重理论维度
附录三 先秦“义利观”的四种理论形态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探讨和分析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侧重于在理论前提、理论内容、理论特质和理论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和阐释。作者主要论述了对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的评价、启示和局限性的解读,指出“人”是“义”与“利”的统一,不可偏废一端。要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道义”与“利益”的结合。既要将“道义”从“利益”的局限中发展出来,又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合理之“利”,从而使“义”、“利”统一于“人之为人”的价值指向当中。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img/live/living.gif)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