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重启生命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天枢(任晓琳)
前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 抉择影响整个生命的历程 // 理念与抉择 // 理念的形成 // 经典改变理念 // 回到教育 //
第一讲 师道的根本问题:为什么做老师
一、面对自己
教师这个行业是大善业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幸福就在孩子成长的足迹中 //
二、面对国家
“欲栽大木柱长天” // 国家就在我们的校园、班级 // 史上最难就业季 // 教出多少能贡献社会的人 // 钱学森:我的归宿在中国 //
三、面对学子
童年的教育影响人一辈子 // 教育的价值在于把孩子送到未来 // 回归到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四、师道,是理性,也是良知
第二讲 衡量教育优劣的标尺: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幸福的三层楼
生存、生活、生命世界的关系 // 以生命的圆满作为幸福终点 //
二、帮孩子构建生命的世界
古代“一人多家”的培养方法 // 三个世界的现代教育分工 //
三、只要生存与不要生存的博弈
四、关注人的本身,培养真正的人
第三讲 何者为道
一、利他不仅是美德,更是人类理性的选择
把孩子带向利他,还是自私? // 爱人敬人就是利他 // 利他是实现幸福的客观规律 //
二、自私的人为什么失败
自私的人,可怕,可怜 // 自私的人,思维模式错了 // 自私的人,成功是失败之母 //
三、利他与心理健康
利他令人快乐 // 利他成就种种美德 //
四、传道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先传道,后授业
五、师者何以传道
依靠经典,学道、行道、明道 // 教育者要率先受教育 //
第四讲 传道的次第:以孝为本
一、为什么以孝为本
孝是顺天性而教 // 最入孩子心的是孝道 //
二、教孝三步骤
教孝第一步,教会孩子感念亲恩 // 教孝第二步,教会孩子明理知孝 // 教孝第三步,教会孩子身体力行,学会帮助父母 //
三、扎住孝根
第五讲 知行立心
一、“教”和“育”,知和行
二、正知极大地影响人生效率
三、正知的教育要慎于始
幼儿园要先教什么 // 关于少年教育的四句话 // 教育设计要有远见 //
第六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一:上所施,下所效
一、保护孩子的心
从保护眼睛和耳朵入手 // 教育是行为、语言和心念 // 河流一旦污染,则很难清 //
二、师德: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三、境教:环境是人格的魔法师
四、童蒙养正,正知是人的免疫力
五、亲师合作:家长也要有自己的功课
六、从源头做起
七、人生的得失,看一时,还是看一生?
第七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二:顺善而教
一、深入孩子的心,帮孩子改正错误
抓住孩子的上进心,顺善而教 // 引导孩子自己去感知对错的标准 //
二、理性教育:顺其愿而教
当孩子自觉时,好习惯才算真正养成 //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把握住教育的时机 //
三、简单因果句
“果”藏在“真善美”里 // 说理与立规矩的区别 //
第八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三:浸泡式成长
一、诵读经典
“刮目相看”的典故 // 经典相伴,登高望远 // 行得越深,对经典的感受越不一样 // 吟诵读书法 //
二、一定要学历史
三、唱歌、讲故事和读书
四、预则立
第九讲 正行的教育方法
一、行了才行
行的过程形成人的综合能力 // 从知到行,知行合一 // 从小“不力行”,长大就“不行” //
二、“养子使作善也”
亮亮的故事 // “使作善”三个字的微妙大义 // 现实中的四个误区 // 学会正确的吃苦 //
三、好习惯的养成
养成好习惯的意义 // 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
四、做好班务和家务,在做事中提升心性
五、习礼和作乐
第十讲 从行到知:长善
一、长善的三个益处
二、长善的四个方法
三、长善的两个内容:自立和利他
四、通过长善来救失
第十一讲 百学须先立志
一、何者为志
二、如何立志
积小善为大善 // 增广见闻 // 钱伟长:物理得五分,却成了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
三、立志的六个错误
四、老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