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龙踏祥云
  • 名人与佛教(全2册)
图文详情

名人与佛教(全2册)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08080973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1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08080973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1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售价 33.75 6.8折

定价 ¥50.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05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0.39% (974笔)
    好评率
    99.87%
    发货时间
    28.93小时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名人与佛教
      定价:50.00元
      作者:慧禅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208080973
      字数:495000
      页码:3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佛教是一种思想,一种正大光明,教化人类走向净土,创建人间净土的思想;   佛教是一种信仰,一种具有永久性、普适性和必然性的正确信仰;   佛教是一种文化,传承着两大文明古国基因的、蕴含着丰富多彩的、   充满活力的、契应时代精神的文化;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这么说:〔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够解答科学上提出的问题,这个宗教一定佛教。〕  佛教是一种哲学,被恩格斯称为〔佛教下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阶段上〕的哲学。
      内容提要
      佛教是东方文明的瑰宝。两千多年来,佛教一直对东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东方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心理、道德、伦理、风俗等各个领域,无不留下佛教文化的印记本书缀拾了自汉魏六朝以来中华名人与佛缘,从不同历史时期、阶段,抒发佛教文化的传播和承继,勾勒出了一部中国佛教史的缩影。    书中所列名人,极大多数乃是众所周知、人所共仰以至跨越海内外的方方面面人物,有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学术领域的大师、大家等等。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这么说:“一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够解答科学上提出的问题,这个宗教一定是佛教。”;佛教是一种哲学,被恩格斯称为“佛教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阶段上”的哲学。大凡名人都有具有其佛学观,他们的智慧都与佛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本书为大家解读数百位名人关于佛教的思想、观点,洞悉名人们智慧的精髓,从而抒发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承继!
      目录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汉明帝刘庄:第一个接触佛教的中国皇帝   吴大帝孙权:最早在江南大兴佛寺   石勒:信服佛图澄   石虎:暴虐之主亦信佛   孙绰:一篇《喻道论》,留名亦传世   郗超:名士清谈也有佛经   苻坚:信佛亦黩武,哀哉   吕光:西征迎鸠摩罗什   姚兴:以佛教为国教   谢灵运:以山林结佛缘,以佛念说真情   颜延之:维护佛说,自有理论   沈约:发挥涅粲佛性说   魏孝文帝拓跋宏:少林寺的传说   梁武帝萧衍:皇帝做和尚   陈武帝陈霸先:佛牙传世,功德无量   杨街之:天下禅宗第一居士   陈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南朝君主尊智颉隋 唐 五代   隋文帝杨坚:多次宣扬“我兴由佛法”   隋炀帝杨广:为智颉推为总提菩萨   唐太宗李世民:为求学问广译佛经   褚遂良:佛书碑传千秋   王梵志:诗作渗透佛理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为西藏传播佛种   武则天:《大云经》在,可做女皇   孟浩然: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李隆基:提倡儒佛道合流   吴道子:古代佛画第一人   王维:诗中有禅,禅中有诗   李白:一生好从名山游   裴迪:诗中有心,心向禅门   柳宗元:清冷幽寒,自是禅境   刘禹锡:儒佛互补,一生结缘   白居易:一卷《坛经》说佛心   韦应物:与皎然上人诗交   唐宣宗李忱:亦曾是僧人,驻锡安国寺   钱缪:播扬佛教于吴越   周世宗柴荣:整顿寺院,梳理僧尼   钱俶:末代国主打造江南佛教顶峰两宋 辽 西夏 金   宋太祖赵匡胤:皇帝赞扬佛法,佛法护佑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熟谙佛典,热衷佛典   杨大年:诗人说禅,别具一格   李元昊:以礼佛为国之一本   宋神宗赵顼:扩充、调整大相国寺   王安石:半山十年习佛典   辽道宗耶律洪基:最爱读《华严经》的皇帝   苏轼:读佛说佛学佛写佛,处处是佛   秦观:词中多有禅心在   张商英:未写《无佛论》,却著《护法论》   黄庭坚:由艳语丽词走上禅诗   岳飞:好慕佛理,淡泊功利   元好问:佛心禅意缀诗文   文天祥:结缘礼佛在诗篇元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元世祖忽必烈:尊奉八思巴,大兴喇嘛教   刘秉忠:从和尚到三公   元文宗图帖睦尔:洗心于佛乘,毕生求禅心   顾瑛:儒衣僧帽道人鞋   杨维桢:东南有文士,好从方外游明   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讳和尚   明成祖朱棣:和尚辅佐,得成大业   郑和:迎佛牙建寺院   唐伯虎:忘掉自我,诸法皆空   文徵明:以翰墨结佛缘   归有光:悟佛学随遇而安,度亡灵改写经文   任环:与少林武僧因缘   戚继光:诵经念佛学少林   汤显祖:剧中有禅,禅里生趣   嘉定四先生:香灯贝叶雨窗前   徐霞客:万里与僧游,足迹遍天下   冯梦龙:文学宣扬佛性,佛性丰富文学   钱谦益:恍然生身色界里   金圣叹:佛理常在批注中,   吴伟业:生着儒服,死殓僧装清   顺治帝福临:有佛缘有佛念未成正果   黄宗羲:一代文宗,亦儒亦佛   郑成功:促进佛教在台湾传播   康熙帝玄烨:无量寿佛现身   雍正帝胤稹:王子时参禅,皇帝时说佛   吴敬梓:《儒林外史》见佛学   乾隆帝弘历:一心向佛,半生礼佛   曹雪芹:红楼佛影在,岂是在梦中   袁枚:不佞佛也不辟佛   钱大昕:好向佛寺写碑记   郑燮:平生不糊涂,好与僧侣游   黄景仁:厌看春灯看佛灯   龚自珍:震旦佛弟子,西方求真理   林则徐:手握牟尼,犹念金刚   魏源:经世佛学又一人   曾国藩:法师一语点破梦中人   左宗棠:剑胆表佛心   彭玉麟:出世与人世,佛家情结在   翁同稣:月读《法华经》,不了也自了   谭嗣同:政坛奇才,佛学彗星   杨仁山:与日本佛教界的法谊   康有为:三上庐山   孙中山:一切有情,众生平等      ○孙中山在六榕寺   王一亭:海派画家菩萨情结   林森:佛在心头大智若愚      ○初一、十五向佛像烧香   蔡元培:佛学是佛教哲学      ○蔡元培为家乡石佛寺化缘   章太炎:促使佛学中国化      ○国学同学口诵阿弥陀佛   熊希龄:皈依佛门以出世间   欧阳竟无:创办支那内学院      ○欧阳竟无挽陈三立   蒋维乔:由儒而道由道而释      ○谛闲和尚拒绝袁世凯劝进   梁启超: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佛教人生观      ○康有为棒喝   丁福保:编纂第一部《佛学大辞典》      ○显荫为《佛学大辞典》作序   杨度:十年潜心,学佛说佛   黄炎培:服膺佛教普济众生   李根源:从将军到居士      ○卧佛寺“三光”和尚送地图   陈独秀:与苏曼殊交往      ○陈独秀诗祝《梵文典》      ○陈独秀以诗代柬   于右任:为寺院写匾题联      ○于右任《竹林寺》诗      ○于右任《游龙门观造像》诗   陈垣:佛学四部传诸百代      ○陈垣收藏《大藏经》   鲁迅孩0印《百喻经》      ○鲁迅说:释迦牟尼真是大哲   张宗祥:读经写经校经刻经      ○张宗祥仿唐白居易《忆江南》,做有《西湖四时曲》   叶恭绰:凡有佛事无不热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佛教图书馆简表   徐森玉:与《赵城金藏》   冯玉祥:留书大峨寺:“如此人生”   李烈钧:提倡佛教,改造人心   马一浮:治学寺院研读佛学   吕碧城:护首探花亦可哀      ○严复说吕碧城   吴承仕:佛家因果印证      ○吴承仕说“人造神”   熊十力:贯通百家,融合儒佛      ○熊十力拒收蒋介石赠款   朱德:与四川寺庙因缘      ○朱德说了尘   胡怀琛:译佛经寓言   唐生智:佛教治军      ○毛泽东说唐生智“和尚兵”      ○湖南佛教徒支持北伐   陈铭枢:职业军人多知佛理      ○佛教将军主张佛法高明      ○郭沫若为陈铭枢续联   黎锦熙:说佛教十宗      ○黎锦熙晚年写《心经》   陈寅恪:喜读内典,应用自如   刘半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刘半农诗赠钱云鹤画师   胡适:禅宗史研究,出类拔萃      ○胡适认为佛教东渐始自海道   郭沫若:普陀寺留诗      ○郭沫若当阳玉泉寺题联   梁漱溟:佛教有理性精神      ○蔡元培请多人讲佛典   许地山:要编出一部《梵文字典》      ○秦戈尔建议许地山编《梵文字典》   顾颉刚:抢救保圣寺唐塑罗汉   汤用彤:半部佛教史,百年受其益      ○汤用彤《大林书评序》   范文澜:唐朝佛教得失谈      ○范文澜说: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   毛泽东:说释迦牟尼      ○毛泽东折扇题联      ○毛泽东介绍看宝光寺联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有因缘   钱穆:深入研究佛学,弘扬中华文化   徐悲鸿:人有禅心,画有禅意      ○泰戈尔点明色即是空   贺龙:长征时向喇嘛寺赠“兴盛番族”锦幛   郁达夫:日光岩谒弘一      ○杭州白云庵求签   吕潋:分清中印佛学的根本不同   宗白华:在拈花微笑里领悟禅境      ○宗白华雅号“佛头宗”   朱光潜:出世精神,入世事业   徐志摩:新诗佛意,一泓深泉      ○《天目山笔记》佛趣   叶剑英:普救众生,要向现实敲门      ○补缀毁弃的五台山佛画      ○朱德、董必武和《过五台山》诗   宋美龄:在美国演说禅宗的磨镜故事   顾随:以禅说古韵文相得益彰      ○顾随勉叶嘉莹做南岳马祖      ○顾随谈诗如谈禅   林散之:远游名山大川,书画大进      ○园霖法师为林散之写生   周恩来:南岳题字: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审定灵隐寺释迦牟尼法相      ○周恩来说石经无价   田汉:苏州司徒庙行      ○田汉、郭沫若缙云寺酬和   丰子恺:作《护生画》始末   张大干:做和尚一百天      ○张大千为家虎受戒   李苦禅:画中有禅禅中有画   老舍:少年时代的精神导师一宗月大师   瞿秋白:佛经有哲学,哲学有佛经      ○瞿秋白狱中诗词   朱谦之:日本净土宗研究   周叔迦:中国佛教史梳理、著作   聂荣臻:敌后挺进五台山      ○邓拓说佛如可作即成仁   陈立夫:为王映霞书写充满禅意的长轴   俞平伯:自幼读佛,长大谈佛      ○俞平伯家藏隋代日本残卷      ○俞平伯晚年斋名   张学良:囚中读佛心灵解脱   梁思成:考察佛教建筑   沈从文:作品美在和谐,美在禅意   梁实秋:读佛典解佛偈      ○“竹林”源自内典   王重民:敦煌佛卷目录大家      ○王重民诗谢胡适   程砚秋:蓄须明志,诵经拜佛   常书鸿:佛教因壁画生光,壁画由佛教传世   丁玲:作品涉及佛和寺庙   赵章成:祷告于发炮前   谢冰莹:女兵说部有佛意   叶浅予:佛像写生栩栩如生   赵朴初:识得信心不二,千花满载而归      ○与苏加诺谈因果律   向达:佛典制造俗文学   张中行:自嘲是不穿袈裟的苦行僧      ○朱自清为《世间解》写稿   蒋经国:佛教艺术石窟稀世国宝之地      ○蒋经国参观青海塔尔寺   钱锺书:从佛经说《西游记》      ○黄永玉请教钱锺书“凤凰涅槃”   金克木:重走法显、玄奘之路   启功:雍和宫得悟传灯录寻禅   皮定均:少林寺读碑   吴祖光:两上峨眉山   周绍良:佛学渊源,博采各家之长      ○周绍良谈佛教宗旨   张爱玲:蕴含禅味,多生因缘   汪曾祺:童年佛缘,老年禅诗编后记
      作者介绍
      慧禅,姓周,又名喻,子不语,大隐者。50年代生人,世居广东南海,自幼研习书画,潜心文史哲学,深究佛理,近年流连江南寺院、山水之间,隐居于林泉书院。主要作品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手卷、横幅、立轴、扇面、斗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手卷、条屏),《大悲咒》(手卷、条屏),《佛说阿弥陀经》(手卷、条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手卷、条屏),《普贤菩萨行愿品》(手卷、条屏),《观音菩萨普门品》(手卷、条屏)。
      序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