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陈钢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1-12 / 其他
售价 ¥ 50.00 4.6折
定价 ¥109.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06-2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深入浅出讲《黄帝内经》 : 陈钢教授40年专攻之心悟. 下
册分为丛书的下卷,即临床卷,共分为四章,分别由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则治法组成。全书访照中医基础理论加中医诊断学的体系,以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则治法为纲,以《黄帝内经》的条文为线索,以临床验案为点睛,将中医理论融会贯通。
陈刚,男,62岁,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原基础医学院院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李克光教授和郭仲夫教授,1984年毕业后留校至今,主要从事《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被评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共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获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奖励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以及省部、厅级等各级课题10余项。
章 病因病机
节 生气通天
一、如何理解《生气通天论》
二、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 人体阳气失常的病变
第三节 阴阳和与健康
第四节 五味太过与五脏病变
第五节 百病始生
一、三部之气,能伤异类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
三、讨论
第六节 疾病的传变及其病症
第七节 积病的病因病机
第八节 百病生于气
一、七情致病
二、寒热致病
三、过劳致病
四、讨论
第九节 审察病机
一、掌握病机的重要
二、病机十九条
三、掌握病机的方
第十节 时间医学
一、顺气一分为四时
二、讨论
第二章 病证
节 热病
一、伤寒的概念
二、热虽甚不死的原因
三、伤寒六经热病的症状
四、伤寒六经热病得愈的时间与病状
五、伤寒六经热病的治疗原则和方
六、伤寒六经热病复发的原因与
七、温病与暑病的区别
八、通治热病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阴阳交
一、阴阳交的症状、病机变化和预后
第三节 劳风
一、劳风的病因病机与治疗原则
第四节 痹病
一、《素问·痹论》之命名
二、痹病的病因与病因分类
三、五体痹
四、五脏痹
五、痹病的传变规律和预后
六、六腑痹的发病机制
七、痹病的针刺治疗原则
八、营卫之气与痹病的关系
九、痹证的病理变化与阴阳寒热之气的关系
十、痹证不痛的病症与机理
十一、痹证遇寒遇热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十二、讨论
第五节 痿病
一、《素问·痿论》之命名
二、痿病的病因病机及症状
三、痿病的治疗原则
第六节 风病
一、风邪为病,其病各异
二、疠风
三、各种风证
四、风为百病之长
五、脏腑风证
六、各种风症
七、讨论
第七节 脾瘅
一、脾瘅的病因、病机、转化和治疗
第八节 胆瘅
一、胆瘅的病因病机与症状
第九节 水肿
一、水肿的病因病机和治
二、讨论水肿与瘀血
第三章 诊
节 寸诊脉的
第二节 察五官以测知五脏病变
第三节 全面诊察与重点诊察相结合
第四节 病人的思想情感与治疗的关系
第五节 诊常以旦
第六节 四诊合参
第七节 脉象主病
第八节 五泽夭
第九节 五脏者,中之守也
第十节 五脏者,身之强
第十一节 四时脉象变化规律
第十二节 梦与病
第十三节 虚静为宝
第十四节 人的内涵
第十五节 胃气脉象
第十六节 孕脉
第十七节 脉症不相应
第十八节 真脏脉
第十九节 关于诊几个问题的讨论
一、《黄帝内经》中诊的理论基础
二、诊中的观察
三、诊运用的注意要点
四、《黄帝内经》之“诊道”
第四章 治则治
节 反治
一、反治
第二节 虚寒虚热的治则
一、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二、试探
第三节 气味与脏气的关系
第四节 治有标本
一、标本
二、标本论治原则的启示与临床应用
第五节 疾病初中期的治疗方
第六节 治中的阴阳之理
第七节 中医祛邪治病思路及《黄帝内经》之“治道”
一、中医祛邪治病的思路
二、《黄帝内经》之“治道”
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