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导论(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举报
9787300320625
-
作者:
许燕,许燕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300320625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2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页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2
-
装帧:
平装
售价
¥
66.10
定价
¥59.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4-06-1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人格心理学导论》(第2版)通过对人格心理学**代表性的理论流派的系统阐释,将抽象的人格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涵盖了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特质理论和认知理论流派**代表性的观点。与以人格心理学家各自的理论来组织内容相比,这种内容组织方式更利于读者系统把握人格心理学。
为了增强应用性、提高趣味性,本书扩展了前沿进展性内容与应用类知识,设计了“章节引读”“心理学家的故事”“人物印象”“心理测试”“心理实验室”“理论思考”“生活视野”“应用启示录”“心理咨询室”“前沿进展”“现实思考”等生动有趣的小栏目。本书还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拓展纸质书的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
本书采用由浅入深,再由深入浅的知识掌握路径,并引入经典人格理论、人格研究进展、人格未解谜题、经典人生案例,以凸显人格学科的核心特征——人格心理学是人生的哲学。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专业硕士的教材,也可作为心理学尤其是人格心理学初学者与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二级教授,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及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和北京心理学会监事长等职,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原心理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研究课题有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领导者的心理测评、心理绑架与腐败心理、价值观演变趋势、道德心理与善良人格、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等。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项目20余项,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项目7项。发表论文280余篇,出版教材与专著30余部。 目录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人格界定与特性
第二节 人格学科的特点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的特色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的要义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研究主题
第一节 人性哲学
第二节 人格结构
第三节 人格动力
第四节 人格发展
第五节 人格变化
第六节 人格成因
第七节 人格异常
第八节 人格评鉴
第三章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人性哲学
第二节 人格结构
第三节 人格动力
第四节 人格发展
第五节 人格成因
第六节 人格适应
第七节 心理解读技术
第八节 人格类型
第九节 理论特色与发展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人性哲学
第二节 人格结构
第三节 人格动力
第四节 人格发展
第五节 人格适应
第六节 人格类型
第七节 理论特色与发展
第五章 人本主义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人性哲学
第二节 人格结构
第三节 人格动力
第四节 人格发展
第五节 人格适应
第六节 理论特色与发展
第六章 特质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特质的概念
第二节 特质结构
第三节 人格维度
第四节 大五人格理论
第五节 特质理论的应用
第六节 理论特色与发展
第七章 认知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个人建构理论
第二节 信息加工理论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论
第四节 心理问题与认知治疗
第五节 理论特色与发展
第八章 人格研究方法与应用
第一节 人格数据的来源
第二节 人格的测量工具
第三节 人格测量的评价
第四节 人格研究的设计
第五节 人格研究中常用的生理测量方法
第六节 人格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第七节 人格研究方法进展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人格”不是心理学的专有名词,其他学科也在使用。但是,在心理学研究中,学者们对人格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各以自己所理解的视角来描述人格,可见人格之复杂。
(一)人格的定义
中文中的“人格”一词译自英文的personality。中文中的“格”字本意是指明事物的情况和水准。“格”经常与其他字搭配成词,如:“体格”是指一个人身体的状况;“品格”是指一个人品德方面的状况;“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心理的状况,说明了一个人的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人格”一词有三个层面的描述:一是在法律上指人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说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如他拥有“健全的人格”。每个公民人格平等,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二是在心理学上的含义,也称“个性”,如“勤劳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人格”。三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人格有高尚和卑劣之分,如“他的人格高尚”。
随着学者们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人格的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精准。综合各家之说,我们对人格的定义如下:人格(personality)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所具有的独特而稳定的心理品质组合系统,其核心成分自我对人生具有重要影响。
上述定义说明人格是个体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一组特征,这些特征的组合是一个系统,有结构、动力和品质,而且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显示了个人心理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
(二)人格、个性、性格的区别
在心理学界提到人格时,人们会发现它与其他一些概念常常混淆不清。其中,人格与个性、人格与性格是否同义,也是富有争议性的问题。
1. 人格与个性的异与同
一种观点认为人格与个性(individuality)具有不同含义,不可等同视之。相对于共性(generality)来说,个性具有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的含义,经常用于表明个体的独特性和个别性。常听到有人在评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时说: “这个人很有个性。”从人格与个性的内涵与外延上分析,人格领域探讨的是完整个体与个别差异,个性领域则只探讨人格的差异性。在心理学原有体系中,心理学的知识结构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又分为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等)和能力、气质、性格。一些词典将人格界定为人的性情、气质及能力的总和。从这一角度上讲,人格比个性更广泛。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格与个性是同义词。《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第三版)写明,人格通常亦称“个性”。因为从词源上说,个性也源于personality,只是自1949年以来,我国翻译了大量俄文心理学文献,把相应的俄文词译为“个性”。从对个性描述的分析上,实际上就是人格。从人格心理学教材的名称来看,有的叫《人格心理学》,也有的叫《个性心理学》,而教材的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2. 人格与性格的异与同
一种观点认为人格和性格(character)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这源于苏联的心理学体系,它将性格、气质和个性倾向性统归于个性心理学。性格是人格的下位概念,是指个人后天形成且具有道德评价色彩的心理品质。气质更多反映了人的生理层面与情绪层面的成分,性格则强调人的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
另一种观点是将二者视为同义词,或用性格取代人格,以便与其他学科所使用的“人格”概念做区分。因此,我国台湾教育部门在1971年修订大学标准时,几位心理学教授建议将“personality”一词的中译名改为“性格”,该项建议为当时与会者所接受,于是原有的人格心理学、人格测验等有关名词,就都随原著改为性格心理学、性格测验了。但这一观点尚未被大陆广大学者接受。
总之,人格、个性与性格三者是含义不同的概念,应加以区分。这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理解人格的定义。 查看全部↓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