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阁帮书屋
  • 风雅和歌·冬:寒冬雨意遥(精装)
图文详情

风雅和歌·冬:寒冬雨意遥(精装)

举报

9787514377071

  • 作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ISBN:    978751437707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1437707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65.2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5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0.38% (216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11.53小时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619437936838
      商品描述:
      目录山上忆良山上忆良大伴坂上郎女大伴坂上郎女大伴旅人光明皇后大伴家持大伴家持大伴家持柿本人麻吕柿本人麻吕曲部赤人小野篁在原业平母僧正遍昭在原业平在原业平坂上是则凡河内躬恒纪友则菅原道真源宗于源宗于纪贯之纪贯之纪贯之纪贯之侠名和泉式部和泉式部 内容简介 和歌作为日本民族的诗歌,是日本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日本韵文学早的传统形式之一。从记纪歌谣的萌芽期至《万叶集》定型的这种诗歌形式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和歌又有多种形态,以五七五七七共五句三十一音的短歌为主,同时也包括长歌、旋头歌等,经过漫长历史的淘汰,短歌成为和歌的特定形式。《寒冬雨意遥/风雅和歌》的和歌特指的是短歌。  《寒冬雨意遥/风雅和歌》所收录的是近代以前的和歌(短歌)名作,编排方式不分题材,以人为序,人以年次。作者简介郑民钦翻译家,学者。1946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系日语专业毕业。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日诗歌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等。著有《日本俳句史》《日本民族诗歌史》《和歌美学》等,编有《风雅俳句系列》《风雅和歌系列》等,译有《源氏物语》《奥州小道》《东京人》《春琴抄》《燃烧的绿树》等百种。在线试读和歌的魅力和歌作为日本民族的诗歌,是日本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日本韵文学最早的传统形式之一。从记纪歌谣的萌芽期至《万叶集》定型的这种诗歌形式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和歌又有多种形态,以五七五七七共五句三十一音的短歌为主,同时也包括长歌、旋头歌等,经过漫长历史的淘汰,短歌成为和歌的几乎唯一的特定形式。本书的和歌特指的是短歌。所谓“和歌”,一般理解为“大和的歌”,即“日本的歌”。从和歌的诞生过程来看,和歌是生长在日本民族土壤的文学这一点无可置疑。它是日本历史、风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在文学上的结晶,是日本民族性格的诗化。和一切文学形式的诞生一样,和歌亦始于民间。它直接源头是歌谣。《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所收录的歌谣合称“记纪歌谣”。记纪歌谣是和歌文学的萌芽时期。和歌的产生意味着定型诗的成立,从非定型的歌谣中脱胎出短歌形态。作为古代韵文的表现载体,七世纪中叶和歌形式已经完成。从古代歌谣向万叶和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口头文艺向文字文艺发展的历史,这标志着诗歌显示出从集体性向个人性、平民性向贵族性的转移倾向。《万叶集》的出现标志着和歌这种日本民族文学形式的发展在奈良时代进入一个高峰,诞生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和歌。《万叶集》成书于八世纪,年代、编者均不详,一说大伴家持为最后的编纂者之一。该书收有四世纪至八世纪四百多年间的长歌、短歌等四千五百多首,全部借用汉字依日语发音标记。按内容分为杂歌、相闻、挽歌三类。杂歌包括四季景物、行幸、游宴、旅行、酬和等题材;相闻指感情相递,多指男女恋歌;挽歌乃悼亡追思。作者从天皇至贩夫走卒,十分广泛。《万叶集》歌风雄浑豪放,质朴率真,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日本古代社会,体现当时的社会理念和民族精神。《万叶集》作为日本最早的和歌集,如同《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熠熠生辉。十世纪初成书的《古今集》是日本第一部敕选和歌集,有纪贯之作的假名序和纪淑望作的真名序,两序内容基本相同,论述和歌的起源、发展、本质、种类,品评歌人,提出审美标准等,是比较系统的和歌理论。两序之中,应该说假名序更能代表编者的思想,更能准确地反映当时主流歌坛对和歌本质的认识。纪贯之的序是第一篇用日文写的序。从《古今集》开始,至后花园天皇时代的《新续古今集》,共编纂二十一部敕撰和歌集,作为民族诗歌的和歌终于取代汉诗成为歌坛传统主流。纪贯之的假名序从起源、性质、题材、内容、风韵、构思、手法、语言、评论等方面对和歌进行比较深刻的阐述,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和歌理论体系雏形。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先进的文学理论,所以歌论在许多方面借助我国的诗歌理论。由于《古今集》的问世,重新振兴起来的和歌取代汉诗文,占据文坛。和歌不仅成为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常的现象,而且也是贵族社会交际时表示风雅的必要工具。在此后约一百年间,和歌基本上延续《古今集》的风格,但有所发展,一直持续到《拾遗集》。这期间第二部敕选集《后撰和歌集》成书,其注重作品的自然情趣,开始出现和歌物语化的倾向,可以说构成日常生活的画卷。媒体评论※和歌无宗匠,唯以旧歌为师。——藤原定家(日本镰仓前期歌人)※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也,发其花于词林者也。人之在世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咏形于言。是以逸者其声乐,怨者其吟悲,可以述怀,可以发愤,动天地,感鬼神,化人伦,和夫妇,莫宜于和歌。和歌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若夫春莺之啭花中,秋蝉之吟树上,虽无曲折,各发歌谣,物皆有之,自然之理也。——纪贯之(日本平安时代歌人)※和歌或短歌是日常生活中所体验情感、思想的不枯的抒情流,它尤其适合用来咏叹爱情与死别等各种人生场景。——大冈信(日本诗人、评论家)※在全世界上,同日本这样,国民全体都有诗人气的国,恐怕没有了。无论什么人都有歌心(Utagokoro),现在日本作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不作歌的,也作俳句。——芳贺矢一(日本学者)※希望大家认识到和歌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根源,和歌培育了日本人的审美观,这种美学概念被应用到日本的工艺、绘画等其他领域上,它们都是从和歌的世界发展出来的。通过推广传统和歌,我们可以重新认识日本文化里的‘和’。——冷泉贵実子(日本和歌之家冷泉流歌道第25代女主人)※日本国俗好为歌,……今通行五句三十一言之体,……声哀以怨,使人辄唤奈何。——黄遵宪(清代诗人)※短歌大抵是长于抒情,俳句是即景寄情,小呗也以写情为主而更为质朴;至于简洁含蓄则为一切的共同点。从这里看来,日本的歌实在可以说是理想的小诗了。——周作人(作家)※三十一字母的和歌,……只有清清淡淡、疏疏落落的几句,就把乾坤今古的一切情感都包括得纤屑不遗了。——郁达夫(作家)※日本和歌很浅,浅得有味道。很轻,很薄,半透明,纸的木的竹的。日本味。非唐非宋,也非近代中国的白话诗。不见哪儿有力度、深度,或有智慧出现。你要写却写不出来。——木心(作家)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