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观山入林的书店
  • 云山花事经眼录·冬彩潘小娴9787218127163

云山花事经眼录·冬彩潘小娴9787218127163

举报

正版品相9成新左右图书,可开发票,当天14点前订单均可发出,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21812716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5.90 1.2折

定价 ¥49.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2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9787218127163
      商品描述:
      前言
       002 银叶金合欢:金光银光漫林间 010 曼陀罗:双面娇娃淑女范 016 红花银桦:弯弯卷卷艳美人 022 红楼花:红楼女儿韶华美 028 水上天堂鸟:蓝色小鸟舞枝头 034 美丽异木棉:粉如胭脂美人树 040 山茶花:胜过天池百花摇 046 大花萝莉:青涩桃红漾碧丛 052 琴叶珊瑚:娇艳似火花无穷 058 洋紫荆:轻飘旋舞漫天紫 066 猫尾木:锦衣夜行猫武士 072 美蕊花:圆脸蛋花艳如火 078 红粉扑花:清奇娇丽林黛玉 084 日本星花:满地都是紫星星 090 冬红:人见人爱小红帽 096 石菖蒲:堪与仙家伴寂寥 102 希美丽:橘红少女婷婷立 108 悬铃花:迎风摇曳红铃铛 114 千日红:饱满圆球细腻心 120 三角梅:锦簇花团『铁三角』 128 圣诞红:绵延红浪勇士花 134 珊瑚藤:蔓藤皇后粉嫩嫩 140 南非凌霄:橙红小靴若云飘 146 鬼针草:花白钩黑着人衣 152 马缨丹:五彩缤纷『梅』盛开 158 鸡冠花:着叶婆娑拟碧鸡 164 醉蝶花:彩蝶纷纷舞痴醉 170 龙吐珠:龙珠竞相吐芳菲 178 梅花:清雅绝尘袅袅香 184 金露花:幽静淡然蓝蓝花 190 巴西野牡丹:艳丽『皇家』公主花 196 波斯菊:盈盈袅袅格桑花   后记1:山中岁月,培育了我不羁的想象力(朱晴鹤) 后记2:一年无日不看花(潘小娴) 
      【书摘与插画】
       石菖蒲:堪与仙家伴寂寥  说起菖蒲,人们*熟悉的当然是——一到端午节,中国民间常把菖蒲叶和艾草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小朱虽然出生成长在广州,但对这个习俗却也印象深刻,那是因为有一年爷爷奶奶端午前来广州玩,从家乡带来了菖蒲叶子,并把叶子插在了我们家的铁门上。当时,读幼儿园的小朱甚是好奇,老朱便乐呵呵地给小朱普及菖蒲文化知识。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南星科的菖蒲一直被视为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还有一个别名叫“水剑草”,意思是菖蒲细条形的叶子就像水中的宝剑。古代道士认为,用这水中的宝剑,可以把所有的鬼怪赶跑。小朱一听,可来劲了,男孩子嘛,对剑似乎都有一种特殊的偏好,小朱追问:“这水剑草,在广州哪里可以见得到呀?”老朱答:“白云山的蒲谷,肯定有不少。” 于是,周末直奔白云山蒲谷,就成了读幼儿园的小朱很长一段时间的*乐趣。 蒲谷很野趣,峰峦叠翠,流水潺潺,有小溪流,有小瀑布,小朱先在溪旁嬉戏,寻觅鱼儿,闹了一会儿,我们就直奔蒲谷上游而去。说来也奇怪,蒲谷的下游基本没什么菖蒲,但上游却有不少,而且这些菖蒲就长在石头边或石缝中,叶片密集成丛。小朱拨弄起菖蒲叶子,想试试能否弄断,但拨弄了好一阵,那些菖蒲叶也没断。小朱评价说:石头边的剑,怪不得那么有韧性。菖蒲的根状茎于地下匍匐横走,但却挺有秩序的,基本上都是绕着一圈圈生长的,就好像底下放有一个圆脸盆,所以菖蒲才能长得那么的圆溜。小朱当初看见长得一丛丛圆溜的菖蒲,甚是好奇,还曾经趴在地上细细找过圆脸盆呢,把我和老朱都乐坏了。 我一边给小朱换衣服,老朱则在一旁给小朱解释,菖蒲常见的有两种,一种生活在湿地淤泥中,可直接称为菖蒲;一种生长在溪流的石头上,称为石菖蒲;菖蒲植株高大些,石菖蒲密集成丛,植株相对矮小。蒲谷里的是石菖蒲,都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比之别的菖蒲,更有风骨气节,颇得文人们喜爱。明代诗人戚龙渊在《赞石菖蒲》诗中就赞道:“一拳石上起根苗,堪与仙家伴寂寥。” 爱发问的小朱一听到“仙家”两字,可来劲啦——仙家,就是神仙呢!爸爸,这石菖蒲与哪个神仙有关呀?老朱应道,传说石菖蒲中有一种根茎上长着九个结的九节菖蒲,是神草来的,这神草便与郑仙有关。 郑仙,即是先秦方士郑安期。传说,郑安期背着宝葫芦,曾在广州白云山一带行医卖药。某年瘟疫流行,为拯救民众,郑安期在山上采仙草九节菖蒲时失足坠崖,驾鹤成仙。还有另一传说,秦始皇闻知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的九节菖蒲服之能长生不老,于是命其采纳供奉。郑安期不从,于蒲涧跳崖,乘仙鹤飞升。后来,人们出于对郑安期的感激和敬仰,在其飞升处建了“郑仙祠”,又以飞升之日为“郑仙诞”,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登山拜祭,形成了采集菖蒲、涧中沐浴、祈求身体强健的传统习俗。 现在白云山蒲谷的下游,塑有身背宝葫芦的郑安期像,郑安期手中拿着一束采集到的草药,一旁还有仙鹤哩。而且,从2012年开始,白云山还恢复举办一年一度的“郑仙诞旅游文化节”。这,都是小朱长大后的话题啦。 当然,一年年长大的小朱,再也不会匍匐地下寻找石菖蒲的圆脸盆啦。不过,我们一家对石菖蒲的喜爱,一直都没有改变。虽然说,石菖蒲的花,在白云山众多花草中开得算是*不起眼的一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石菖蒲的热爱之情。石菖蒲的花,是小肉穗花序圆柱状,刚长出来的花序,是青绿色,有点像蛇皮,慢慢地,花序变成黄绿色,密生着一些白色小花,却小得几乎看不清;花序上部渐尖,有时直立,有时稍弯。一个个小花序,在零星灿开时,隐藏在石菖蒲密集成丛的叶子里,人们难以看见。就算是花朵大量灿开,也要有心,拨开那茂密的叶子,才会看到石菖蒲花。 除了蒲谷,白云山的桃花涧下游、竹溪中部、山庄旅舍的“葱茏”之处,也都长着不少石菖蒲。桃花涧、蒲谷、竹溪这三个地方,行人比较多,相对嘈杂热闹,石菖蒲花开得都稀稀落落。而山庄旅舍的游人较少,其前身是苏东坡的嫡孙、南宋太尉右丞相苏绍箕修建的苏氏宗祠“月溪寺”,到明初改建为岭南著名的“月溪书院”,成为名人墨客汇聚之地。1962年建成山庄旅舍,隐藏在旅舍后部的溪涧旁,有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分别题书的“听泉之处”和“葱茏”。“葱茏”石刻下,有一大片石菖蒲,花儿开得甚为茂盛。我说,到底前身与大文 豪苏东坡相关,曾是寺庙书院,有文气又有仙气,难怪石菖蒲花儿比别的地方长得茂盛又有灵气。 从每年12月中旬开始,白云山上的石菖蒲陆续盛开,这时候我们就特喜欢到山庄旅舍的“葱茏”石刻处溜达。虽然“葱茏”隐藏在低洼处,很少能看到阳光,但偶尔碰上有阳光透过周边的大树照射下来,照到一大片石菖蒲上,光影缤纷,真的仿如有一股仙气,在弥漫,在荡漾——此情此景,美得我们仨都屏住了呼吸,心澄净,眼澄明。 老朱感叹:难怪古代文人喜欢把石菖蒲作书斋案头的摆设!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记载:“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古代文人,把石菖蒲作书斋案头摆设,清趣潇洒;而我们一家呢,常到白云山赏石菖蒲,山泉水叮叮,石菖蒲绿绿,那种清趣潇洒,自有一番野趣。 


       
       
       
       

      商品简介

       《云山花事经眼录》是一套赏花阅山、关注自然审美的文化散文集,由女作家潘小娴一家共同完成。全书分“春色”、“夏影”、“秋韵”、“冬彩”四册,书中配有作家的儿子所拍摄的大量精美花木图片。  生活在繁华现代大都市中的作家潘小娴一家三口,爱文学、爱植物、迷恋超然宁静的大自然。他们整整坚持了十九年,每个周末在白云山,既寻访隐藏山间崖畔的各种奇花异卉,又发现寻常花草树木的四时美态、文化渊源,还连缀起白云山的悠远历史、美丽传说。书中呈现的一家三口简朴恬淡的生活意趣,对都市人有着美好的借鉴意义,堪称亲子教育的生动典范。 


      作者简介
      潘小娴:作家,爱花,痴书。已出版《美人香里说宋词》、《村上春树的三张面孔》、《闲敲棋子落灯花》、《钢琴美韵》、《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
      朱苏权:花痴一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开设公共选修课“文化植物鉴赏”,很好爆棚。
      朱晴鹤:两岁半开始随父母爬白云山,现已长成一米八六的帅哥,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自小爱好摄影,白云山花花草草皆拍得灵气逼人。

      目录

      前言:你若逐花,幸福自来!(朱苏权)

      主编推荐

      作者一家三口在19年中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白云山四季花事,对植物的观察细微,摹写细腻,情感真挚,是快节奏的当下应该倡导和学习的,是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也是值得分享的一套书。该书的价值在于作者一家天人合一的生活态度和对世界的善待姿态。这种态度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也伴随着家庭的成长,值得倡导。
      【内容简介】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