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画间正版图书旗舰店的书店
  • 全新正版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9787300168098

全新正版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9787300168098

举报

正版书籍,放心下单。绝大部分是新书,个别品相折痕的,我们会主动联系哦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30016809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售价 23.70 5.3折

定价 ¥4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01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J9787300168098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柴静《看见》首尾篇所指之人陈虻,由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徐泓撰写新闻界精神领袖首部绝版思想文集,独家揭示中国纪录片之父核心思想,首次展示央视各经典栏目创作秘笈。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作者简介
      徐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前,作为高级记者,曾任中国新闻社新闻部副主任、北京分社社长,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从事以对外报道为主的新闻工作20多年来,发表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约200万字,多次获得全国性新闻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后,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新闻学、新闻实务、对外报道等。科研方向始终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联系。担任多家媒体新闻奖评委和业务顾问,承担多项社会工作,如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国家食品安全科学委员会委员、财新传媒集团公信力委员会委员等。
      出版人物采访专著《大人物小人物》、与刘明华、张征合著《新闻写作教程》。主编的专著有《超越:北京交通广播解析》、《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所珍借的一一北大传媒30人》。

      目录
      一、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
      二、《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三、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是需要一级保护的产品
      四、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五、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
      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七、找到属于电视本体的表现手法
      八、真实永远取决于认知的主体
      九、未来电视“有纪实者生,无纪实者死”
      十、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叙事的深度和走向
      十一、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
      十二、三段式创作方法
      十三、纪实影像的四次选择
      十四、观点类谈话栏目符合电视本体特质
      十五、栏目化运作:前面有目标,背后有理念
      十六、《社会记录》的三个门槛
      十七、你要往上顶,才能顶出一片新天地
      十八、新闻改革永远是撞击反射
      十九、陈虻: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还会选择央视
      附录:
      编后语


      内容摘要
       徐泓编著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
      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央视人视为精神领袖的人。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包括前言在内20章。附录6篇访谈。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盘。


      精彩内容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一
      整理陈虻资料,看到几段描述他第一次去《生活空间》栏目组亮相的文字,写得生动,仿佛一组镜头闪过:1993年7月14日上午,32岁的陈虻走进一间简陋的办公室。
      白色的圆领T恤、浅米色的西装长裤。小平头,儒雅、
      俊秀。
      他被介绍给大家:这是《生活空间》的第三任制片人。
      那时,《东方时空》开播刚两个月,喷薄欲出的劲头势不可挡。但定位为服务性栏目的《生活空间》却有点找不着北。
      陈虻来的当天,一档教人做西瓜盅的节目正在忙着编后期。节
      目的编导告诉陈虻:之前我还教人熬过粥。
      也就是在这一天,陈虻提出:《生活空间》还是要做服务,但要服务于人们的精神需求。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年轻人还说:我没有三把火,但有两个想法:第一,通过我们的栏目。
      要填补中国电视的空白;第二,要推动中国的新闻改革。
      言简意赅,深思熟虑、韬略在胸。显然,陈虻是有备而来的。
      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央视工作了8年。上述表态,应该与陈虻这8年的经历、思考和准备密不可分。
      对陈虻以往的经历,我们还怀着另一份好奇:他是一个工科学生,在新闻、广电科班出身、强手如林的中央电视台,他又是怎样脱颖而出的?
      我们手头的材料,他的讲课录音,媒体对他的采访记录.还有网上网下能收集到的关于他的纪念文字,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陈虻担任《生活空间》制片人以后的。因此,只能从碎片化的信息里,寻找线索,钩沉1985年至1993年陈虻的一些小故事,形成《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的开篇。
      本篇博文的关键词:生命激情、思维方式、过程与结果、
      现在与未来陈虻:生命需要保持一种激情,激情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挡的时候,就会为你的成功让路!一个人内心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的,并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工作,还处于计划分配、组织安排的状况。陈虻却执著地自我选择,运作成功了此生唯一的一次跳槽。
      1985年1月,一纸调令,将24岁的陈虻,从航天工业部团委调入了中央电视台专题部。
      这次跳槽,不仅意味着转行,更意味着舍弃:在原来工作的单位,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曾被告知:“你是我们这里画了圈的人。”“什么叫画了圈的人?”陈虻问。
      “哈工大分来的10个学生中,有两个被圈定为部里的培养对象,你是其中之一。”干部梯队的格局如此明朗,陈虻只需拾阶而上。
      但内心的激情,生命的热血,却在告诉他:这不是你要
      的,不是你喜欢的。
      陈虻从小热爱艺术。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
      四、五岁的时候,父亲陈列教他背诵唐诗宋词:“记性真
      好,只要带着读两三遍,他就朗朗上口。”在小学、中学同学的回忆中,陈虻多才多艺,一直是校园内外各种汇演、文艺活动中的小明星。到了大学,他指挥的大合唱、他的琵琶独奏、他创作并表演的配乐诗朗诵、他创作编导并表演的小话剧,都曾屡屡为他所在的精密仪器系赢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全校文艺汇演一等奖。
      母亲杨青记得:还在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陈虻就去报考过北京电影学院。临出门,母亲往他的书包里塞了一瓶水、四个他爱吃的豆包。
      没有考取。第二年,陈虻的10个报考志愿都填上了北京以外的大学。他想离开身边熟悉的环境,去感受一种新的生
      活。他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
      离家前,唯一的不甘心,他问母亲:学完理工科还能搞文吗?P1-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