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一哥图书专营店
  • 风雨科学路:居里夫人自传
  • 风雨科学路:居里夫人自传
  • 风雨科学路:居里夫人自传
  • 风雨科学路:居里夫人自传
  • 风雨科学路:居里夫人自传
  • 风雨科学路:居里夫人自传

风雨科学路:居里夫人自传

举报

9787568064774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页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页

售价 27.60 8.6折

定价 ¥32.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7

    数量
    库存599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12722201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1.《居里夫人自传》是一本优秀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科学家传记作品,它也因此得以一版再版。市场上此书的版本虽多,但本版译者具有理工科背景,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知名科普和科学传记作家,因此本版译文不仅流畅生动,而且文句语气更理性客观,在学科专业性上也更加严谨。 2.《居里夫人自传》一书中,除居里夫人写的《自传》,还有她为丈夫皮埃尔·居里写的《皮埃尔·居里传》,让我们得以了解这位在居里夫人生命和科学事业中重要的人的一生。两篇传记互为补充,互相印证,还原一对科学家夫妇的珍贵故事。 3.本书图文并茂,生动的讲述配合珍贵的老照片,再现了居里夫妇的质朴一生,展现了这对科学伉俪的伟大人格。      内容简介   玛丽·居里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被称作“镭的母亲”。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力。她一生两度荣获诺贝尔奖,成为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科学家,其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为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她真实记录了自己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第二部分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写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回忆,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精神和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因为在放射性上的研究和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历史上第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1911年,因成功分离出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1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在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并亲赴前线,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 译者杨建邺,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科普和科学传记作家,湖北省红安县人,1935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1—195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航校任文化教员。1956年毕业于武汉市第15中学,196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研究领域为物理学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物理》《自然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著作有《杰出物理学家的失误》《世界科学五千年》《物理学之美》《伽利略传》《玻尔传》等,主编过《诺贝尔奖获奖者辞典》等,译著有《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夸克和美洲豹》等。     精彩书评   提到居里夫人,我们会想到什么?——她首次发现并提纯了镭,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科学家。 但这些信息远不能说明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人。阅读《风雨科学路:居里夫人自传》这本书,你会通过居里夫人的独白,看到一个真实的她,以及她科学光环下的风雨人生。 本书中,居里夫人以极其平实真挚的语言,将自己追求学业、献身科学、回报祖国、关心人类,以及伉俪情深、养育子女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除了是科学家,居里夫人还有多重身份——妻子、母亲、法国公民……而正是这些身份活动中无数动人的闪光点,彰显了居里夫人质朴又伟大的人格。 作为科学家,居里夫人以无私无悔的态度,全身心地追求她热爱的科学事业,即使实验环境十分恶劣,即使身体受到放射性伤害,她也毫不在意,并选择放弃专利权,造福全人类。她本人也因发现了化学元素镭和钋,分离出镭等研究成果,获得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作为妻子,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伉俪情深,夫妇俩有共同的科学追求和高尚精神,在科研道路上携手并进,他们也因其对贝克勒尔射线进行验证的研究成果,与科学家贝克勒尔一起,获得190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法国公民,居里夫人在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逆行回到受轰炸威胁的巴黎,忠于职守,并积极参与救护伤员的工作,为医院组织X射线检查和组建医疗队四处奔波,还亲赴前线,普及X射线检查,在受到射线伤害的情况下,收集镭射气以治疗伤员。 作为母亲,居里夫人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子女的原则,这与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的成长经历相关,而不受传统教育的限制,充分给予两个女儿德育、美育和体育的成长空间,教女儿们信仰科学与和平。这也是他们的女儿伊伦娜后来投身科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重要原因。 …… 如上种种,仍只是对居里夫人一生的简短概括,要真切了解她本人和皮埃尔·居里的科学成就、人格魅力,还需翻阅此书,并结合书中收录的两篇诺贝尔奖获奖演说,认识质朴而伟大的居里夫妇。 本书译者杨建邺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知名科普和科学传记作家,因此本版译文不仅流畅生动,而且文句语气更理性客观,在学科专业性上也更加严谨。     目录   居里夫人自传 1 / 少女时期·婚姻 2 / 婚后生活·发现镭 3 / 战争时期的救护工作 4 / 美国之行  皮埃尔·居里传 题记 前言 1 / 居里家族·皮埃尔的幼年和求学之始 2 / 青春梦想·第一项科研:发现压电效应 3 / 理化学校实验室主任·对称性原理·磁学 4 / 婚姻和家庭·个性和品格 5 / 梦想实现·发现镭 6 / 奋斗和名声·迟到的关注 7 / 民族的悲哀·神圣的实验室 评价皮埃尔·居里的文章选录  附录 附录1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奖辞和获奖演说 附录2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奖辞和获奖演说 附录3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译者编)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隔一定的时期就会有一名男性或女性公民降生到人间,并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玛丽·居里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她发现了镭,这不仅推进了科学的发展,还减轻了人类遭受疾病的痛苦,增加了人类的财富。她的意志和极度热情的工作精神,对男性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1898年春天,那时美国正准备向西班牙宣战,一个早晨,在巴黎郊外一个简陋的木棚子里,居里夫人结束了工作。她走出棚子,松弛了一下身体,舒了一口气。这时的她,已经掌握了人世间伟大的一个秘密。 秘密尚未宣布,世界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刻。 那个早晨的伟大发现,经历了人间可怕的磨难,经历了人们无数的争论、猜疑,终才获得了认可。它象征着坚韧,象征着顽强,象征着不屈服的意志和疯狂般的工作精神。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经历了人们无法想象的坎坷、困顿,才获得了大自然的这一无价的奥秘。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发起“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活动,以及我是怎样说动居里夫人写这本书的。 居里夫人是我所见过的谦虚的女性。不经过长期耐心的劝说,她决不会为自己写自传。但在她的书中,还有许多内情她没有谈到,因此我觉得我有义务在这儿进行一些说明,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而高尚的女性。 1919年5月,为了接近居里夫人,我先认识了巴黎《晨报》的主编斯蒂芬·洛桑(Stephene Lauzanne)先生,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着居里夫人。他对我说: “居里夫人不愿意会见任何人,除了工作,她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 “她讨厌的事就是对个人的宣传或报道,她无法想象还有比这更令人厌恶的事情了。她的思想非常准确,逻辑非常强,如科学本身一样。对于报纸杂志过分注重科学家而不是科学,她完全不能理解。她所关心的事,除了工作,就是她的家。 “皮埃尔·居里不幸去世后,巴黎大学的教授和行政当局打破常规,决定聘请一位女性担任该校副教授。居里夫人接受了聘请,连第1次正式授课的日期都定下来了。 “1906年10月5日下午,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下午。以前听皮埃尔·居里讲课的学生,再次聚集在一间大教室里。 “那天听课的人特别多——名流、政治家、学者、教师等等。上课时间到了的那一刻,讲台旁的一个侧门打开了,一个两手苍白、身着黑色服装的女人走向讲桌,她那突出的额头特别引人注目。出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位智者,一位充满生命力的智者,而不仅仅是一位女性。她一出现在讲台上,热烈的掌声立即响起来,而且持续时间达5分钟之久。掌声终于停息下来以后,居里夫人微微鞠了一个躬,嘴唇颤动了几下。听众都竖起耳朵,想知道开始的第1句话她会说些什么。显然,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她无论怎样开头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前排坐着的一位速记员正执笔以待,准备记录她的讲话。她会讲些什么呢? 讲她那不幸过世的丈夫?感谢教育部长和听众们?没有,她没有讲任何闲话,而是简单地以下面的话开了头。 “‘当我们了解到19世纪开始的放射性研究已经为科学带来的进步时……’这位伟大女性认为唯一重要的是继续研究和前进,大可不必将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闲话上。她直截了当,避免了所有的繁文缛节,用清晰悦耳的声调开始了她的讲课。除了脸色显得格外苍白和嘴唇不时有点颤动以外,人们看不出她激动的心情;她将那难以克制的激动之情克制得让人们难以察觉。” 这就是这位伟大女性毕生表现出的一种特征:干起工作一往直前,从不拖泥带水。 幸运的是,居里夫人答应与我进行一次交谈。在离开美国之前的几周,我曾经参观过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先生的实验室,他的设备非常完备而且十分高级,他本人可以自由地支配实验室所有的一切。他不仅在科学上很有实力,在经济上也同样有强大的实力。童年时代,我曾与亚历山大·格雷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电话发明者)为邻,那时我对他那豪华的住宅和良种骏马羡慕得不得了。前不久我到匹兹堡时,那里的炼镭厂高大的烟囱直入云霄。 在我的印象中,制造镭监测仪(radium watches)和镭瞄准镜(radium gun sights)好像已经花了几百万美元;而贮存于美国各地的镭,价值已达数百万美元。在拜访居里夫人以前,我曾经设想这位靠勤劳和智慧致富的女性,大概会住在爱丽舍宫殿附近的某个白色宫殿里,或者是巴黎某条漂亮街道的豪华住宅里。但是,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极其朴素的女性,她在一个设备极不完善的实验室里工作;而且法国教授薪水不高,她只能依靠这点薪水住在廉价的公寓里。 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在位于皮埃尔·居里路1号的一幢新楼里,这幢新楼矗立在巴黎大学旧建筑物中间,非常显眼。我一走进这幢楼房,就立即对镭的发现者的实验室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在一间没有任何装饰的小办公室里,我等了一会儿。这间办公室按我的想象,应该用密歇根州大急流城制造的豪华家具装饰一番,才能与它的地位相匹配。坐下没多久,有一扇门打开了,一位穿着黑色棉织品外衣的妇人进来了。她苍白而羞怯,面部表情显得十分忧郁,以前我从没有见过这种令人震颤的忧郁。 居里夫人的两只手很秀气,但十分粗糙。我还注意到她有一个独特的小动作,她的指尖经常神经性地在大拇指上揉搓,节奏很快。后来我才明白这是由于她的手指常常被镭照射,已经失去了知觉。她十分友善,那秀丽的脸上显示出学者特有的表情:坚韧和对世事的超然。 她谈到了美国,说多年以来她一直想到美国去看一看,但又舍不得与她的两个女儿分开。她如数家珍地说:“在美国大约有50克镭,其中4克在巴尔的摩,6克在丹佛,7克在纽约……” “法国有多少克镭呢?”我问。 “只有1克多一点点,”她简洁地回答说,“都在我的实验室中。” “夫人您只有1克镭?”我惊讶地问。 “我?不,我一点都没有,”她更正我的话道,“这1克镭属于我们的实验室所有。” 我提到她的专利,认为她对镭的生产方法应该拥有专利权,仅此专利的收入就会使她成为一位百万大富翁。 她淡淡地说: “我们拒绝任何专利。我们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镭的发现不应该只是为了增加任何个人的财富。它是一种天然的元素,应该属于整个人类。” 她在说这些话时,我丝毫也看不出她认为放弃专利权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地方。但是,她为科学的进步和减轻人类的痛苦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正当她大有作为之时,却没有足够的设备让她的智慧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 居里夫人很早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期望自己有一个宁静的家,一个有鲜花和小鸟的花园,还有篱笆围墙的家。但这个梦想至今还没有成为现实。在乘火车穿越美国广阔的田野和山谷时,她经常很感兴趣地欣赏窗外景色,每当她看到小镇上一些带有花园的住宅时,就会对我说:“我多么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家。” 在皮埃尔和玛丽·居里的生活中,买房子的事情只能排在第二位,因为那些本可以用来买房子的钱总是被他们用来购置实验室的设备,因此他们的家就只能因陋就简,看起来颇为寒酸了。对于皮埃尔·居里的不幸早逝,她感到伤感的不是他没住上好房子,而是他生前从来没有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实验室。 当她准备结婚时,居里夫人的一个亲戚送给了她一笔用来买嫁妆的礼金。礼金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于像她这样住在巴黎的穷学生来说,却十分珍贵。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当时正是花季年华,而且姿色秀丽动人,又有极好的天赋,她当然不会不在意自己美丽的容颜,也不会不喜欢漂亮的衣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岂能没有?但她非同一般的理智,使她做出了有利于她个人生活的选择。 她没有用这笔礼金购买婚礼服饰,结婚时仍然穿着从波兰带来的朴素服装,而用本该用来买婚礼服饰的钱买了两辆自行车,以便她和皮埃尔骑车远游,共享法国美丽的乡间风光。他们就是这样度过蜜月的。 当居里夫人在美国各地演讲和参观时,不断有人请她写自传,要求她把自己传奇的一生写下来。他们对她说,这件工作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准备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后她同意写,但她这样说:“我的生活中都是一些很平凡、很单调的小事,哪能写出一本书来呢?我生于华沙一个教师的家庭。我与皮埃尔·居里结婚,有两个女儿。我在法国工作。” 这么伟大的女性却把自己看得这么平凡,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而谦逊的精神。当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被人们遗忘,当第1次世界大战的往事在历史书上只留下几页记载,当各种各样的政权瓦解、重建、又瓦解时,一切陷入虚无缥缈,但居里夫人的成就将永远被人们怀念、牢记和流传。 她以及她丈夫的研究工作,从1898年那个春天的早晨(到底是5月18日还是20日,居里夫人自己也不能确定)开始。人们已经写出了不少的书来描述镭的发现——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书,谁也不知道。那天清晨,在巴黎郊外的一间木棚屋里,经过了一整夜的苦苦守候,她终于把镭作为伟大的礼物献给了人类。科学家们还会对这种神奇的元素继续研究下去,还会获得更多的成果;但是,关于这位伟大的女性本身,这本篇幅不大的自传所告诉我们的东西,恐怕会远多于其他任何一本书。 她的信仰和人生观是:“在科学事业中,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事,而不是人。”  查看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