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博轩一书籍
  • 教育向联考制度开火

教育向联考制度开火

举报

正版书籍,放心下单。绝大部分是新书,个别品相折痕的,我们会主动联系哦

  • 作者: 
  • 出版社:    现代
  • ISBN:    978780244552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现代
  • ISBN:  978780244552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售价 15.00 5.0折

定价 ¥3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01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J9787802445529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柏杨对教育作出尖锐的批判。柏杨对任何不满的现状都要说三道四,教育更是他认为一个问题重重的“坑道”。他把“救下一代孩子”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针对教育制度的弊病,详细分析了它的原因,由此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建立一个由身体强壮、精神健康的国民组成的富强民主的现代国家。他要以个人之立清理这个“坑道”。
      本书收录的就是柏杨批判教育方面的杂文集。

      作者简介
      柏杨(1920~2008),河南辉县人。一九五○年起,以郭衣洞之名从事小说创作,为写作生涯之始。一九六○年代用柏杨笔名,为台湾自立晚报及公论报撰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社会黑暗面。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台湾当局以“挑拨人民与政府闻感情罪名”将其逮捕、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始被释放。出狱后,继续为中国时报及台湾时报撰写专栏,并曾赴多国发表演讲。引起强烈的反响。其作品类型广泛,含小说、杂文、诗、报道文学、历史著作、文学选集等,著作等身。二○○六年秋,室布封笔。
       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异域》、《拍杨回忆录》、《柏杨版资治通鉴》、《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来》、《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柏杨品三国》等。

      目录
      联考必须改变
      定于二三
      对大学堂教习人格都不信
      不拆儿子的信
      儿童乐园
      新十八摸
      升学是第一大关
      日换星移
      风气不断在变
      最当行的系
      重要一步
      搴旗斩将
      工业教育
      前途像有人唱歌
      内行人语
      中文系毕业生何处去
      千古不朽的教师典型
      谋杀
      查禁不了
      弱不禁风
      神仙摆卦摊
      谁都阻挡不住
      节育!节育!节育!
      奇文共赏
      奇文续赏
      纽约城张飞战岳飞
      越窗报案
      白痴
      一个实例
      廖王汤
      有识之徒
      潘金莲再世
      敬答
      且看苏舆先生
      两值和多值
      “节育之风万不可长”
      “仁之方”
      胡乃英女士
      一切为出国
      大吼而上
      千古一也
      一阵罡风

      祖传老模子
      揭人者人恒揭之
      成何体统
      恶补大国
      三大考场舞弊案
      别仇视联考
      恶补的三大病源
      新科举坑道
      集天下之大鲜
      住手!
      一代比一代好
      鸭子嘴
      只听一下母亲的声音
      老头的悲哀
      含饴弄狗时代
      死文字统治活事实
      用不着在图案画里打滚
      异人来访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大恩不报
      开揍
      又是开揍
      狼群
      人生如赌博
      甘露寺老军
      夺床斗争
      口供主义
      勿听一面之词
      只顾自己出气
      太乐和太愁
      公用电话
      吸烟戒烟
      不承认是中国人
      赔钱也干
      好不如巧
      要命与受罪
      专门学问
      精神训话
      烧一次又一次
      落选原稿
      “暴风要来了”
      血泪的反抗
      代沟与祸福沟


      内容摘要
       学生老爷恶补的唯一目的是考上学堂,教习老爷恶补的唯一目的也是使学生老爷考上学堂——学生老爷必须能考上学堂,教习老爷才有钱可拿。补习班老板好像月下老人,把双方撮合在一起,两情相悦,各取所需。跟美容院一样,有它存在的社会条件,再大的力量都无法把它们拆散,更阻挡不住它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本书收录了柏杨批判教育方面的杂文数十篇。


      精彩内容
       联考必须改变——事急矣,救救学生老爷,救救国家命脉。
      八○年代第四愿是——联考改变。
      提起来联考,柏杨先生一向忠心耿耿,誓死拥护。为了它跟人吵过架,也为了它跟有些人横眉怒目,有无数篇敝大作为证,可不是自己猛往脸上抹粉也。盖联考的好处,在于不必呼哧呼哧乱跑,御体不出城门,就可投奔千里外的学堂。贵阁下对科举一定熟习,多少考生,形单影只地跋涉三个月五个月,去京师殿试。有的固然平安到达,但也有的病在路上,有的死在路上;有的被小偷偷个精光,有的索性被强盗老爷一刀两断。幸而平安到达的,考取了身价十倍;一旦落榜,只好流落异乡,有钱的还可以租间公寓,埋头苦读,等候三年。穷朋友则只能投宿到破庙,有病没人管,饿死没人埋。多少家庭子弟,都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去渺无消息。中国文学作品中很多悲剧——诸如蔡伯喈、陈世美等等,都是用“赶考”作为主题的。幸好从前考生
      都是脏小子,如果也有女娇娃,恐怕遭遇更要惨不忍睹。那时候就有联考制度的话,分别在各省或各县举行,只把试卷集中京师评阅,将减少多少辛苦,多少生离死别乎哉。
      联考是二十世纪三○年代末期,突破性的发明。对教育的普及,和清寒学生的培植,已发挥了最大的功能。然而,实行了四十年,到了八○年代,它的弊已超过它的利。好像一服仙丹,本来对青春痘有特效的,一剂下肚,玉面如洗。可是,大概青春痘产生了抵抗力,或其他一时弄不清的什么原因,最初十年二十年,还不太察觉,久而久之,副作用或后遗症,却大量暴发。青春痘固然治愈,鼻梁却跟着塌了,鼻梁没有塌的,也一个个得了肠胃砍杀尔,老命不保。到了这种地步,仙丹便不再是仙丹,而成了毒药矣。
      柏杨先生从拍巴掌赞成,进而认为必须重新检讨,不是柏杨先生变了,而是联考制度变了。联考已从有益,逐渐变得有害。在有益的时候,我们自应努力维护,一旦发现它有害,就不该因为过去拍过巴掌,就一硬到底。如
      果继续把毒药当成仙丹,小民就无噍类矣。
      呜呼,世界上万邦林立,恐怕只有台湾的学生老爷——从小学堂一年级到高中学堂三年级,也就是从五六岁的小娃,到十六七八九岁的小子,从早到晚,背着重达两三公斤的巨无霸书包。盖联考的压力,使他们不能不背。
      现在年龄稍大的朋友,还能记忆实施联考初期之前,学生老爷们放学回家,爬树捉鸟,下塘捕鱼的欢乐镜头,孩子们用不完的时间和精力,常气得大人们跳脚:“三天不打,上房掀瓦。”那个黄金时代,已一去不返矣。巨无霸书包里满装各式各样课本和各式各样仿真试题,孩子们回到家里,三口两口把饭塞进尊肚,就往板凳上一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他们的“志”只有一个——联考。家中只要有一个要参加联考的孩子,这个家就成了坟墓,其静如死,连走路的声音稍大都不行。灯光之下,瘦削的身子俯到案上,偶尔手动一下,头动一下,或咳嗽一下。鬼影幢幢,活像小小僵尸。有些爱儿女心切的爹娘,不愿儿女独自承担苦难,还在旁陪绑。于是,本来是活蹦乱跳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小学堂没毕业,就成了近视眼
      ;初中学堂没毕业,就成了驼背;高中学堂没毕业,就发苍苍而视茫茫,而牙齿摇动,而面目痴呆,而大便不通。当十九世纪鸦片为害最烈时,林则徐先生有言日:“是使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连当时最颟顸愚昧的清政府,都大为震惊。而联考比鸦片更要严重,儿童和青年正当发育成长期间,联考却像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滤过性病毒,由制度和父母联手,强迫孩子吞下去,活生生地把他们折磨成残疾,至少也把他们折磨成未老先衰。则数十年后,亦无可用以御敌之兵矣。每个兵老爷都戴深度的近视眼镜,躬其腰而喘其气,还成啥战斗部队哉。尤其是,无兵可用,问题还小,久而久之,恐怕无民可用矣。
      然而,身体的断丧还不算致命伤,致命伤的是心理上、性格上的断丧。
      在联考制度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家完全重蹈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覆辙。知识支离破碎,不但丧失了组织能力,也丧失了思考能力。联考像一个框框,学生老爷只好把自己的血肉之体,用刀削得合乎那个框框。
      只要通过联考,其他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夫课本的内容每年都是一样的,可是联考的试题却不能一样,考试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谁出的题能难住考生,谁就是高手。科举时不得不把四书的句子,片片割裂,连“学而”都成了作文题目,其他的花样更层出不穷。而今联考竟然有“张岱何时游湖”的选择题,真不知道这种知识算哪门知识?对一个研究电机的小子,有啥必要?然而学生老爷却不得不辛辛苦苦,猛记这种鸡毛蒜皮。这些鸡毛蒜皮在学生老爷脑袋中长年累月地累积,结果仍是鸡毛蒜皮——一大堆毫无意义的鸡毛蒜皮。柏杨先生有位朋友的儿子,当他的老娘在客厅里被扫帚绊倒在地,爬不起来时,儿子老爷连头都不抬,任凭老娘哀叫。并非他不孝,而是父母曾有严令,联考第一,死人第二。幸亏老爹回来早,才救回老婆一命。
      这种性格上的断丧,对社会的影响,更远超过知识上的鸡毛蒜皮。
      ……P1-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