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思源汇书店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图文详情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当当专享黄铜书签)

举报

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54586099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48.83 4.1折

定价 ¥11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5-12

    数量
    库存350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66% (3728笔)
    好评率
    99.78%
    发货时间
    23.31小时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29842125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盐史研究历来被作为中国经济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唐代盐业发展上承汉魏南北朝,下启宋元,并因安史之乱创建榷盐法,全面推行专卖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有关唐代盐史的研究,自20世纪初始,即得到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其间通论性著作如中国学者左树珍《盐法纲要》、欧宗佑《中国盐政小史》、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何维凝《中国盐政史》、田秋野和周维亮《中华盐业史》及日本学者佐伯富《中国盐政史研究》等中国盐业或盐政史多部。其中涉及唐代部分,虽角度不同而各具特色,并已提供了大体轮廓。而人民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的《中国盐业史》更是吸收了近代以来诸多新成果与新发掘史料,分三编全面撰写了中国古代、近代乃至当代(含地方)的盐业史。其中唐代部分即由我完成,从产、运、销的角度作了较详细介绍。此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已出现多部盐史断代专著,其中陈衍德、杨权撰《唐代盐政》已是大陆内较具代表性的唐代盐史专书。与此同时,还应当提到的是大量唐代盐史的专题研究及论文。在这方面,日本学者金井之忠、日野开三郎、吉田寅、吉田虎雄、古贺登、横山裕男等早年关于榷盐法、井盐、盐商等的研究实开风气之先。而七八十年代中高桥继男关于巡院和地方盐政的系列文章,妹尾达彦有关河东盐池及其流通圈、江淮盐业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等文章均使人深受启发;我国大陆学者陈国灿、张泽咸、郭正忠、郑学檬、陈衍德、杨权、齐涛、何汝泉、吉成名与台湾学者王怡辰等人在盐业分布、生产方式、盐户、盐商、食盐销界、榷盐法演变、盐价物价、专卖收入、盐利之争、五代蚕盐俵配及财政机构使职等诸方面也有颇多论述,事实上已使唐代盐业与盐政的研究取得全面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专题虽然围绕盐政盐法展开,却仍然有浅尝辄止及研究过于浮泛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盐史研究往往集中于盐政及盐业本身,与其他方面综合不够而受到一定局限。在这方面虽有李锦绣《“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与景云政治》《第五琦与唐代财政机构的再造》及妹尾达彦《河东盐池的池神庙与盐专卖制度》等文有所突破,但其他则较少尝试,故近年来唐代盐史研究已基本处于消歇和停滞状态。使唐代盐史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新的角度及视野。如果转换思路,则盐的问题就不仅是盐。陈寅恪先生曾指出,“转运江淮及创盐法间接税,乃天宝后维持中央政权之最大政策”。作为最大政策的盐法间接税相关联者是王朝的存续,也涵盖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之全部。在这方面,佐伯富《盐与中国社会》一文可以给人启发。该文从“盐为食肴之将”及“盐为国之重宝”的双重意义展开而论盐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可贵的思路。唐代社会处于中古时代的转型期,有关盐的发展及政策牵动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影响及于政治、政权和人民生活。以盐作为支点去研究它与国家和民众的关系并由此观察社会整体变革的步骤、方式,分析其中原因,不但可以使有关唐代盐史的研究全面深入,而且可以对古代变化的社会增加认识。特别是由于唐代盐法变革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将商品经济引入国家财政,它所面临的将是经济模式的改变及如何与国家权力进行协调的问题。那么,在这一过程中,统治者的反应如何,接受程度如何,如何体现和发展,以及对盐法变革产生的反作用,都是应当具体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去认识的。相信如果能够从社会变革的总体进行全方位视角转换,应会取得超越前人的成果,也可以为今天国家发展与经济政策提供反思。所以围绕盐的运作进行研究,成为我早期攻读唐史的主要课题。研究中发现,盐业和盐政的发展是与国家、社会整体变化同步的。盐的运作涉及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的建构、方向,是为影响国家命运的大问题。唐后期举凡税收、物价、官制、理财方式、中央地方关系乃至政权交替,无一不受盐法牵制。而每一次政治冲突、经济整顿不但常常与盐有关,且常常由盐而始。因此可以认为,中古国家社会的变化是盐政实施的前提,又导致盐法改革不断进行。盐几乎成为中古至近代影响国家与民生最重要的介质和资源。本书收入笔者相关问题的专论十五篇,分为上下二编,另附散记二篇为外编。专论上编为三司、盐政与使职,内容包括开元、天宝使职理财的出现及特色;安史之乱后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机构成立、性质及财赋分掌制的定型;“量出制入,定额给资”税赋原则下的盐铁收支;财赋管理方式变化后财务勾检制度的重建;中央与藩镇对立形势下国家盐法之整备、改革并刘晏、李巽理财背景及事迹。专论下编为盐价与物价、盐法,包括论证大历物价与虚实估的起源;通过“省估”问题透视物价双轨制和盐法的关系;围绕张平叔官销之议揭示晚唐官销取代商销的趋势和进程;论述晚唐五代河东盐池的池法及其归属与政权移替的关系;通过折博制的发展及五代屋税蚕盐俵配制的实施特点说明晚唐五代榷盐方式及其走向残酷化的特征。同时,二编中又以盐法变革及与盐价相关的物价问题为其核心。我想说的是,所有经济史中发生的问题,都有其产生来源和不断发展的进程。也许今天人们以为是属于经济规律的某些特征,聪明的古人其实早已有所发现和领会,且同时采取了因应的对策和措施。近代以来的所有类似实践活动,不过是相似状态下对古人行为的重复,并不是今人方可以有的专利和发明。以上各篇均属个人研究心得,在写作和立论方面力求转换角度,观察问题从国家政治经济的整体立场与核心举措出发,并力争从盐政和物价的分析中发现中古社会中已为前人认识和运用的规律。故其中虽追随盐政盐法发展的主线,却并不以概述唐代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等为主要内容,而是以盐政盐法为导从、为脉络,展示它们与唐国家财经政策及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关系。整理过程中除对文字、书写乃至注释加以核对检勘之外,对于论述中明显的错误及缺陷也略事修正和补充。每篇文末均设“小结”一节,对论述的中心内容加以说明;全书的最末并有概括、总结全书主要内容的“综论”一篇,以使读者更方便了解笔者的写作目的和用心。此外并按当前学界的规范,对相关引文内容完善、统一了注文(六角括号括注为补缺字;圆括号括注为对原文的修改、注释;加问号者为不能确定,以为谨慎)。总之,此书作为个人专题的研究总结,希望能从学术积累的角度及多方面结合的认知方式,为后来者提供一些思考和体验,以便在学术不断深入的今天也能多少引为借鉴。

      导语摘要
      盐史研究历来被作为中国经济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唐代盐业发展上承汉魏南北朝,下启宋元,并因安史之乱创建榷盐法而全面推行专卖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盐业和盐政的发展与国家、社会整体变化相同步,盐的运作涉及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的建构、方向,是影响国家命运的大问题。可以说,中古国家社会的变化是盐政实施的前提,又导致盐法改革不断进行。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收入专论 15 篇,另附散记 2 篇。全书以盐政盐法为导从、为脉络,展示它们与唐代国家财经政策及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写作和立论方面力求转换角度,观察问题从国家政治经济的整体立场与核心举措出发,并力争从盐政和物价的分析中发现中古社会中已为前人认识和运用的规律。

      作者简介
      吴丽娱,女,194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198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唐史学家王永兴先生研习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专业,1984年底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从事隋唐五代史和敦煌学研究。她以治经济、社会史起步,而后研究视野逐步转移到礼制史、敦煌学,近几十年在中古史领域纵横捭阖,出版《唐礼摭遗:中古书仪研究》《终极之典:中古丧葬制度研究》《敦煌书仪与礼法》《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等多部著作,主编并参撰《礼与中国古代社会》。

      目录
      上编 / 三司、财政与使职
      壹 论唐代财政三司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 · 03
      一 开元、天宝间财政诸使的兴起和中枢机构的变化·04
      二 财政使职制度的确立与大历以后三次恢复尚书省统掌财
       赋旧制的失败·16
      三 德宗贞元后期任用钱谷诸使与宰相的矛盾——永贞、元
         和时期的改革与财政三司体系的逐渐建立·33
      四 小结 · 49
      贰 略论元和初期李巽的盐法漕运改革 · 52
      一 李巽的理财成就·53
      二 李巽任职理财与唐朝廷政局及内外政策之关系·54
      三 李巽的盐法漕运改革·61
      四 小结·79
      叁 唐后期的户部司与户部钱 · 81
      一 唐中期以后户部司机构的变化及户部钱与“判户部”官职
         的产生·83
      二 户部钱的组成及收入·87
      三 户部钱的支配与管理·94
      四 小结·104
      肆 中唐后财政官制变革刍议 · 106
      一 从尚书省户部到使职理财·107
      二 分掌制下财政使职职权与功能变化·112
      三 财政使职职权变化的背景与原因·128
      四 小结·133
      伍 唐后期五代财务勾检制探微 · 135
      一 唐后期两税三分制下比部职权的变化与勾检制的破坏·138
      二 财赋分掌制对中央“内费”勾检的影响与破坏·142
      三 财政使职内部勾检制的重建·158
      四 唐后期中央对地方的财务勾检与监察·174
      五 新财务勾检体系的形成特色及五代的租庸使和内勾司·184
      六 小结·192
      陆 也谈两税的“量出制入”与“定额给资”· 195
      一 问题的提出·196
      二 “量出制入”和“定额给资”作为定税原则的用意与依据·199
      三 为何会发生从“量入为出”到“量出制入”的变化·204
      四 小结·209
      柒 试析刘晏理财的宫廷背景——兼论唐后期财政使职与宦官关系 · 211
      一 封泰山与少年刘晏的宫廷际遇·212
      二 与宦官关系及任使资历所反映的宫廷背景·222
      三 羡余问题与财政使职理财之关系·234
      四 小结·243
      下编 / 盐价、物价与盐法
      捌 浅谈大历高物价与虚实估起源 · 247
      一 大历高物价的质疑·249
      二 虚实钱与虚实估的存在·256
      三 虚实估产生的原因与刘晏高物价政策·264
      四 小结·275
      玖 试析唐后期物价中的“省估”· 277
      一 省估与大历物价·279
      二 元和省估与省中估·285
      三 “半实半虚”的省估实行时间及其意义·297
      四 省估与加饶的关系及对唐后期税价变化的一点看法·304
      五 小结·308
      拾 试论唐代后期盐钱的定额管理 · 310

      收入篇·311

      一 盐钱征收有无定额·311
      二 “钱额”不等于收入·321

      支出篇·331

      三 盐钱的定向定额分配与不定支出·331
      四 小结·354
      拾壹 从张平叔的官销之议试论唐五代盐专卖方式的变迁 · 356
      一 官销之议与食盐榷价的以虚趋实·357
      二 赊销的普遍化与俵配制的起源·370
      三 小结·380
      拾贰 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的发展——兼论钞引制的起源 · 382
      一 飞钱的来源及其与引钞的区别·384
      二 折博制的产生及其与官销和俵配·392
      三 小结·404
      拾叁 略论大中两池新法及其对五代盐政之影响 · 406
      一 关于《册府元龟》大中元年闰三月盐铁(度支?)奏的校订
         与整理·408
      二 大中新法的来源·414
      三 大中新法的内容趋向·424
      四 大中新法对于五代盐政的启发·430
      五 小结·437
      拾肆 唐末五代的河东盐池与政权移替 · 439
      一 宦官的干预与朝廷、藩镇盐利争夺·440
      二 河中盐利的归属与梁、唐成败·453
      三 小结·468
      拾伍 五代的屋税蚕盐 · 470
      一 屋税盐的起源与实行时间·471
      二 屋税盐与蚕盐的关系·478
      三 屋税蚕盐的行销特点及关于俵配制实施根源的一点探讨·482
      四 小结·487
      外编
      拾陆 唐宋之际南通地区的盐业发展 · 490
      一 南通的盐业发展·491
      二 南通盐业生产方式·494
      三 盐与地方经济·498
      拾柒 盐与唐代饮食文化 · 502
      综论 · 511
      后记·519

      内容摘要
      盐史研究历来被作为中国经济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唐代盐业发展上承汉魏南北朝,下启宋元,并因安史之乱创建榷盐法而全面推行专卖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盐业和盐政的发展与国家、社会整体变化相同步,盐的运作涉及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的建构、方向,是影响国家命运的大问题。可以说,中古国家社会的变化是盐政实施的前提,又导致盐法改革不断进行。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收入专论 15 篇,另附散记 2 篇。全书以盐政盐法为导从、为脉络,展示它们与唐代国家财经政策及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写作和立论方面力求转换角度,观察问题从国家政治经济的整体立场与核心举措出发,并力争从盐政和物价的分析中发现中古社会中已为前人认识和运用的规律。

      主编推荐
      吴丽娱,女,194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198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唐史学家王永兴先生研习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专业,1984年底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从事隋唐五代史和敦煌学研究。她以治经济、社会史起步,而后研究视野逐步转移到礼制史、敦煌学,近几十年在中古史领域纵横捭阖,出版《唐礼摭遗:中古书仪研究》《终极之典:中古丧葬制度研究》《敦煌书仪与礼法》《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等多部著作,主编并参撰《礼与中国古代社会》。

      媒体评论
      历代名家对盐的论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尚书》盐能令鲜,酒能养神。——《文子·精诚》盐铁之利,国之大本。——《盐铁论》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南北朝 僧伽斯那《愚人食盐》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李白《梁园吟》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杜甫《夔州歌十绝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彭德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