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思源汇书店
  • 沙发考古随笔(光启文库)
图文详情

沙发考古随笔(光启文库)

举报

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28开
  • ISBN:  978710018420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28开

售价 43.88 6.8折

定价 ¥6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4-23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0.34% (6259笔)
    好评率
    99.75%
    发货时间
    24.18小时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工程技术
      货号:
      29114351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沙发考古”源自美国的armchair archaeology,意指理论考古。但在中国,考古学又叫锄头考古学,是动手动脚找材料的体力活。因此,“沙发考古”到了中国,又叫纸上考古,指坐在书斋里的笔耕。然而,如果考古只限于挖土、辨认陶片和类型学研究,缺乏思辨精神和想象力,那么常常会变成“挖宝”。本书主旨正是倡议中国考古学加强科学思辨和理论素养的训练。

      作者简介
      陈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从贾兰坡。1992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系。主要从事史前考古学研究,涉及领域包括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农业起源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等。

      目录
      自 序
       
      概念与思考
      从爱因斯坦想到考古学
      考古研究的哲学思考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变迁
      考古学文化的功能观
      考古学的定位、视野与研究
      类型、形制与类型学
      类型学分析的可喜尝试
      埋藏学与遗址动态分析
      农业起源主要概念的更新
      文明探源需多学科协作
      中华文明探源刍议
      谈酋邦
      能动性:当今考古研究的热点
      材料积累与历史重建
      增强考古报告的科学性
      考古分析的归纳与演绎
      考古随笔五则
       
      研究与探索
      人类探源的新进展
      北京猿人的后裔是谁?
      中国旧石器研究的进展和差距
      中石器时代研究随笔
      三峡古文化的生态学观察
      从东亚早陶器谈跨湖桥和小黄山遗址年代
      跨湖桥遗址环境变迁的新认识
      环境、稻作农业与社会变迁
      稻作、旱地农业与中华远古文明发展的轨迹
      “墙”与“城”的关系、内涵与起源
      玉璜与性别考古学
      古蜀金器“射鸟纹”之我见
      夏朝与早中国
      夏商是奴隶社会吗?
      墓葬:个体考古学的视野
      ——伊特鲁里亚人葬俗管窥
      “西汉纸”的质疑
       
      先贤与名著
      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继往开来 走向世界
      ——纪念贾兰坡院士百年冥诞
      纪念布鲁斯·特里格教授
      思想开放、积极开拓的一生
      ——纪念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王建先生
      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典范
      ——读《洛阳皂角树》
      里程碑式的人物 考古学变革的杰作
      ——柴尔德与宾福德译著推荐
      一部考古学智慧的发展史
      ——《考古学思想史》第二版中译本推介
      全面修订与更新的经典之作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文第二版推介
      发扬传统 锐意创新
      ——重译《时间与传统》记
      谈考古学阐释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文第二版译后感
      考古学史上骗局不断
      人类未来演化的祸与福
      文化与族群
      ——《族属的考古——构建古今的身份》译介
      考古学史上的一本划时代巨著
      ——戈登·威利的《聚落与历史重建——秘鲁维鲁河谷的史前聚落形态》推介
      农业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从安诺遗址到圭拉那魁兹洞穴
      国家探源的它山之石
      ——埃尔曼·塞维斯《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导读
      新世纪的龙骨山传奇
       
      遗产与保护
      文物考古忧思录
      为未来保存过去
      ——北美的文化资源管理与合同考古学
      美国的文物保护策略CRM
      考古学的人文关怀
      一部研究工业遗产的开山之作
      ——《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研究》评介
      文物保护与公众教育
      抢救发掘与遗产保护
      考古学与未来 389

      内容摘要
      “沙发考古”源自美国的armchair archaeology,意指理论考古。但在中国,考古学又叫锄头考古学,是动手动脚找材料的体力活。因此,“沙发考古”到了中国,又叫纸上考古,指坐在书斋里的笔耕。然而,如果考古只限于挖土、辨认陶片和类型学研究,缺乏思辨精神和想象力,那么常常会变成“挖宝”。本书主旨正是倡议中国考古学加强科学思辨和理论素养的训练。

      主编推荐
      陈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从贾兰坡。1992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系。主要从事史前考古学研究,涉及领域包括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农业起源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等。

      精彩内容
      考古学是一门从过去物质遗存来间接了解人类历史的学科,虽然其目的与历史学较为接近,但就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相去甚远。虽然考古学坚持历史学的学科定位,但从研究性质而言更像自然科学,而与以文献为基础的历史学很不相同。当下我国考古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材料解读和历史重建水平难以提高、学界对某些阐释性问题存在尖锐分歧等,都与存在偏颇的重历史、轻科学的基础训练有关。科学是一种或然性研究,其本质是评估观察对象不确定性的范围。因此,即使前提真实,推理过程合乎逻辑,其结果也未必正确。人们称自然科学为硬科学,社会科学为软科学,这是因为后者不如前者来得精确和客观,结果难有定论。考古学更加特殊,它是从残缺不全的物质文化来间接了解过去,其或然性或可信度更低。但屡见不鲜的是,不少学者为了提高研究或社会的期望值,常常三分证据说十分话,把推测当成定论。这会损害这门学科的信誉。美国考古学家戈登·威利说:“考古学是一门难以捉摸的学科。任何坚持某种记录可靠的人,很可能是想欺骗别人,也是在欺骗他自己。”正因如此,考古学者特别需要加强科学的基础训练,认清研究对象、研究者自身和研究方法三方面的关系。,我们要明白研究对象的本质和意义,这是本体论的范畴。第二,我们要协调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观念(唯心)论的关系,这是认识论的思考。在自然科学中有证据、论断和逻辑的共同标准。但是考古学一般以人的角度来研究自己,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和价值无涉。第三,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来了解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是方法论的设计。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如有欠缺,就难以达到科学的境界。我国考古学研究有一个被漠视的大问题,就是学者在许多问题上概念不清。许多学者在讨论问题时喜欢各执己见,几乎没有人想到要给有争议的问题和概念下一个科学定义,大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如果问题的概念不清或涉及的概念缺乏严格的定义,这样的讨论和研究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概念是“思考的基本单位”,以便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和沟通。概念有两种,一是经验性概念,根据具体对象来定义概念;二是理论概念,根据抽象思维来定义概念。正确定义概念或称呼一件事情是理解和讨论的起点,赋予研究对象以正确名称的重要性绝不能低估。科学概念的特点是:(1)尝试性的;(2)基于共识;(3)只有在它们能把握或分离现实中某些重要和可定义的对象时才是有用的。科学研究通过制定概念,然后参照研究对象来进行检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对象的本质。考古学理论在概念的帮助下可以:(1)提供材料解释的方式;(2)将各种不同的研究联系和整合到一起;(3)能够为自己和他人的发现提供有意义的解释。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