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轩逸正版图书
  • 正版书现象学导论

正版书现象学导论

举报

150万书目一件代发,需要的私信联系~很多书籍没上架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
  • ISBN:    978755352142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
  • ISBN:  978755352142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30.10 6.0折

定价 ¥4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27

    数量
    库存9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童书
      货号:
      W9787553521428
      商品描述:
      前言

      本书的创作计划始于1996年春季我和吉安—卡洛·罗塔的一次谈话。他当时作为数学和哲学客座教授在美国天主教大学讲学。 罗塔常常注意到数学家和哲学家的差别。他说数学家往往是把他们前辈的作品直接吸收到自己的工作中来,而不是去评注以前的数学家的作品,尽管他们深受其影响。他们只是利用他们在读到的作者那里发现的材料。当数学取得进展的时候,后来的数学家就把新的发现加以浓缩,然后继续前进。很少有数学家研究过去几百年的著作;在他们看来,与当代数学相比,这些古老的作品简直就像孩子们干的活儿。 在哲学那里的情况却恰好相反,经典作品常常作为注解的对象被供奉起来,而不是作为可以利用的资源。罗塔观察到,哲学家很少追问:“我们要从这里向何处发展?”相反,他们告诉我们的是重要思想家的有关学说。他们倾向于评注而不是意释(paraphrase)先前的作品。罗塔认可评注的价值,但是认为哲学家应该做得更多。除了提供讲解,哲学家们还应该精简先前的作品,直接针对问题,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前辈们已经完成的东西,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研究之中。他们在进行评注的同时,还应该提炼精粹。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罗塔对我说——当时我上完了课,我们一起在天主教大学哥伦布法学院(Columbus School of Law)的自助餐厅喝咖啡——“你应该写一本现象学导论。 就写这个。不要说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思考过什么,只告诉人们现象学是什么。不要花哨的题目,就叫它现象学导论好了。” 这个出色的建议打动了我。已经有了很多评注胡塞尔的书籍和文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效仿胡塞尔本人撰写的那几本导论呢?而且这样的做法似乎是正确的,因为现象学能够继续对当今的哲学做出重要贡献。它的智力资本远远没有耗尽,它的哲学能量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现象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经验以及事物如何在这样的经验中并通过这样的经验向我们呈现。它试图恢复人们在柏拉图那里看到的哲学意韵。然而,它不是像研究古董般地复原古代思想,而是要面对现代思想所提出的问题。它超越古代人和现代人,并力图在我们当前的境遇中重新激发哲学生活。因此,我撰写的这本书不仅仅是要向读者讲述一场特殊的哲学运动,而且是要在哲学遭到严重质疑或者被普遍忽视的时代,提供哲学思考的可能性。 因为这本书是一本现象学导论,我使用了在现象学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哲学词汇。我用到诸如“意向性”“明见性”“构造”“范畴直观”“生活世界”“本质直观”等词语。不过,我没有评注这些词项,好像它们都外在于我自己的思考;我使用它们。我认为它们命名了重要的现象,而我想要让这些现象能够为本书的读者所了解。我在这本书里没有追溯这些词项和其他的词项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其他现象学家的作品当中;我直接就使用这些语词,因为它们身上仍然存在着生命力。比如说,我按照这种方式来谈论明见性,而不仅仅是讲述胡塞尔关于明见性说了什么——这样做是合法的。不必非得通过表明其他人如何使用这些词项来对它们进行说明。我们没有必要把它们束缚在僵死的文本意义上以便从中获益。 我把关于现象学的历史纵览留给本书的附录。此刻我们只需记住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是现象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逻辑研究》可以被正当地看作现象学运动的创始宣言。《逻辑研究》分两部分出版于1900年和1901年,所以现象学是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而诞生的。我们今天站在 20 世纪的末尾,因而可以回顾几乎刚好100年的现象学运动的历史。胡塞尔的学生、同事以及后来的对手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德国现象学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现象学运动还在法国蓬勃开展,其代表人物有伊曼努尔·列维纳斯(1906—1995)、让—保罗·萨特(1905—1980)、莫里斯·梅洛—庞蒂(1907—1960)以及保罗·利科(生于1913年)。在革命前的俄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波兰、英国和美国,现象学也都取得了重大发展。现象学影响了许多其他的哲学与文化运动,例如诠释学、结构主义、文学形式主义(literary formalism)和解构。在整个 20 世纪,现象学一直都是所谓“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典型的“分析”传统相对立——的主要构成部分。 现象学与显象问题 现象学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哲学运动,因为它成功地处理了显象问题。显象问题自哲学开端以来就一直是人类问题的一部分。智者派通过玩弄语词戏法来操纵显象,柏拉图对他们的言论做出了反驳。从那个时候开始,显象一直都在激增,范围极度扩大。我们彼此之间不仅用言说或者书写的语词来产生显象,而且通过扩音器、电话、电影、电视以及电脑和互联网、宣传和广告来产生显象。呈现和再现的方式迅速增加,令人迷惑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电子邮件信息与电话和书信如何区别?当我们阅读一个网页时,谁在对我们说话?我们今天的交流途径如何改变了说话者、听话者和交谈? 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危险是,随着影像和语词的技术性膨胀,似乎一切都消解成单纯的显象。这个问题可以按照三个主题,即“部分与整体”“多样性中的同一性”“在场与缺席”来系统地表述:在今天,没有任何整体的片段、没有同一性的多样性、没有任何持久真实在场的多重缺席似乎要把我们淹没。我们除了拼凑起来的东西之外没有别的,我们甚至还认为,可以把我们周围的零星片段拼装起来,凑成便利而愉悦却流变不居的同一性,以此随意地杜撰自己。我们拼凑零碎来支撑我们的颓废。 与这种后现代的显象理解相反,在其经典形式上的现象学坚持认为,只有在相称的整体背景上,部分才能够被理解;显象的多样性怀有同一性;除非与那些能够通过缺席而达到的在场相互映衬,否则的话,缺席便是毫无意义的。现象学坚持认为,同一性和可理解性是可以在事物中得到的,而且,我们自己就被界定成这样的同一性和可理解性的被给予者。我们可以明见事物的存在方式;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揭示了对象,但是也揭示了我们自己,恰恰就是作为显露的接受者(dative),作为事物向其显现的接受者。我们不仅能够思考在经验中被给予我们的事物;我们还能够在思考它们的时候理解我们自己。现象学正是这种理解:现象学就是理性在可理解的对象面前的自我发现。本书的分析都是作为这样的澄清而被呈现给读者的,即澄清“让事物显现以及成为事物的显象的接受者,这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许多哲学家都声称,我们必须学会过一种没有“真理”与“理性”的生活,但是本书则力图表明,如果我们要过人的生活,就必须而且能够履行责任和成真(truthfulness)。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以清晰生动的文风和大量的例证,呈现了现象学领域的主要学说。它考察了知觉、图像、想象、记忆和指涉等现象,并展示了人类思考是如何从经验中生发出来的。这本书还探讨了个人身份同一性在时间中的确立,并讨论了哲学的本质。除了对符合论的真理观提出了一个新阐释,本书作者还解释了现象学是如何与现代和后现代的思考形态分别有所区分的。


      作者简介

      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祖籍波兰,在比利时卢汶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教授。他是英美世界的著名现象学家。《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现象学”和“胡塞尔”条目列举了他的著作:《现象学导论》(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年)、《胡塞尔构造观念的形成》(海牙,尼伊霍夫出版社,1970 年)、《胡塞尔与现象学传统》(华盛顿,1988 年)。 译者简介张建华,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已经出版的主要译著包括:《韦斯特法尔:新康德主义哲学》(合译,2013年)、《无用的共通体》(合译,2016年)、《论柏拉图的〈政治家篇〉》(2015年)、《可见者的交错》(2015年)。高秉江,武汉大学博士,美国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主要结合柏拉图、笛卡尔与康德相关思想研究胡塞尔现象学及宗教现象学。代表作:《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2002)、《西方知识论的超越之路》(2012)、《现象学视域下的视觉中心主义》(2013);代表译著:《存在巨链》(2002)、《宗教现象学》(2006)。
      【媒体评论】
      本书是优秀的本科生课程教材。作者针对现象学提出了新颖且引人入胜的诠释,并就现象学对当代智识生活的重要性提出了耐人寻味的观点。应当有更多人来关注这本书。——《形而上学评论》本书从胡塞尔基本观点出发,用尽可能少的专业术语和美国习惯用语直白地介绍了哲学现象学。——《现象学心理学杂志》索科拉夫斯基的导论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十分出色。他以值得称赞的明晰度书写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这其中甚至包括意识的时间性、自我现象学、意向活动与意向对象关联性等高度思辨的问题……他对现象学的研究相当全面……至少对那些同意本书现象学基本观点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极富价值的教学资源。——《胡塞尔研究》,2002年


      目录

      鸣  谢 ⅰ导言  本书的缘起和目的 ⅲ章 什么是意向性?它为什么重要? 1第二章 意识经验的一个范例:对一个立方体的知觉 11第三章 现象学中的三个形式结构 18第四章 现象学是什么:一个初步陈述 41第五章 知觉、记忆和想象 69第六章 语词、图像和象征 82第七章 范畴意向和范畴对象 95第八章 自我的现象学 123第九章 时间性 144第十章 生活世界与主体间性 162第十一章 理性、真理和明见性 174第十二章 本质直观 199第十三章 对现象学的界定 209第十四章 当前历史语境中的现象学 223附录  现象学百年 237选读书目 257索  引 265译后记 294出版后记 297
      【前言】

      主编推荐

      ? 一本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导论。不是对各现象学家思想的简单堆砌,而是面向现象学本身,展现作为科学的现象学自身的显现。? 以“知觉”“意象结构”“时间性”“本质直观”等精确的现象学观念为引导,层层深入揭示现象学的不同面向,还原人在认识实践中的意识活动。? 敏锐的问题意识,广阔的思想史视野。叙述接过理性精神接力棒的现象学对后现代思潮意义缺席的回应。彰显现象学在回归哲学的古代理解与回应现代哲学议题上的强大生命力。
      【内容简介】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