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清算银行客座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进行货币理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研究,完成多项*重点研究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出版《第一排:中国金融改革的近距离思考》《金钉子:中国金融科技变革新坐标》《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研究》等多本中文专著,并由美国帕尔格雷夫出版社出版了Reforms in China's Monetary Policy和Financial Reforms in Modern China等英文专著,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为《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人。贷款创造存款理论(Loan Creates Deposit, LCD)的提出者,信用货币理论的集大成者。1996年,孙国峰在硕士论文《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首次提出银行资产扩张创造存款货币的贷款创造存款理论。2001年,在《经济研究》发表名为《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银行运行》的署名文章,对传统货币创造理论的贷款创造存款逻辑错误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阐述了贷款创造存款理论,对货币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颠覆性的影响。论文《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荣获第三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王素珍,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曾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局、金融稳定局等部门工作。工作领域涵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货币政策、国际金融、金融稳定、支付清算、金融科技等。
长期从事经济金融与支付清算问题研究。在人民银行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并参与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金融稳定分析与评估等工作,组织制定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及相关解读,组织并参与撰写《中国金融展望》《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组织协调开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实施的中国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项目等,组织并参与翻译《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手册》《维护金融稳定—理论与实践》《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及其在东亚地区的运用》《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系列报告》等。加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后,主要负责并参与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政策研究与宣传、法律与权益保护、支付清算行业统计与资讯服务、支付清算行业反欺诈等方面的工作,组织编写《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金融大数据创新应用》《支付清算理论与实务》《移动支付理论与实务》《银行卡理论与实务》《票据理论与实务》《预付卡理论与实务》等系列报告、书籍和教材。发表学术期刊论文70余篇,并多次获奖;出版专著《关于货币本质及货币政策目标问题的讨论》和译著10余本(合译)。
朱烨东,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十大创业领袖人物、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大领军人物、新三板企业家委员会首席区块链专家、2018中国区块链行业十大领军人物、2018中国新经济行业百人、2017中国金融科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执行主编,清华五道口全球创业领袖导师,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