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漸入佳境
  • 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

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08115743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4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08115743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4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售价 68.00

定价 ¥45.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18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
      定价:45.00元
      作者:张颂仁, 陈光兴, 高士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208115743
      字数:290000
      页码: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自泰戈尔访华以来,印中知识界最重要的对话• 七位印度当代最富生命力学者• 十四场专为中国而作“新讲座”• 王晓明、陈光兴、王安忆、蔡翔等十一位学者主持•陈传兴、汪晖、戴锦华、张汝伦、罗永生、贺照田、何春蕤、陆兴华等三十多名知识分子参与讨论
      内容提要

      目录
      回顾西天 序:进行式中的“西天中土”计划 萨拉·马哈拉吉 印度∕亚洲∕全球对现代性的追求以及双年展机制 评议 陈传兴:现代性与神圣性 邱志杰:失败的历史 吉比什·巴什:共同的语言 莫妮卡·纳如拉:乱局中的秩序 问答 视觉艺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生产 帕沙·查特吉 泰戈尔,中国和对民族主义的批评 评议 汪晖:中国和其他世界之间 戴锦华:呼吁对中国的文化自觉的自觉 张汝伦:如果泰戈尔今天来华 问答 国家标志及其表征 问答 杜赞奇 可持续性与超越的危机:长时段的历史观点 评议 陈宜中:如何看待中国民族主义 问答 世俗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根源 问答 阿希斯·南迪 现代性、后殖民时代的创造力和哀悼之不能 评议 贺照田:直面世界现存困境的思想英雄 李政勋:一个观看印中知识对话的边缘视角 魏月萍:知识的选择与传统的竞争 后世俗时代的民主政治与宗教政治 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 成为印度人:“印度人”在国内与跨国空间中的构成 问答 关于女性和文化的争论:以印度为例 问答 迪佩什·查卡拉巴提 作为漂移能指的西方:殖民时期与当代印度的文明与教养 评议 罗永生:后殖民的反思和策略 孟钟捷:一个历史悖论——自身创造的思想对其自身的批判 陆兴华:印度和中国如何“做老大”? 问答 作为可能性的滞后:再谈庶民历史 霍米·巴巴 野蛮与文明:关于全球化文化的思考 评议 陈界仁:景观与欲望装置中的殖民主义及其消解 何春蕤:文明及其娇贵——全球治理年代的感性政治 问答 论离散艺术:关于意义错置的思考 反刍 张颂仁:印度,亚洲的另一条现代化道路 陈光兴:学习新的对话方式 高士明:学习与活着的人对话 陆兴华:“炮打司令部” 贺照田:通过印度而自知 梁捷:作为共同体的全球政治 章可:庶民研究的误用 王鸿生:知识分子的计划政治 沈奇岚:亲历印度学者 蒋亦凡:战斗着的印度知识分子 陈家琪:概念的理论化 主持人、与谈人简介
      作者介绍
      张颂仁,艺评人兼策展人,汉雅轩艺术总监,致力于推动前卫艺术;陈光兴,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校外委员会委员,是20多个国际文化研究杂志或书系的编委或咨询委员会委员;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  萨拉•马哈拉吉,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艺术学院视觉艺术及知识系教授,主要关注马塞尔•杜尚、詹姆斯•乔伊斯以及理查德•汉密尔顿;帕沙•查特吉,印度“庶民学派”的代表人物;杜赞奇,历史学家、汉学家;阿希斯•南迪,墨尔本后殖民研究所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集中于暴力心理学的政治、知识、乌托邦以及想像的文化、人类的潜力以及未来;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班加罗尔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迪佩什• 查卡拉巴提,《后殖民研究》杂志的位编辑,也是《美国历史评论》杂志的编委会成员;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三剑客”之一,他的写作涉及后殖民研究、文化理论、文学与艺术批评等广阔的领域。
      序言
      序:进行式中的“西天中土”计划陈光兴  或许是因为过去 12年主编《亚际文化研究》国际学刊,与亚洲各地(特别是印度)的批判知识圈产生了工作关系,所以张颂仁与高士明两位先生会找我一起组织 2010年 10至 12月于上海举办的“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的系列活动。由于理念相通,当然就义不容辞地参与了规划工作,原来只是想从旁帮忙,没想到后来越卷越深,“西天中土”成为进行式的计划。至少过去两三年在如影随形地不断转化中改变了我自身历练的轨迹。这篇序除了想要厘清当初投入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印中对话的思想背景与动力,也对读者交代还在进行中的“西天中土”的一些想法。  十几年前推动建立《亚际文化研究》学刊的动力,是在有限能力的范围内去改变既有的知识状况,在学术生产的层面上推动亚洲各地的互动与整合。那个时候我们来自亚洲各地十几个地区 20余位的编辑委员,对客观情势进行分析所产生的共识是:总的来说,在整个 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亚洲各地的知识圈都是把眼睛往欧美看,一个世纪下来,所有事物的基本参照体系都是欧美经验为主。百年之中,这个逐步建立起来、极其稳固的知识结构,造成了学术思想上巨大的问题,不仅是分析视野的窄化,把欧美之外该参照的多元历史经验割除,更糟糕的是欧美的知识方式几乎变成了惟一的典范。但是,历史已经证明这套知识根本无法有效地理解、把握与解释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如何透过亚洲不同次区域之间知识圈的互动,能够彼此看到,进而能使得各地的历史经验成为彼此的参照点,多元转化既有的参照坐标,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更具解释力的知识方式。就是凭借着这个认识论的共识,我们一起走了 12年。  回头来看,这条路没有白走。虽然基本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上述的知识结构正处在被快速地松动当中。过去 12年世界情势的变化,正在确立世界是在走向多元并存的时代:拉美地区政权左转、东盟加三的形成、中国与印度的崛起、非洲经济持续成长、奥巴马取代布什政权、欧盟成员的继续增加,等等。相较于 1980年代末期,东欧、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倒台,美国强权一枝独秀主宰世界的“全球化”感觉结构,过去 12年走向多元政治经济区域的变化,仿佛意味着一元世界的结束。在思想上,原来已经确定、凝固的知识体系,及其所深信不疑的价值观,正在快速的崩解当中,以欧美历史经验为基地形成的信心十足的解释框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处于变动的时代,放慢脚步、重新找回世界各地根植于现代历史经验的思想资源,于是成为开创新的知识状况难以跳过的路径。12年很短,《亚际文化研究》还没做出值得彰显的知识方式,但是至少我们已经上路了,尝试着走“亚洲作为方法”的知识路线。  在亚洲,乃至于其他的第三世界地区,既有主流的知识结构之长期以“欧美作为方法”,还是得归咎于世界史的走向,在以欧美为中心向外旋转的力道下,中国也好,印度也罢,都是以“超/赶”(超英赶美)的基本姿势,学习欧美的事物(当然包括了它的价值观),学术思想、知识生产于是被定位成国家民族现代化工程中的主要环节。姑且不要追究“超/赶”的知识方式中暗藏的陷阱,它是否混淆了规范性的目的与客观的历史解释力,至少可以开始问的问题是,一个多世纪下来,现代化的工程到底把原有的这些所谓后发国家变成了什么长相?民主也好,科学也罢,在学习后的搅拌中,实践出了什么新的模样?换句话说,是不是该是停下脚步互相交换一些“超 /赶”的经验,在欧美之外的地区之间,互相照照镜子,发现自己从过去变到现在的长相的路径?看清楚了,解释到位了,才能继续走下去,如果发现“超 /赶”的知识路线已经走到尽头,就该是调整方向的时候了。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