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英)丹·琼斯//(巴西)玛丽娜·阿马拉尔//(英)马克·霍金斯-达迪|责编:张金勇|译者:张孝铎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ISBN:
9787520195980
-
出版时间:
2023-06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英)丹·琼斯//(巴西)玛丽娜·阿马拉尔//(英)马克·霍金斯-达迪|责编:张金勇|译者:张孝铎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ISBN:
9787520195980
-
出版时间:
2023-06
售价
¥
144.68
5.0折
定价
¥288.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5-04-16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丹·琼斯(Dan Jones) 历史学家、广播节目主持人和获奖记者,著有畅销书《血夏》《金雀花王朝》《空王冠》《圣殿骑士团》《十字军》《时间的色彩》等。玛丽娜·阿马拉尔(Marina Amaral) 颇有天赋的巴西艺术家,专长是为历史老照片上色。她自学成才,通过广泛的历史研究来确定如何给黑白照片上色。 马克·霍金斯-达迪(Mark Hawkins-Dady) 经验丰富的编辑、作家,主要从事非虚构文学作品,特别是历史类图书的写作、出版工作。
目录
引言
1900—1914 一个时代的终结
1914 堕入战争
1915 战争扩大
1916 消耗战
1917—1918 突破
1919—1929 迷惘的一代
1930—1936 法西斯的崛起
1936—1939 黑暗降临
1939—1940 战争风暴
1941—1942 侵袭
1943—1944 转折点
1944—1945 解放
1945—1946 垮台
译名对照表
引言
1900—1914 一个时代的终结
1914 堕入战争
1915 战争扩大
1916 消耗战
1917—1918 突破
1919—1929 迷惘的一代
1930—1936 法西斯的崛起
1936—1939 黑暗降临
1939—1940 战争风暴
1941—1942 侵袭
1943—1944 转折点
1944—1945 解放
1945—1946 垮台
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惨烈和血腥的,发生在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尤其如此。从斐迪南大公遇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从德国法西斯崛起再到原
子弹爆炸,《烽火世界》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心上色的老照片,呈现了一段艰苦卓绝的、令人痛心的、改变整个世界的历史。
200幅重新上色的真实照片,主人公不仅有与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多国政要、军事领袖,还有那些普通的亲历者。本书既是对英雄、受害者和普通人的致敬,也是给生活在和平中的后人的警示:世界很脆弱,让它烽火四起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
中英文推荐文字(推荐程度渐次下降)Forthefirsttime,weareseeingthescenesincolourasimagesfromanewbookshowhowmuchchangesbuthowmuchstaysthesameashistoryunfolds.Coveringtheyearsbetween1914-1945,?TheWorldAflame?showstheplanetgrippedbywars,theriseofright-winggovernmentsandadeadlypandemic.—SundayPost我们第一次从一本新书的图片中,看到了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诸多变与不变。《烽火世界》展现了1914—1945年被战争、右翼政府崛起以及致命流行病所笼罩的星球。——《星期日邮报》Frequentlystarkandsometimesbleak...butthisisatestamenttothequalityofAmaral'swork,anditseffectonthehumaneye.—MilitaryHistory(本书对暴力的呈现)大多数时候是赤裸裸的,有时是阴郁的……但这证明了阿马拉尔作品的质量,以及它对人眼的影响。——《军事历史》Amaral'scolourisedimagesbringhistorytolifeinbreathtakingtechnicolour.Although,actually,Amaral'spaletteisfarmorenuancedandbeautifulthanthat.—FinancialTimes阿马拉尔的彩色照片以令人惊叹的色彩让历史重现,尽管事实上她的调色板远比书中呈现出来的细腻和美丽。——《金融时报》Youmayneedastrongstomachforsomeoftheimages,buttheyareimmenselyvivid,andJones'stextiscrisp.—SundayTimes你可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才能阅览书中的一
些照片,但它们非常生动,而丹·琼斯的文字也简
明扼要。——《星期日泰晤士报》Theeventsofthefirstandsecondworldwarsarebroughttovivid,startlinglifethankstoAmaral'sskillatcolourisingcontemporaryimages.—Observer阿马拉尔给老照片上色的技巧,让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诸多事件变得生动且震撼人心。——《观察
家报》Thepast–evenitsgrimmest,darkesthours–wasnotinblackandwhite.—Guardian过去——即使在最阴沉、黑暗的时刻——也不是黑白的。——《卫报》Anewperspectiveonthebloodiesthalf-centuryinhistory.—DailyMail以全新视角展现人类史上最血腥的半个世纪。
——《每日邮报》
精彩内容
1910年5月20日,伦敦帝星耀眼。至少有九位国王和皇帝,连同无数亲王和王妃齐聚于此,共同悼念他们的一位亲属。爱德华七世被称为“欧洲的叔父”。他还有一
些不那么响亮的名头,比如
“砰砰鼓”(tumtum),用以描述他惊人的腰围;再如
“爱抚者爱德华”,彰耀他高超的私通技艺。他正式的头衔则威严异常——“蒙上帝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和海外自治领之福之国王,信仰守护者,印度皇帝”。这名头几乎与其统治了九年的领土
一样广阔:仿佛这个帝国的光芒会永照世人。
葬礼仪式上同辈中的首席即爱德华仅存的子嗣和继承人——乔治五世。父子二人除皆好打猎外,脾气截然不同。乔治(第4页照片中央)规矩、正直、守时,他接过祖父母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衣钵,在廉洁奉公精神日益衰颓的形势下重振了君主立宪政体。
与乔治并辔而行,并被给予了主祭人显赫身份的是他的大表哥威廉,后者当天的责任感也许超越了私怨。
这张照片摄于游行队伍向伦敦帕丁顿车站进发途中,从那里他们可以乘火车去温莎。德皇威廉二世易怒、复杂
又冲动。这张照片正好拍到了他,他用因难产而自小萎缩的手臂挽住了缰绳。对亡故的舅舅爱德华,他已没有丝毫好感。在伦敦,他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自己钦羡的帝国的心脏,他们的海军数倍强于自己的,他们与法国的外交关系似乎(对他来说)也旨在围堵德国。
皇亲国戚云集哀悼、埋葬的这位国王是一位超出了大家预期的国王。爱德华(那时的“伯蒂”)在威尔士亲王以及王储的位子上等待了太久,他放纵食欲,以致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对他失望透顶。1901年,他在将近六十岁时才开始掌权,无人认为他能在位长久,更不用说创下丰功伟绩。
但是,爱德华让众人刮目相看。他利用了自己的长项——个人魅力、国际视野和灵活的外交。他尽数施展这些品质,成就了英法1904年协议,人称“英法协约”(EntenteCordiale)。
有此谅解,英法新仇旧怨一
笔勾销,换之以合作互助的新精神。
“爱德华时代”(常被历史学家延至1914年夏天)将是最后一个以英国君主命名的时代。以历史的后见之明观之,这个时代常被认为充满乐观和希望,一扫维多利亚时代的暮气。然而它也
湍流汹涌,联合王国并不那么“联合”。工会初展实力,工党表现出竞选优势。妇女情绪激昂地要求投票权,妇女参政论者和妇女参政运动为想要和平运动与武装抗争的两类人都提供了舞台。随着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和效忠派准军事武装都开始招兵买马,关于爱尔兰自治的漫长争论日益两极分化,冲突一
触即发。
爱德华时代的英国还不得不面对欧洲大陆在19世纪末分裂为对抗集团的局面。
1815年滑铁卢之战后,英国为躲避欧洲纷争,采取了帝国殖民和经济扩张的政策——时人美言之“光荣孤立”(splendidisolation)。
1815-1914年,英国除了有争议的克里米亚战争,投入的皆为殖民战争,而非欧洲战争。如今,情况有了变化。
最明显的欧洲新现实是在欧洲的心脏地带出现了以普鲁士为中心的统一德国,与之相抗的是在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失去国土、尊严扫地的法国。1910年,德国的工业产值初超英国,远胜法国。(新时代的另一
标志是美国的经济繁荣,欧洲任何一国都相形见绌,不过在军事上,美国巨人仍在沉睡。)德国的经济虽然在增长,其民主制度仍相对薄弱,这意味着德皇及军方对国家仍握有不成比例的权力。自1888年掌权以来,威
廉二世抛弃了祖父威廉一世的战略审慎,罢黜了年老的政治大师奥托·冯·俾斯麦,丢弃了精心校准的德俄关系,而与奥匈帝国修好。
1894年,为抗衡新建立的德奥同盟,法俄缔结了协约。这是一份有强制力的防务互助条约,德国必然大感
威胁,视为对自己的合围。
英法协约虽强制力稍逊,但德国仍能看到,英国已经在这场宏大的地缘政治博弈中选择了阵营。爱德华治下,英德展开了疯狂角逐,竞相建造威力巨大的战舰。敌意不加掩饰。
西方各国联盟改组正酣,“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还僵卧在遥远的东方。式微帝国的欧洲省份不断丢失,释放出一个又一个新兴独立民族,也释放出对国际关系格
局的新威胁。1903年,塞尔维亚人(1878年该国完全独立)刺杀了他们亲奥的国王,走上了泛斯拉夫和亲俄的道路。俄奥两国的地区性紧张愈发尖锐。“巴尔干半岛”成为动荡的代名词。
世界的其他地方也并非风平浪静。血腥的革命在1910年和1911年分别席卷墨西哥和中国,它们对世界稳定的影响假以时日即会显现。不过,眼下的危险仍来自欧洲,正式的结盟体系和互相冲突的帝国利益意味着
,稍有差池就将导致灾难,事实也确实如此。
P6-7
媒体评论
我们第一次从一本新书的图片中,看到了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诸多变与不变。《烽火世界》展现了1914—
1945 年被战争、右翼政府崛起以及致命流行病所笼罩的星球。
——《星期日邮报》
(本书对暴力的呈现)大多数时候是赤裸裸的,有时是阴郁的……但这证明了阿马拉尔作品的质量,以及它
对人眼的影响。
——《军事历史》
阿马拉尔的彩色照片以令人惊叹的色彩让历史重现,尽管事实上她的调色板远比书中呈现出来的细腻和美丽。
——《金融时报》
你可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才能阅览书中的一些照片,但它们非常生动,而丹·琼斯的文字也简明扼要。
——《星期日泰晤士报》
阿马拉尔给老照片上色的技巧,让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诸多事件变得生动且震撼人心。
——《观察家报》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