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美)戴尔·卡耐基|责编:周小龙|译者:赖丽萍
-
出版社:
山西人民
-
ISBN:
9787203131472
-
出版时间:
2024-01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作者:
(美)戴尔·卡耐基|责编:周小龙|译者:赖丽萍
-
出版社:
山西人民
-
ISBN:
9787203131472
-
出版时间:
2024-01
售价
¥
4.74
1.0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5-05-27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戴尔·卡耐基(Dale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人生导师,也是著名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人际关系学鼻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就像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一样,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沟通的艺术》《卡耐基人际关系学》《语言的突破》《演讲与口才》等。其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热销。如同每个奋斗者一样,卡耐基的一生也历经坎坷。从不同阶段的生活层面上,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人们不断生活在忧虑、恐惧与无力改变现状的恶性循环中。后来他在青年会得到了一个夜大讲师的机会后,便开创了公开演说的课程,积累下来的成果就是“卡耐基训练”的蓝本。之后,他致力于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教育事业。
目录
第一篇 与人友好相处的3个技巧
第一章 如欲采蜜,勿踢蜂巢
第二章 与人交往的秘诀
第三章 了解他人的核心需求
第二篇 赢得他人喜欢的6种方式
第一章 广受欢迎的奥秘
第二章 微笑点亮世界
第三章 不要忘记对方的名字
第四章 成为一名出色的听众
第五章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第六章 突出他人的重要性
第三篇 获得他人认可的12条法则
第一章 争论永无赢家
第二章 委婉指出对方的错误
第三章 错了,就要承认
第四章 以友好的方式开始交流
第五章 试着让对方说“是”
第六章 处理抱怨的安全阀
第七章 赢得合作的窍门
第八章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九章 理解对方的感受
第十章 激发对方的高尚动机
第十一章 戏剧化地表达你的观点
第十二章 挑起赢的欲望
第四篇 成功改变他人的9个诀窍
第一章 赞美在前,批评在后
第二章 委婉批评,不会引起怨恨
第三章 永远先谈自己的错误
第四章 没人喜欢服从命令
第五章 给对方留足面子
第六章 称赞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第七章 给别人一个美好的名声
第八章 纠错时,为对方创造轻松的环境
第九章 让人乐于按照你的建议行事
第五篇 创造奇迹的信
第六篇 让婚姻更幸福的7个魔法
第一章 喋喋不休,无异于自掘婚姻坟墓
第二章 给对方足够的自由空间
第三章 停止相互指责
第四章 学会互相欣赏
第五章 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小事
第六章 亲人之间更要注重礼仪
第七章 婚姻破裂的诱因
附录 夫妻关系问卷
跋 成功的捷径
内容摘要
本书是社交心理和沟通技巧的宝典,涵盖人际交往
、家庭生活、商务谈判等数十个真实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一流人际沟通法则”,并发掘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弱点,从而全面认知自己,并不断改进自己,最
终实现社交进化,为成功铺平道路。
一看就懂,懂了就用!
立竿见影的人际交往秘笈,就在本书中。
精彩内容
第一章如欲采蜜,勿踢蜂巢1931年5月7日,纽约市
民目睹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全城追捕行动。经过数周的紧张追逐,被称为“双枪杀手”的克劳雷,一个烟酒不沾的杀人犯,被困在位于西区大街他的情人的公寓里。
克劳雷藏匿的顶楼被多达150名警员重重包围,机关枪架在四周的建筑上,屋顶被警员敲出一个大洞,催泪瓦斯从洞口投掷入室,试图将克劳雷逼出。警匪对峙一个多小时,震耳欲聋的机关枪声、手枪声在这片原本宁静的高档住宅区回荡。一
把堆满杂物的椅子成为克劳雷的掩体,他蹲伏在后面,与警方展开激战。上万名纽约市民目睹了这场罕见的警匪大战,他们此前从未见过如此场景。
警察局长穆尔鲁尼在克劳雷被捕后宣称,他是纽约历史上最危险的罪犯,并强调:“他因一点小事就会大开杀戒。”然而,克劳雷又如何看待自己呢?他在被围攻时写下一封公开信,写信时他已中弹,伤口流出的鲜血在信纸上留下一道道暗红的印迹。信中写道:“在我的衣服里,是一颗疲惫而仁慈的心,不愿意伤害任何人。”在被捕前夕,克劳雷驱车来到长岛的一条小路上,和身边的女友亲热。一名警员走到他车前,说:“请出示你的驾照。”克劳雷二话不说,迅速
掏出手枪,对警员猛射,警员中弹倒地。克劳雷从容地下车,拔出警员的配枪,在他身上补了一枪。这位残忍的杀人犯竟然向世人宣称:“在我的衣服里,是一颗疲惫而仁慈的心,不愿意伤害任何人。”最终,克劳雷被判处电刑,当他坐上电椅时,会承认自己是罪有应得吗?并没有。他始终坚称自己是为了自卫而杀害警员,从未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丝毫悔意。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个例,那么再看看下面这段话:“我把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人们,使他们获得幸福、衣食无忧。然而,我背负着恶名,成为被追捕的目标。”这句话是芝加哥黑帮教父阿尔。卡彭所说,他是美国人尽皆知的罪犯,在芝加哥肆虐的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位慈善家,却遭人误解。
被称为“纽约之鼠”的达奇·舒尔茨在黑帮枪战中丧命,他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坚称自己对社会有益,并深信不疑。
兴格监狱的监狱长刘易斯·劳斯与我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讨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话题。他在信中坦言:“在这座监狱里.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罪犯。
他们会为自己的罪行狡辩,就像你我为犯错而辩解一样。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为何撬开保险柜、为何扣动扳机伤人。他们会通过荒谬的推理,为自己的反社会行为找借
口,并认为自己不应被囚禁
。”既然阿尔·卡彭、“双枪杀
手”克劳雷、达奇·舒尔茨以及监狱里罪行累累的囚犯都不愿轻易承认错误,那么我们日常接触的普通人在面对过错时又会表现出怎样的态
度呢?
连锁百货商场的缔造者约翰·沃纳梅克曾坦言:“30年前,我就明白指责他人是无益的。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已足够艰难,无暇去抱怨天赋没有被上苍公平分配。
”沃纳梅克早已领悟的道理,我却在里面挣扎了几十年才领悟:99%的时候,不论人们犯了多大的错误.他们都不会目我批评。
批评是徒劳的,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使其设法为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损害了对方的自尊,让人萌生恨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曾进行动物试验,发现那些因表现优秀而受到奖励的动物,相较于因表现不佳受到惩罚的动物,学习能力更强,学习效果也更显著。后续研究发现,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批评带来的并不是持久的改变,而是怨恨。
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塞利也曾表示:“我们渴望他人的认可,惧怕他人的指责。”批评无法弥补任何损失,.反而会激起怨气,损害亲朋好友和员工的士气。
乔治.约翰逊是俄克拉何马州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检查员,确保工地上的工人戴好安全帽是他的职责之一
。每当遇到没戴安全帽的工人,他都会列举公司的规章制度,强制对方遵守。工人虽然勉强配合,但在他离去后,便会立刻摘下安全帽。
后来,约翰逊决定换一
种沟通方式。再次看到没戴安全帽的工人,他没有责备对方,而是关切地询问帽子是否合适,戴起来是否舒适
。接着轻声讲述戴安全帽的重要性,并请求他们工作时戴上。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工人们不再表现出敌对的情绪。
自古以来,有无数例子表明,批评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招致对方的怨恨。在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之间,曾上演过一场著名的论战,这场论战不仅导致了共和党的分裂,还让伍德罗·威尔逊乘虚而入,赢得了总统之位,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创下了辉煌的篇章,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P2-4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