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易安居书舍
  • 洛阳游记/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倪锡英|主编:杨镰|整理:张颐青9787515311630中国青年

洛阳游记/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倪锡英|主编:杨镰|整理:张颐青9787515311630中国青年

举报

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作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
  • ISBN:    978751531163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
  • ISBN:  978751531163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14.10 5.9折

定价 ¥24.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9

    数量
    库存6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2435764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与旅游文学、乡土志书、散文笔记、家谱实录等读物的区别在于:人文地理纪实穿越了历史发展脉络,记录出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得失成败。比如边疆,从东北到西北,没有在人文地理纪实之中读不到的盲区。2l世纪,开发西部是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西部并非始于今天,进入了现代时期便成为学术精英肩负的使命: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前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使中西部与政治文化中心共同享有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共同面对美好前景。通过《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我们与开拓者一路同行,走进中西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分担他们的艰难困苦。感受文明、传承文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会因岁月流逝、天灾人祸,而零落泯灭。本书为其中一册《洛阳游记》,由倪锡英编著,讲述了河南——中原是中华文明萌生之地,每一片土地,或许曾是一个古战场,一座宫廷,一处佛教圣地……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巴比仑
      第二章 前夜
      第三章 旅程开始
      第四章 老温
      第五章 狂风暴雨
      第六章 汜水日出
      第七章 李青田
      第八章 孝义村
      第九章 洛阳
      第十章 中原文化馆
      第十一章 到白马寺去
      第十二章 大法和尚
      第十三章 焚经坛的故事
      第十四章 白马驮经
      第十五章 舍利塔
      第十六章 白马寺之夜
      第十七章 白马村访问
      第十八章 到平乐村去
      第十九章 龙门道上
      第二十章 关公墓
      第二十一章 龙门的黄昏
      第二十二章 月下归城
      第二十三章 西宫巡礼
      第二十四章 别矣洛阳


      内容摘要
       《洛阳游记》的作者倪锡英,191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东亭镇大厦村,元代诗人、画家倪瓒(倪云林)21世孙。
      通过《洛阳游记》,作者告诉我们:河南——中原是中华文明萌生之地,每一片土地,或许曾是一个古战场,一座宫廷,一处佛教圣地……她托举着无数的英雄和伟人。可以说,民间流传的往事远远比遗迹传说还要丰富。
      给人的感觉,他们脚下随便站着的某一地方,也许正好就是历史上某位英雄的脚印;他们偶尔遇到的某一位普通百姓,就是某位历史传奇人物的后裔传人。


      精彩内容
       中国的巴比仑巴比仑是四千年前欧洲的一个古城,洛阳是三千年前中原的文化中心;一个挟着幼发拉的河的奔流,建树了古代欧洲的伟大史迹,一个挹着黄河洛水的精灵,开创了古代中华的文物纪元。这历史上的两个古城,在前后一千年间对立在东西两半球,各有一段光辉的历史。
      时轮一转三四千年,巴比仑城已沦入百尺深土以下,只剩得些破碑断柱,还记忆着昔日的繁荣。洛阳城也已被近代的文明所摈斥,孤冷冷的撇在中原,无人过问!
      所以,我们可说:洛阳是中国的巴比仑城,它们是同样的在历史上受过人们的颂扬而后来才冷落荒芜了的。
      现在,我们开始来谈谈这中国的巴比仑——洛阳城:在河南省西境,陇海路平行着黄河西进,穿过黄河大三角洲的一片平壤,便能看见古老的洛阳城,蹲在洛水之滨,因为它位在洛水北岸,所以便享有了“洛阳”的名称。
      距今四千多年前,商汤王在洛水北岸上筑起了两座城市,一个叫“郏”,一个叫“鄏”,这便是古洛阳的前身。这古城又经过了六百多年,几历兵戎征战,到了周成王十四年,宰相周公旦大修洛阳城,一时便成了古时诸侯聚会的政治中心。那时周天子的京城是设在古长安,从周武王到周幽王又经过了三百多年,诸侯互相并吞,中原烽火连天,西方的犬戎大举进犯,占领了长安,周幽王也在乱火里烧死了。在这样国运系于一线的时候,平王便奉着先帝的神主文物,舍弃了古长安,东迁到洛阳。这事情离现在已二千七百余年,洛阳城便被历史家尊为古代文物发轫的古都。
      从此以后,洛阳便变成了古代政治军事必争之地,它左右拥卫了成皋、
      函谷二关,前后环抱了伊、洛、瀍、涧诸水,南临嵩山,后顾大河,有这样一个稳定的形势,便使后世的帝王们,常常想在洛阳城阙建造他的帝都,从东周以下的八百四十余年间——东汉、曹魏、西晋、后魏、后唐——的许多帝王,都在洛阳城建了帝业,这可说是洛阳全盛的一页。
      自从唐宋以后,中原的文化自黄河流域繁衍到长江和海滨一带,渐渐地洛阳便被一班帝王们忘记了。他们不再在洛阳筑起皇城,而把他们的金銮殿安到北京或南京去,于是洛阳的繁华大衰,当日的光荣大都被后来的帝王带到他们的新京里去了。
      这样,悠悠的岁月流逝过去,洛阳城里大半的文物都埋入了百尺以下的泥土里去,那些昔日伟大的建筑,渐渐地和着风风雨雨同归物化,即使有留存着的,也只是些破坏不堪的骸骨。居民们也渐渐地离散;而尤其是连年的征战,兵燹的流毒把它形成更不堪的残废。
      ——洛阳已成了一个荒芜的废园,死去的城市,没有人再去理会它了。
      除了少数四万个土民,还依恋着他们的田园,照样执著犁耙在田间为自己工作而外。——再过了一千年。在民国二十一年的一月二十八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天通庵路发出第一声枪响,接着忠勇的十九路军便开始了浴血的抗日斗争。当淞沪一带两军酣战的当儿,也正是中央政治舞台上的要人们最忙的时候。
      记得那时,我正在南京励志社做事,天天看见在办事室的楼顶上,许多政治领袖成天成晚的集会,讨论怎样应付这个严重的局面。二十九日,半夜里忽然传出一个消息,说国民政府要迁都到洛阳去了,实行对日长期抵抗。
      过了一天的清早,接着看到了许多政治领袖发的皇皇电告,满纸上宣扬着“枕戈待旦”“长期抵抗”的意旨,那时,首都各政务机关,都派了人到洛阳去找房子,励志社也立刻派了三个人前去。在这样紧张的空气之下,全国各报上用特号字登载了迁都洛阳的文电和启事。真大有西周末年,犬戎进迫到长安,平王扶着遗主东迁之概。再过些时候,南京各机关大门口,都已换了招牌,在原来的名称下面添上了“驻京办事处”几个字,这是表明首都的确搬走了,搬到一千多年来无人过问的洛阳去了。
      于是,洛阳道上便充满了要人们的专车,洛阳城里也顿时呈现着活气,生活程度也骤然增加了好几倍,洛阳又从荒凉中热闹起来。
      政府迁都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洛阳举行了一个国难会议。聚集了全国的英才,共商国是。会议的结果,决议了许多案件,政府表示“长期抵抗”,民众表示“愿为后盾”;在一片悲壮的呼声中,国难会议闭幕了。接着
      便是上海我军退守,政府和日本订立停战条约,在双方代表举起香槟酒共祝和平以后,日本便把上海的军队撤退,又调到东三省去攻打义勇军了。
      于是,江南一带充满了和平景象,不再见旭日徽的飞机在空中翱翔,人心大定。政治领袖们忘怀不掉冷搁在洛阳的首都,于是在同年十二月一日,便重新搬回南京。同时便把洛阳定为行都。
      洛阳总算热闹了十个月,又渐渐地冷落下去了。P2-5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