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徐小智的书店
  •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图文详情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举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2017194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63.04 6.4折

定价 ¥9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7-10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4.13% (8678笔)
    好评率
    99.91%
    发货时间
    14.67小时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1202165709
      商品描述:
      前言

      主编的话
      陶东风 第40辑《文化研究》即将付梓,匆忙之中我想仅就其中的两个专题简单写几笔感想。
      2019年第3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马中红教授的文章《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这篇文章是我约马教授写的。我的本意是想请她就我一直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当今中国典型的父子两代,即“50后”“60后”一代与“80后”“90后”一代的审美代沟问题,发表看法。但马教授的文章其实谈的不是父子两代的代际之沟(玛格丽特·米德意义上的“代沟”),而是“80后”“90后”的代内之沟(青年亚文化内部的差异),没有父辈的份。文章当然写得非常精彩,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诸多文摘类刊物转载,但毕竟与我的初衷有些不符。
      于心不甘的我又于2019年7月初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单位,举办了“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与审美代沟”专题学术会议,希望推进关于代沟的讨论,了却我*初的心愿。让我再次感到惊讶且不无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参会论文(这期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的文章就是从中挑选的)依然在集中谈论当下以青年人为*主流的网络青年文化的问题,包括其内部的“鸿沟”/“分裂”,没有几篇真正在谈论父子两代的代沟。由于这些文章的作者基本是青年学者,这就不免让我这个“50后”觉得有些落寞:看来这些年轻人喜欢撇开我们这些父辈玩自己的,他们或者只关注自己这一代的审美趣味及其内部差异,而不愿或不想进行代际的比较;或者干脆不去碰代的问题。比如,简圣宇的《“审美代沟”:作为命题的研讨》是*一篇涉及两代人审美差异的文章,但它在承认代际的审美差异必然存在的同时强调:在今天,共时的或空间维度的趣味区隔,更引人注目。作者给出的理由是:成长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60年代、80年代的各个代际的人,由于历经各种战乱、动荡、鼎革、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所以代际的审美趣味大相径庭;但那些享受改革开放......

       
       
       
       

      商品简介

      本辑组织专题有三。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聚焦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建构跨代际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等问题。专题二“城市空间研究”,则持续关注与城市建筑、历史书写、文化建构有关的研究,以实际的“城市空间”个案研究阐释中国城市空间意义的生产与再创造,试图从文化政治角度丰富、深化读者对于城市的感知与理解。专题三“形象学研究”,则集中阐述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作为一种观念史研究的材料,在与作者自身异国观念经过互相阐发、互为参照后所能够反映的作者所代表的社会集体观念及其反思。
      专题之外的其他文章,如对中国电影文化的研究及其背景解析,不同于以上文化理论专题研究,而是从具体的艺术类别上深入阐释中国电影文化及其意涵,这是对本辑专题的补益。


      作者简介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目录

      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
      主持人语 吕鹤颖
      “审美代沟”:作为命题的研讨 简圣宇
      香港“80后”的文化与审美转向:以近年香港电影为例 霍胜侠
      撕:网络圈层冲突中的语言操演、认同建构与性别鸿沟 杨玲
      情动的挑战
      ——移动短视频的“技术—身心”潜能及其文明论意义 罗成
      萌要素与数据库写作——网络文艺的“二次元”化 王玉玊
      继后形象与中国社会女性自我实现审美想象的变化 周文萍专题二城市空间研究
      主持人语 李潇雨
      风景与国家:民国西安“古都”形象的形成 杨博
      社会主义外贸空间的塑造
      ——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中心(1957~1964) 潘博成
      老围屋·博物馆·旅游区——城市更新浪潮中的旧民居 李潇雨
      艺术作为“文化造城”的手段:当代中国语境中的上海私人美术馆浪潮 罗先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被展览的记忆符号与文化生产 邹赞专题三跨文化形象学
      主持人语 陈国战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中的中国形象
      ——以《明六杂志》为中心 边明江 陆超
      论唐纳德·金对现代日本赴欧日记的研究
      ——以森鸥外和夏目漱石为中心 冯新华
      西方人的中医观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立 罗英华其他研究
      走向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电影文化 张慧瑜
      两种“现代性”
      ——对1979年三部中国电影的叙事伦理分析 刘晓希
      电影《少年的你》:青春痛感遭遇“伪装的现实主义” 魏建宇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学术资本主义” 李丽丽《文化研究》稿约
      【前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