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作者:
孟建伟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ISBN:
9787030519481
-
出版时间:
2017-03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030519481
-
出版时间:
2017-03
售价
¥
98.29
6.6折
定价
¥148.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4-09-30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孟建伟,195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1982年1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5~9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不错访问学者。主要学术领域包括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和教育哲学。著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论科学的人文价值》等。在《哲学研究》、《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学术年鉴》、《中国哲学年鉴》、《哲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学术论文或介绍学术观点百余次。曾获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6次,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很好教师奖。1995年首批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度)。
目录
导论(1)
一、科学与人文共同繁荣(1)
二、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13)
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27)
四、论著概要(38)
章两种文化的分离和对立(48)
节历史考察(48)
第二节根源分析(70)
第二章科学与人文主义(83)
节人文主义的三种形式(83)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科学(85)
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人文主义与科学(91)
第二节后现代主义与科学(96)
一、对“人”及其“人性”的消解(97)
二、另类人文主义的另类经验基础(101)
三、人文与科学的对立(103)
四、大写“真”、“善”、“美”的解构(109)
第三节科学人文主义(113)
一、“传统型”或“正统型”的科学人文主义(114)
二、“激进型”或“反叛型”的科学人文主义(117)
三、“中间型”或“折中型”的科学人文主义(122)
四、分析与评价(128)
第三章科学与人文的关联(130)
节科学与艺术的关联(130)
一、认识与体验(130)
二、理性与非理性(134)
三、客观性与个性(137)
四、真理与美(140)
第二节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144)
一、两种狭隘的科学观(145)
二、人文科学的科学性(148)
三、人文科学的人文性(153)
第三节科学与人文的价值关联(158)
一、科学的人文价值(158)
二、人文的科学价值(163)
第四节科学与人文的精神关联(168)
一、理论或作品层面的精神关联(169)
二、方法论层面的精神关联(175)
三、价值论层面的精神关联(178)
第四章架起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180)
节从科学哲学走向科学文化哲学(180)
一、关于桥梁的意识(181)
二、走出现有的困境(183)
三、开辟广阔的前景(187)
第二节科学史与人文史的融合(195)
一、萨顿的科学史观(196)
二、萨顿科学史观的意义(201)
三、推进科学史与人文史的融合(206)
第三节科学伦理学的历史使命(211)
一、科学与伦理之间:积极的维度(211)
二、科学与伦理之间:消极的维度(213)
三、在真与善之间架起桥梁(215)
第四节科学美学的广阔天地(222)
一、真与美:一个古老的话题(222)
二、科学与美学的互动(223)
三、在真与美之间架起桥梁(227)
第五章人文化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235)
节科学文化论(235)
一、如何理解科学文化(236)
二、当代科学观的局限和偏颇(237)
三、研究科学文化的意义(239)
第二节论文化及其价值(241)
一、何为文化(242)
二、科学与文化(245)
三、文化的价值(249)
第三节关于科学哲学的性质和定位问题(251)
一、科学性与人文性(252)
二、世界性与民族性(256)
三、学术性与现实性(259)
第四节科学文化哲学论纲(263)
一、从知识论到文化论(264)
二、从“小哲学”到“大哲学”(269)
三、让学院哲学面向社会现实(275)
四、使科学哲学中国化(279)
第五节科学生存论(282)
一、一个被忽视或曲解的重大问题(282)
二、在形而上层面的契合(286)
三、科学与生命的交融及其意义(289)
四、科学哲学与生命哲学的融合(293)
第六章科学与创新文化(296)
节自主创新呼唤创新文化(296)
第二节创新文化之魂(300)
一、创新文化与科学精神(300)
二、创新文化与人文精神(304)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307)
第三节创新文化与科学观的转变(310)
一、创新文化与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冲突(311)
二、创新文化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冲突(315)
三、创新文化呼唤科学观的转变(319)
第四节从实证管理到人文激励(323)
一、实证管理:局限与偏颇(323)
二、从科学观的转变到科研管理观的转变(326)
三、人文激励:理念与价值(330)
第五节科学文化生命(334)
一、知识论的缺陷(335)
二、工具论的偏颇(338)
三、科学的人文本性(341)
四、科学生活的人文复归(344)
第七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347)
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根源(347)
一、狭隘的教育和教育观的根源(348)
二、狭隘的科学观对教育和教育观的影响(349)
三、狭隘的人文观对教育和教育观的影响(353)
第二节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357)
一、知识教育:问题与困境(357)
二、从科学观的转变到教育观的转变(361)
三、文化教育:出路与希望(366)
第三节教育与人文精神(369)
一、教育目的与人文精神(370)
二、教育方法与人文精神(373)
三、教育内容与人文精神(377)
第四节教育与生命(380)
一、教育内容要切入生命(381)
二、教育者要切入生命(384)
三、受教育者要切入生命(387)
第五节教育与幸福(390)
一、教育与幸福的分离(391)
二、教育对幸福的意义(393)
三、幸福对教育的意义(398)
参考文献(402)
索引(410)
后记(416)
内容摘要
1.弄清两种文化的分离和对立现象、倾向和思潮是何时出现的,怎样产生的,其根源是什么。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对科学和人文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进行深入考察,从历史层面揭示两种文化分离和对立的来龙去脉及其根源(章);二是通过对科学与人文主义相互关系的研究,从哲学层面揭示两种文化分离和对立的科学观和人文观的根源(第二章)。2.探讨两种文化融合的基础问题和桥梁问题。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科学与人文的本性的角度,探讨两种文化究竟有何关联,何以能够实现相互融合的问题(第三章);二是从元科学及其使命的角度,探讨何以能够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的问题(第四章)。3.何以实现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构建一种人文化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从而在哲学和理论层面推进两种文化的融合(第五章);二是提出一种同人文化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密切相关的关于创新文化的理念,从而在科技实践层面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第六章);三是提出一种同人文化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密切相关的教育观和教育哲学,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不仅促进科学与人文两种教育的融合,而且促进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第七章)。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