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大智慧小美丽
  • 中年心态
  • 中年心态
  • 中年心态
  • 中年心态

中年心态

举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843608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5.88 3.8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24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哲学心理学
      货号:
      31289228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本·哈钦森,英国肯特欧洲文学教授,曾获·勒沃胡姆奖,欧洲科学院成员,其他作品:《比较文学简论》。

      目录
      前言/1
      Ⅰ 
      危机与悲伤:“中年”一词的发明 

      Ⅱ 
      左右为难之人:中年的哲学 

      Ⅲ 
      半山腰:如何开始中年 

      Ⅳ 
      商店后的房间:中年的谦逊 

      Ⅴ 
      上年纪:中年悲喜剧 

      Ⅵ 
      永恒的开端:中年空档期

      Ⅶ 
      现实主义与现实:“中年岁月”

      Ⅷ 
      漫步在其中的岁月:中年的转变 

      Ⅸ 
      减法的智慧:中年极简主义 

      Ⅹ 
      从盛年到老年:如何挺过更年期 

      Ⅺ 
      意识流:新世纪的中年时代 
      后记:中年的尽头 

      致谢 

      图片来源

      内容摘要
      人生的意义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中年的意义是什么呢?在但丁、蒙田、波伏娃、歌德和贝克特等杰出作家的帮助下,这本书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它援引个人的方法来处理一个所有人身上普遍发生的过程――衰老,内容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从古人到现代人,从诗人到剧作家,创作者们一直在思考,当我们步入中年时,要如何保持创造力。过去的我们如何看待中年,现在的我们如何理解中年,以及在未来如何让中年更有意义,本书将会是一本绝佳指南。

      主编推荐
      这本书是文哲大师的经典思考,为中年人提供了如何生存与发展的解决方案。作者是该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有大量的案例佐证,非常不错并有实用性指导意义。

      精彩内容
       危机:行动或者死亡与“性”一样,“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按照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PhilipLarkin)的说法,性始于1963年。那么在随后的1965年,“中年危机”首次登场。埃里奥特·杰奎斯(ElliottJaques)在《国际精神分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死亡与中年危机》(DeathandtheMidlifeCrisis),首次在学术界使用了这个术语,并且很快流传开来。事实上“中年(midlife)”这个词在1895年就出现了,在字典中的定义是“介于青年与老
      年之间的生命阶段”,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年才与“危机”产生自动关联。
      而如今这两个词语之间已经变得不可分割,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共鸣。中年人一边忧心自己会崩溃,一边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中年危机既是自我证明的故事,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已经成为小说和电影的一个重要题材。
      任何关于成就的讲述、关于成长的传记,一定要有自我怀疑并最终成功地克服信心危机的情节,才是完整的——这正是我们的文化中对于“成功”的固有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与我们在漫长的人生中逐渐走向衰老的经历不谋而合,同时也折射出现代西方文化中安稳与繁
      荣背后挥之不去的空虚感。
      “中年危机”的概念,不仅体现了我们逐渐产生的对死亡的模糊认知,也反映了我们对步入中年以后的生活意义的质疑。但,仅此而已吗?
      杰奎斯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是否认为自己拥有创造力。他认为,在生物学层面上,“危机”的到来是显而易见的:它会在35岁左右时开始,可以持续数年的时间,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与其性格,并且杰奎斯坚定地认为这个词指向的是男性。无论是在文中所引用的例子上,还是将“危机”的本质理解为“创造力”的丧失这一点上,《死亡与中年危机》描述的肯定不是“死亡与少女”。尽管在后工业时代,关于中年的思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女f生化的成分,但是一旦和危机联系起来,即使在战后的世界里,中年仍然主要针对的是男性。“男性更年期”(对此有个专门的英文术语manopause)似乎更值得进行精神分析,因为它并非生理性的,而是隐喻性的概
      念;不过,也可能因为它(或许)只是暂时性的,是等待生产力恢复的短暂平静期
      。女性会真的停经(menopause),而男性只是暂停(pause)一会儿。
      在杰奎斯的文章首次发表的半个多世纪以后再来阅读,你会l京讶于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他的观点是多么的过时——他的视角完全集中在男性身上,并且认为一
      个人到了35岁左右,就“应该”已经建立了家庭生活;此外你还会发现,没有一个形式的中年危机能够同时适
      用于所有人。无论中年危机是真实存在的,或仅仅是一
      个流传甚广的都市传说(关于这一点,专家们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它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中年男性的崩溃可能正是另一个中年女性的成熟。而杰奎斯却将许多不同的故事线归纳为一个:在“杰出人物”的作品中清晰可见的中年危机。杰奎斯“产生了这样的印象”,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在35岁至39岁年龄段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他对于危机的认识过于印象主义,似乎是有问题的;他选出那些早逝的“天才”,引用他们的故事,不过是他在阅读了艺术家传记后对其浪漫主义调调的重复(“越深入观
      察天才们的生活……就越会震惊而清楚地发现,中年时期是死亡的高危阶段”)。
      但是他的理论却很受欢迎,说明其有一定道理。当人们步入中年后,创造力就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停滞不前、
      改变方向或转换形式。
      创造力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杰奎斯将度过中年危机之后时期的创造力称为“经过雕琢的创造力”。他指的是不仅关注内在的非物质思想,也会重新关注到“外在的物质”;不仅会进发灵感,同时也会产生行动的兴趣。杰奎斯从许多男性艺术家,如贝多芬、莎士比亚和歌德等人的经历中总结出一
      个模型——浪漫而富于直觉的青年时期,古典而充满反思的中年时期,然后再将这个模型应用于他们身上。虽然他的这一方法有些自我循环的意味,但表达出了清晰的观点。渴望和焦灼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静和接受。
      然而,要达到这种豁达的状态,需要经历杰奎斯所
      说的中年危机之“炼狱(purgatory)”。根据西格
      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理论,我们都保留着对永生的隐秘幻想,然而这种幻想必须被彻底消除。当我们停止成长,开始逐渐变老,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最终会走向死亡的残酷现实,我们不能继续假装只有别人会死去而自己不会。所有的将来时终会变成过去时。
      P2-4

      媒体评论
      在这本优美的随笔中,本·哈钦森对人类存在的核心进行了深入思考。本书广泛涉及了欧洲文化的多个层面(从但丁到贝克特,从蒙田到波伏娃),既包含个人经验,又旁征博引;以对话探讨的方式进行,又得出了坚定的结论。本书告诉我们身处“
      中间”,无论是否伴随着危机,都会在产生桎梏的同时出现机遇。它的独到之处在于,以智慧和宽容理解来应对这些桎梏和机遇。
      安德鲁·莫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霍姆伍德校区艺术系教授,著有《生活之旅:关于地点、画家和诗人》)

      本·哈钦森的《中年心态》一书并不单纯是一本“关于”中年的书,而是将有关中年的主要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及作者自己对中年的反思编织在了一起。正如本书所建议的那样,它采用了反讽的手法,调动了自我意识,这是一种优雅而引人入胜的描绘中年的方式,也是一
      种更好的写作和生活方式。
      乔什·科恩(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文学理论教授,著有《不工作:为什么我们必须停下来》)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