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大智慧小美丽
  • 重负与神恩(精)

重负与神恩(精)

举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作者: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ISBN:    9787508095868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08095868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24.98 4.2折

定价 ¥5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23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0467642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的、绝非轻松的重负。
      在西方神秘主义思想史上,西蒙娜·薇依的思想占有独特的地位,既表达出西方神秘主义的诸种基本共性,亦表达出她自己独具的个性。
      《重负与神恩》中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基督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作者简介
      杜小真,1946生,祖籍福建霞浦。早年为外语学校法语教师。1978年开始从事法国哲学教学和研究。2009年退休前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自由与存在的重负》《遥远的目光》《勒维纳斯》《远去与归来》等,以及相关论文多篇。主要译著有《西西弗神话》《声音与现象》《自我的超越性》《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想象》《迂回与进入》《宗教》等。

      目录
      中译本导言
      法文版编者序言
      重负与神恩
      虚空与报答
      接受虚空
      超脱
      填补虚空的想像
      弃绝时间
      无对象的欲望

      失去创造
      隐没
      必然与服从
      错觉
      崇拜偶像


      不幸
      暴力
      十字架
      天秤与杠杆
      不可能
      矛盾
      必然和善之间的距离
      偶然
      应爱的人不在场
      涤罪的无神论
      专注和意志
      训练
      知性与神恩
      阅读
      盖吉兹指环
      宇宙的意义
      中保

      代数
      社会字母
      猛兽
      以色列
      社会的和谐
      劳动的奥秘


      内容摘要
       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
      《重负与神恩》是西蒙娜·薇依的重要著作。
      《重负与神恩》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而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在薇依去世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有人把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称薇依为“当代的帕斯卡尔”。
      这位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


      精彩内容
       我在这世上我们一无所有——因为偶然性会使我们失去一切——除了说“我”的权利。应当交给上帝的正是这个,也就是毁灭。除了毁掉“我”,绝没有任何其他允许我们做的自由行为。
      祭品:除了“我”,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献出,所谓的祭献品不是别的,只是贴在我的回报上的标签。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使我们失去说“我”的权力。没有任何东西,除了极度的不幸。没有什么东西比极度的不幸更糟,它从外部毁掉了“我”,因为从此人们便不再可能自己毁掉这个“我”。那些用不幸从外部来毁掉我的人又遇到了什么?对于他们,人们只能想像诸如无神论或唯物主义观念的毁灭。
      若是他们失去了“我”,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有私
      心。相反,当然,这有时会发生,即类似犬类之忠诚产生
      之时。但在其他时候,正相反,人被还原为赤裸裸的、植物性的自私。一种无“我”的自私。
      只要毁掉“我”的过程一开始,便可阻止任何不幸造成伤害。因为“我”不作强烈的反抗就不会被外在压力毁
      掉。若出自对上帝的爱而拒不作反抗,那么,毁掉“我”就不是从外部而是从内部发生。
      赎罪的痛苦。当人处在完美境地时,当得到神恩相助,他在自身中完全毁掉“我”时,若此时,他落入不幸境地——对于他自己,这相应于从外部摧毁“我”的不幸境地,即十字架的“全”之所在。不幸不再能在他身上毁掉“我”,因为“我”在他身上已不复存在,已完全消失,把位置让给了上帝。然而,不幸在完美的方面产生某种等同于从外部毁掉“我”的效果。它制造了上帝的不在场。
      “上帝呀,你为何抛弃我?”由极度的不幸在完美的灵魂中产生的上帝的不在场又是什么呢?与这种不幸联结在一起的、被称为赎罪的痛苦的价值是什么?
      赎罪的痛苦是这样的:恶通过它在可能接受它的整个范围内确实具有存在的“全”性。
      上帝通过赎罪的痛苦存在于极度的恶之中。因为上帝的不在场是相应于恶的神明的在场方式——被感知的不在场。心中没有上帝的人不可能感知上帝的不在场。
      这是恶的纯洁、完美、圆满和深渊。而地狱是虚假的深渊。地狱是表面的。地狱是虚无的一部分,虚无奢望并给出存在的幻觉。
      单纯从外部摧毁“我”和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灵魂
      出于爱而参与的外部的摧毁是一种赎罪的痛苦。在出于爱而自愿彻底自我净空的灵魂中,上帝不在场的发生是一种赎罪的痛苦。
      在不幸中,生的本能在强行夺走的依恋之物消失后仍存在,并且盲目地紧抓能支撑它的东西,就像植物紧攀着
      自己的卷须一般。感激(若非那种卑下的形式)和正义在这种状况中是不可设想的。奴役。可是,作为自由主宰的支柱的后备力量已不复存在,借助于这种后备之力,人保持距离。在这种形态下,不幸是丑恶的,就像赤裸的生命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