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大智慧小美丽
  •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978710020315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978710020315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89.26 7.0折

定价 ¥12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4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宗教
      货号:
      31379281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志荣,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等。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获得过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奖项。
      王怀义,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理论和中国艺术史研究。

      目录
      【中国古典美学】
      “无为而无不为”和“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论老子与康德的道德实践观
      从“古之郑卫”到“八音之首”:古琴身份演进的一个视角
      论《淮南子》“神游”的审美意蕴
      论朱熹的理学与美学的融通
      类与摹仿——余宝琳中国意象诗学观探析

      【美学理论】
      美感经验:百年中国美学理论实践的内在诉求
      “空白”的审美张力效应
      论中国当代奇幻文学的现代主义面相
      全国美学会议与中西美学的同步化历程
      从“分野”到“化通”——谈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群己向度

      【艺术美学】
      论中国史前岩画意象的创构
      粉本与格套:汉画像的程式化构图特征
      六朝画论中“象”的形态及审美指向
      元祐文人圈题画酬唱与北宋文人画观
      中华文艺思想起源研究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特征
      象物之学:中华文艺观念的政教源始
      山水画的精神渊薮与气化美学的生成
      基于“第三空间”的中国画水墨意蕴及审美特征研究
      什么是“日常生活”?——生活美学的核心概念之辨
      民间传说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西方美学】
      大脑的审美与知觉判断的特定系统研究
      非话语的“美学”:重审舒斯特曼“Somaesthetics”的学科提议
      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的学术价值
      戴维森隐喻论的美学维度
      文学艺术作为分析情境的建构——一种拉康式美学实践方案

      内容摘要
      《中国美学研究》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朱志荣为主编,王怀义为副主编。《中国美学研究》以研究中国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美学研究》学术内容丰富,涉及美学史、美学理论、美学与现实生活及人生等各大研究领域,包含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审美意识、审美心理、艺术美学、实践美学、美学译文和书评等板块。本集刊既有宏观体系的整体建构,又有对微观个案的具体分析;既强调美学研究的理论性,又重视其人文性。
      《中国美学研究》(第十八辑)主要分为“中国古典美学”“美学理论”“艺术美学”“西方美学”等几个部分,所讨论的学术话题包括但不限于:老子与康德的美学观,百年中国美学理论实践的内在诉求,中华文艺思想起源研究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特征,大脑的审美与知觉判断的特定系统研究,朱熹的理学与美学的融通,等等。

      主编推荐
      1.非常不错专家和顾问团队,品质学者,直面美学学术前沿本书主编朱志荣先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获得过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奖项。本书顾问团队包括陈望衡、李泽厚、阎国忠、杨春时、叶朗、曾繁仁、张玉能、朱立元等国内美学界举足轻重的专家学者。本书所收论文集聚海内外美学名家、新秀具有开拓性的学术成果,直面美学学术前沿。2.强调本土特色,彰显时代价值中国历代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资源,但与其他诸多学术领域一样,遭遇了古与今、中与西、本土与外来、世界与民族等多对矛盾交织的“现代性”困境。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接处,王国维、朱光潜、蒋孔阳等美学先驱以西阐中,在当时无疑为中国美学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在此基础上,《中国美学研究》(第十八辑)更强调中国美学本身的特色,主张通过中西美学诸多范畴的对照,彰显中国本土美学资源自身的特点和内在意蕴。其中涉及北宋文人画观、六朝画论、中华文艺思想、中国史前岩画、梁启超美育思想、朱熹理学美学思想、老子与康德的美学观比较等,既保持本土美学资源的民族特质,又圆融自信地移植西方美学资源;既保持本土美学资源的原汁原味,又彰显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时代价值。3.以世界眼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十八辑)将本民族的美学研究放在时代的潮流中,以世界性视角进行剖析,旨在为中国美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平台,并为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层次价值,促进中国美学的现代转换和运用提供条件,对美学研究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精彩内容
      “道德与实践”是老子与康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但人们常从一般的哲学层面来考察二人的思想立场,忽略了其美学观念在向道德实践转化中的重要功能。本文主要从自然审美的层面说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和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中的道德实践观,说明老子的“无为”并不是完全地归顺自然和否定形式美,而是顺从自然的有度治理,是一种虚静恬淡的审美心态;而康德的“无目的”也并非是完全地否认经验概念的美,而是主张在自然先验与认知经验之间的调和,使经验融入自然先验的普遍规律中,从而转为“合目的性”的内在和谐的完满形式美。由此,二人都肯定了无功利的纯粹自然之形式美,均是从审美—道德的途径来实现各自最高的“自由”理想。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