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书香美美
  •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
图文详情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

举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作者: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    978751912447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912447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8.64 6.0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11-25

    数量
    库存91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5.27% (8479笔)
    好评率
    99.92%
    发货时间
    14.08小时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童书
      货号:
      1202321703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夏雪梅,博士,研究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与质量评估研究”、2015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零起点’政策背景下指向终身发展的儿童学习基础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培育研究”的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课程设计与实施、课堂观察、学习设计。先后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20余项。著有《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项日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等,带领项目组合著《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在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前言写给有同样困惑的校长和老师

      第一章“好的”课程形态是否可能在中国的学校中生长?

      世界上可能是具素养的课程体系——IB课程,世界上可能是跨界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如何在普通的公立学校中合力生长?

      第一节“好的”课程是怎样的?003

      第二节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形态1:IB课程008

      第三节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形态2:现象教学017

      第四节中国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现实之路022

      第二章41>5,一个中西融合的课程结构

      在这样一个时代,仅仅在一个孤立的学科领域中教育学生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在情境中学习,学科界限联结各种学习,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将各个学科中学到的内容整合起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第一节“41”是什么?033

      第二节为什么是“41”?036

      第三节“1”的结构化设计038

      第四节成为“41”的教师046

      第三章自我认识:在探索世界中发现自我

      “自我认识”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自我,从个人的身体与器官出发,了解自己作为人的特点,探索情感、心智、信仰与价值观之间的奥秘,理解并尊重差异。

      第一节“自我认识”是什么?053

      第二节“自我认识”的项目结构056

      第三节“自我认识”项目群:以三年级“情绪和管理”主题为例060

      第四节“自我认识”中的学与教078

      第四章自我表达:在呈现自己中引发共鸣

      “自我表达”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情、艺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思想、观点,向外界传递和分享自我独特的信息,引起他人的共鸣。

      第一节“自我表达”是什么?087

      第二节“自我表达”的项目结构090

      第三节“自我表达”项目群:以一年级“肢体与语言”主题为例093

      第四节“自我表达”中的学与教111

      第五章自我组织:在中平衡自我与组织

      “自我组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联结自我与周围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理解学校、社区、社会等多种组织的运作、规则与功能,平衡自己的角色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自我组织”是什么?123

      第二节“自我组织”的项目结构126

      第三节“自我组织”项目群:以一年级“学校的生活”主题为例129

      第四节“自我组织”中的学与教145

      第六章身边科学:探究现象与预测未知

      “身边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自然科学,从研究“这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和“这是怎么发生的”出发,了解并预测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

      第一节“身边科学”是什么?157

      第二节“身边科学”的项目结构160

      第三节“身边科学”项目群:以二年级“多样的生命”主题为例163

      第四节“身边科学”中的学与教182

      第七章地球空间:保护资源与共享星球

      “地球空间”课程旨在让学生探究地球和他所在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

      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应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地球空间”是什么?195

      第二节“地球空间”的项目结构198

      第三节“地球空间”项目群:以四年级“灾害和援救”主题为例201

      第四节“地球空间”中的学与教220

      第八章技术工程:技术运用与持续发展

      “技术工程”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术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找到改进自己、改进他人和世界,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第一节“技术工程”是什么?235

      第二节“技术工程”的项目结构238

      第三节“技术工程”项目群:以一年级“简单机械”主题为例241

      第四节“技术工程”中的学与教258

      参考文献265

      后记269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上海市教育科研重大课题“‘零起点’政策背景下指向终身发展的儿童学习基础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培育研究”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学习基础素养三年来的理论探索与现场实践。作者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教学现状,选择立足学科、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学习素养的项目化学习探索,提炼了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的四个特征: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以及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创建了包括六个维度的项目设计框架,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时代性、本土化的特点;针对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给出了符合我国本土情况的大量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和辅助工具,并结合理论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点评。作者旨在清晰直白地回应:如何才能产生我们所期待的理想学习?本书至少在两个方面做了突破:第一,它处理了知识和素养在实践中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可以承载素养?作者在书中从对项目化学习的流程和要素的思考转移到对项目化学习背后的知识观、情境真实性的思考,对这些问题做了回应。第二,这本书跳出了就课堂论课堂的窠臼,将学习设计和课程设计进行了整合。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当前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所亟需,给广大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指导和支持。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