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书中自有
  • 大气污染治理政府间分担机制研究:以财税法为视野
图文详情

大气污染治理政府间分担机制研究:以财税法为视野

举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971454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30.70 6.4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8-05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6.85% (6842笔)
    好评率
    99.93%
    发货时间
    13.53小时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1201670526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文婷,山东青岛人。中央党校政法部讲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经济法专业,财税法方向)。维也纳靠前税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2011―2012年)。曾先后赴日本东京、德国慕尼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美国圣何塞交流学习。独立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学习时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

      目录
      目录导论:财税法是规范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突破口上篇大气污染治理的财税法视角章大气环境治理模式转型下的财政嵌入节迈向整体合作的大气环境治理格局一、三元模式:大气环境治理的集权、分权与合作二、分离困境:基于大气环境主体维度的现实分析三、整体合作:大气环境治理的模式转换与理性建构第二节大气环境合作治理中的政府主导责任一、政府主导大气环境治理的理论依据二、政府主导大气环境治理的具体展开三、政府主导大气环境治理的财政嵌入第三节公共财政嵌入大气环境治理的静态逻辑一、规制到治理:理念转型下的工具选择二、理财和治国:财政转型下的公共品性三、给付、激励与控权:环境财政之功能第四节财政分权嵌入大气环境治理的动态范式一、联邦主义下的大气环境与政府财政二、大气环境威权治理的中国实践三、大气环境民主治理的分权出路第二章中外治理大气污染的环境政策节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公共政策演进一、中国大气环境危机及风险特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变迁三、环境公共政策的演变逻辑与现状反思第二节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政治样态一、横向决策层治理大气污染的威权型二、纵向执行层治理大气污染的压力型三、府际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的协商型第三节域外治理大气污染的典型介绍一、联邦制国家典范:美国二、单一制国家代表:日本三、启示第三章财税法治理大气污染的法治逻辑节财税法治理大气污染的功能塑造逻辑一、“财税治污”的政策工具整合二、“财税治污”的主体关系优化三、“财税治污”的组织能力建设第二节财税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监管实施逻辑一、财政监督范畴的狭义与广义二、“大监管”语境下的大气污染治理第三节财税法治理大气污染的权责配置逻辑一、环境财政权责的语义内涵二、环境财政权责配置的理论依据三、大气环境财政权责的体系构造四、大气环境府际财政权责纠葛下篇府际治理大气污染的财税法路径第四章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立法规制路径节大气环境规制力的央地分配方案一、环境规制:两个焦点释疑二、合作型治理下大气环境规制重塑三、大气环境规制的央地关系审视第二节政府间大气环境合作治理的宪法化一、府际合作治理的合宪性证成二、府际权责关系的宪法规范三、府际权责关系的宪法实施第三节政府间大气环境协商治理的法治化一、迈向协商式的府际环境合作二、大气环境协商治理的立法创制第五章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财税体制建构节公共预算与控权型大气环境治理一、环保预算收支的立法控制二、环保预算过程的刚性约束三、环保预算结果的绩效评价四、环保预算流程的民主参与第二节税制改革与激励型大气环境治理一、环保税立法的直接规制二、生态化税制的间接引导三、优惠奖补的制度性回馈第三节地方财政与自主型大气环境治理一、地方财政自主的权力赋予二、地方财力保障的制度改进第四节财政监督与监管型大气环境治理第六章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财政分权改革节府际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的原则确立一、财权划分维度二、事权划分维度第二节府际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的具体展开一、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的路径选择二、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的机制构建第三节政府主导大气环境合作治理的角色塑造一、党的领导二、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三、责任制政府下的自主地方四、自治理念下的有效市场驱动五、环境伦理下的道德社会进步参考文献过有觉知的生活——代后记

      内容摘要
      转型时期的中国面临着环境治理与财政治理的双重课题,环境与财政并非接近割裂的客观存在,而系治理嵌入和制度倒逼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在静态层面上公共财政表现出治理工具转型、理财治国品性、环境善治功能等诸多制度优势,在动态层面上财政分权为破解当下中国非常不错型环境治理以及府际环境财政权责规范不足的僵局提供了突破口;另一方面,愈加恶化的大气污染危机倒逼着社会进步,政府负有环境治理的责任,财政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治理责任的必要手段,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政府间分担机制研究:以财税法为视野》以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为研究导向,基于领域法学的研究范式,从财政嵌入大气污染治理的内在机理出发,探寻和比较中外大气污染的环境政策,论证财税治理大气污染的法理逻辑,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的财税法路径,尝试从环境法与财税法的接轨视角,积极塑造合作型环境治理与现代化财税体制的理想格局。

      精彩内容
      序言拿到书稿,粗略翻阅,十分欣喜。严峻与严肃的问题以及清晰与理性的结论,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大气污染的出现是个新问题,财税法作为新兴学科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央地财权事权如何分担将决定该问题的最终解决效率。生态文明的本质追求是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和谐。人类思想家们的生态哲学思想以及生态观,为当代的我们提供了应对环境问题的思想资源,为生态文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现代世界可以说是一个被高度污染的世界,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尤其严重。世界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大气污染遍布我们周遭,时不时出现于我们眼前。对我们来说,在各种生态问题中,也许对雾霾带来的灾难性感受最深刻,对于治理雾霾的愿望也当然地最迫切。本书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可谓深得人心。沿着著作的逻辑,一路读下来,便有了许多想法,我愿意以此同作者交流,与读者探讨。人并不是世间的孤立存在物。从世界的归属来看,它并不仅仅属于人类。但是人类的行为常常是自作主张地张狂与不计后果。对世界资源的消耗,对环境资源的掠夺式使用,为了自己而忽略其他生命的情形,一直令那些先知先觉的圣哲忧虑,也令一切理性的人们羞愧。以人为中心,面对神,面对资本,面对权力,当然是对的;但面对世间万物,还固守人这一唯一中心的理论,则肯定是无知与狂妄。自工业革命以来,以物质增进作为对进步与否的判断标准实质上是选择了以人类为中心而形成的价值观。随着人类理性的进步,人们逐步觉醒。在本书中不难看出作者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以人类为中心”的一元价值观,并且助推这一觉醒的潮流。人类一直在创造历史。通过对大自然的计算性把握,人类更准确地知道了事物如何运行,还从中知道了如何将这些力量为己所用。1769年,蒸汽机被注册了。逐步地,工厂作业取代了手工业。尽管带来了很多困苦,但是没有这样大规模生产的新技术,就不可能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是20亿,到现在则是这个数字三倍多。然而同时,不断增长的工业化,让我们损失了很多美好,甚至使我们感到痛悔,且追悔莫及,悔之晚也。历史并非是抽象的,任何变化都是具体的。大部分历史是由人的选择和人的力量塑造的。大气污染的出现正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改善雾霾下的生存环境,这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超级难题。财税法对我而言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已有的法学常识告诉我,财税法牵涉央地之间的财权和事权分担,地方上固有的事,与当地人民更利害相关,中央所要求于人民的则范围未必一致,利益未必一律。囊中的历史知识叙述着央地集权或分权常因财税权力而起:中国是一个早熟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中央集权体制。这套制度保障了人类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内建立统一的国家,并得以长期维系,生生不息。事实上的演进并非如此顺理成章。秦代灭亡后,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便是,建立这样一个庞大的集权帝国注定会失败,谁也无法以合理的财政成本来维持帝国的统一。文景时期,进行了集权帝国的二次构建时期,不仅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还要通过财政制度的建设来压制地方的离心力,维护国家统一与中央的集权。中国大一统的观念是在汉武帝时期形成的,最后帝国模式取得了胜利,在这样的帝国中,央地关系必然是重中之重的焦点。本书花了大量篇幅研究央地政府如何分配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财权和事权。首先,它设定了这样一个前提,即政府应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责任主体。其次,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发现央地关系的变化是基于事权与财权的匹配而展开的。得出结论认为,研究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央地财权及事权配置不仅对解决该问题有所贡献,而且对促进当前央地关系的良性互动也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书的研究本身就是极有意义的。作序是件严肃的事。本书的基本逻辑是,大自然中出现了大气污染问题,当然需要政府主导并提供大气污染防治这一公共产品。此时,哪级政府以及怎样提供该产品成为问题之关键。央地政府在财权事权上的分担,就必须成为决定该产品效率的关键。就此,有不少本土的和外来的经验,而这些经验相对破碎。本书从财税法视角进行研究,对该具体问题施展相应的学科优势,提出了一套体系化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有益并成功的尝试。它从财税法视角和路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大气污染治理上的央地关系提供了一个财税法的理论模型,至为难得。初次见到本书作者,是在2015年年初我回到中央党校政法部任职之后。两年来,她的勤勉与成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真诚地期待她在烟火尘世中,能够抵御住大气污染,继续为大气污染的治理乃至更多领域的研究,做出更多的理论贡献,营造出自己学术与人生的新境界。卓泽渊,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2017年8月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