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谢岳书店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牛津欧洲史--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
  • ISBN:    978751156566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
  • ISBN:  978751156566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204.45 4.7折

定价 ¥438.7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7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1101377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肯尼思·O.摩根: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和奥里尔学院名誉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
      威廉·多伊尔: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法国历史研究学会理事。
      休·斯特罗恩: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历任格拉斯哥大学现代史教授、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战争史教授。
      罗伯特·格拉特利: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牛津大学历史教授,先后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金,以及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理事会奖。

      目录
      《牛津英国史》《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牛津第三帝国史》分别对应现代欧洲形成的四个节点:
      起始——蓬勃发展——矛盾激化——尾声
      《牛津英国史》:英国是欧洲步入近代化的先驱力量,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确立。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高峰,具有跨时代意义,此后资产阶级力量在欧洲各国普遍发展。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欧洲各个超级大国(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不可调和从而爆发战争,一战成为重大转折点,欧洲步入各种危机。
      《牛津第三帝国史》:纳粹德国的诞生是一战的遗留问题,民族主义蜕变为极权主义,并最终导致了二战。
      单本打透四大重大节点,全景展现现代欧洲的形成。

      内容摘要
      “牛津欧洲史”系列丛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策划推出,以其强大的学术资源和出版资源为依托,跨时代地集结了100多位国宝级院士作者,耗时40余年打造了这套牛津经典。
      《牛津英国史》翻开本书,看英国如何用1800年一步步崛起,又为何在100年内迅速衰落!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全景式重现大革命的波谲云诡,沉浸式体验大转折的瞬息万变。
      翻开本书,置身18世纪的法国,感受法国大革命的惊心动魄。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翻开本书,你将看到一部全景式一战史诗:不只是杀戮之战,更是女性平权之战、殖民地觉醒之战、新思想解放之战!
      《牛津第三帝国史》翻开本书,看普通民众如何民众们被恐惧操控,被仇恨煽动,自愿成为希特勒的刽子手。

      精彩内容
      《牛津英国史》工业化的影响是渐进的、相对的。这场革命,只是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才突显出来,“革命”的概念,对英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英国人对这个词感到不寒而栗……(历史学家)需要平衡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和当时的意义。前者引导我们去关注工业变革,即在不起眼的工厂里开发的新工艺;后者让我们了解:在工业时代之前,削弱统治阶级势力的过程是多么缓慢,而在科学时代,宗教势力是多么顽固。大约在1830年左右,人们才意识到了实质性和永久性的工业变革;又过了20年,中产阶级才开始相信:工业革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p386,第八章,革命与法治《牛津法国大革命史》所有农村女孩和妇女都没有鞋袜,而农夫的脚上既没有木鞋也没有长袜。这是足以撼动国家繁荣根基的贫困……即便是在最好的年景里,贫困者——这里指那些没有工作或者没有保障的人——也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即800万人……大多数贫困者都是老弱病残,其家庭也无法供养他们,而随着人口增长,许多壮年劳动力也很难找到工作或维持生计,在18世纪的法国,物价上涨速度是工资上涨速度的3倍。
      有不少人曾因为一段时间的家仆工作而目睹过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他们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在意识到自己永远进入不了那个世界时,他们对那一切的感受会更加强烈——或许只有做小偷能够“进入”那个世界了。
      他们同样几乎没有机会进入技术工匠的圈子。大多数的生意都是严密组织、独家经营,只聘用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和贸易集中地区的本地人。
      ——p14,第一章,路易十六时期的法国《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7年,俄罗斯妇女劳工已达到全国劳工总人数的40%以上。至1918年,法国军工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从业者是女性。大战伊始,德国克虏伯公司雇用了2000~3000名女性从事军火生产,1918年1月后则飙升至2.8万人。同年,英国劳工妇女人数几乎有500万,但战前仅有100万。可供妇女们选择的岗位层出不穷,金属加工及军火制造领域尤其如此,整个气象为之一变。因为12小时工作下的繁重劳动,常年与TNT一类可产生毒性黄疸(致英国女性皮肤变黄的一种病症)的化学物质打交道,加上潜在的爆炸危险,可以说女性工作的危险系数和劳作强度,与男性不分上下。……随着战争的结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再拥有战时的职位和薪水。然而,对数以百万在战争中帮助维持国家稳定的女性来说,这段经历给她们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p170,第十一章,女性在战争中的角色《牛津第三帝国史》3月29日(星期日),德国举国上下似乎都在户外奔走、欢呼、庆祝,当然也包括投票。白天,两艘齐柏林飞艇飞过帝国上空并抛撒传单,上写:“投票给元首。”到了黎明时分,“从东方飞来”的这两艘飞艇抵达莱茵兰。早在几周前,帝国就应该通过这样的选举使莱茵兰的军事化合法化。飞艇上的一名电台记者描述称,飞艇飞过“古老的帝国之城”亚琛和科隆上空时,挂在降落伞上的国旗飘向地面。而下方,正是科布伦茨的“德意志之角”纪念碑。当时,年轻人正在那里围成一个圆圈,并在中间摆出一个叉号造型,代表投票给希特勒。接着,飞艇来到法兰克福,继续飞行,经过“一段高速公路,它就像一条白色丝带一样穿过美丽的风景”。飞艇上的气氛很轻松,机组人员都已投票:一切都做得合法合规。选举委员会成员握手宣誓就职;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投票的保密性,他们专门设了一间投票室和一个投票箱:“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地面与空中之间进行空中飞行投票。”——p82,第三章,选举、公民投票与节日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