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轩天书店
  • 行政法教义学:体系与方法
图文详情

行政法教义学:体系与方法

举报

闪电发货·正版保障·假一赔十·电子发票·七天退换无忧

  • 作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ISBN:    978730133726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ISBN:  978730133726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65.78 7.5折

定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当日发16点前付款,当日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2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79.82% (243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14.49小时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1679489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旨在向大学一线汉语教师介绍,在海外的汉语课堂中,如何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将中国文化教给学生。全书分为“文化视野”“文化实践”“文化产物”三大章,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用性:作品中的文化选题和教学设计均来来自作者的一线汉语课堂教学,经过了真实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检验,有很强的实用性;2)针对性:作品中的文化选题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方式,在选题确定、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等各个环节都有很强的针对性;3)立体性:作品中的单篇稿件,既有作者精心总结的教学设计,又有案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等,是一部立体的资源型的作品。
      适用对象是所有正在或者即将开展中国文化教学的一线汉语教师,包括但不限于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即将赴海外工作的国家汉办公派教师、志愿者教师,中国大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中国文化教学爱好者等。


      作者简介
      陈越峰等----------------------------陈越峰,上海市“曙光学者”,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行政法、网络法、都市法。讲授行政法学、行政救济法、行政法案例研习等课程。主持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中国城市规划法治构造》,编著《大陆法系判例:制度·方法》《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理论·实践》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环球法律评论》《学术月刊》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行政法学三十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目录
      导论 判例研究的体系图景与方法自觉// 
      一、 判例研究的制度价值// 
      二、 判例研究的基本范式// 
      三、 判例研究的体系观念// 
      四、 判例研究的方法要旨// 


      Ⅰ行政法教义学的体系与方法

      中国行政法(释义)学的本土生成// 
      一、 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二、 “行政行为”作为法学概念的源流// 
      三、 “(具体)行政行为”作为法律概念及其解释// 
      四、 “具体—抽象”框架的舍弃与释义思路的厘清// 
      五、 “行政行为”作为法学概念的功能再造// 
      六、 行政法(释义)学的本土生成路径及其启示// 


      公报案例对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客观影响//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分析角度// 
      二、 公报案例的判决思路// 
      三、 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选取// 
      四、 以往下级法院判决的动向// 
      五、 其后下级法院判决的发展// 
      六、 公报案例的客观影响// 


      Ⅱ行政法的法源与基本原则

      行政惯例的认定与审查// 
      一、 引言// 
      二、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52号之评析// 
      三、 行政惯例认定要件之厘清// 
      四、 行政惯例审查规则之完善// 
      五、 结语// 


      公正适当裁量中的“相关考虑”// 
      一、 问题的引出// 
      二、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71号的裁判思路及其反思// 
      三、 “相关考虑”的内容确定// 
      四、 “相关考虑”的审查// 
      五、 结语// 


      信赖利益保护中的利益衡量方法// 
      一、 问题的引出:信赖利益是否值得保护// 
      二、 案例评析:个案中的利益衡量// 
      三、 案件重析:利益衡量方法的应用// 
      四、 结语// 


      Ⅲ行 政 主 体

      行政协议中行政主体资格的审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裁判思路在释义学框架内的检视// 
      三、 行政主体资格瑕疵的案型及裁判// 
      四、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中行政主体资格的审查// 
      五、 “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再解释// 
      六、 结语// 


      私主体瑕疵的行政协议效力判断//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进路// 
      二、 私主体瑕疵对征收补偿协议效力影响的认定分歧// 
      三、 抉择两难:在各有利弊的“无效”与“有效”之间// 
      四、 揭开面纱:作为行政协议的征收补偿协议及其效力判断// 
      五、 结语// 


      私人参与行政的法律后果解释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5号的裁判思路及其反思// 
      三、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5号私人参与行政样态的厘正// 
      四、 私人基于行政行为执行行政任务的法律后果 // 
      五、 结语// 


      Ⅳ行 政 活 动

      “咨询”: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否定认定// 
      一、 咨询:排除受案范围的另一概念工具// 
      二、 咨询的表现形式// 
      三、 咨询在法释义学上的判断标准// 
      四、 司法政策引导下的咨询// 
      五、 结语// 


      行政奖励的承诺与审查// 
      一、 引论:招商引资中拒绝兑现承诺奖励的问题// 
      二、 拒绝兑现行政奖励案件中的“依约裁判”思路及其问题// 
      三、 行政奖励的承诺与法之拘束// 
      四、 行政奖励的合法性审查// 
      五、 结语// 


      可诉信访行为的判断标准//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3号评释:“五要件”审查标准的提出// 
      三、 对“五要件”审查标准的体系反思// 
      四、 特定信访行为的可诉例外// 
      五、 结语// 


      “程序性行政行为”的体系扰动及排除//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引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69号裁判评析// 
      三、 “程序性行政行为”的体系扰动// 
      四、 过程性行为例外可诉标准的体系检视// 
      五、 余论// 


      Ⅴ行 政 诉 讼

      多元利益下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的判断//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法律关系作为分析工具// 
      三、 整体思维下的原告资格判断// 
      四、 结论// 


      高校学位授予要件设定的司法审查标准及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角度// 
      二、 判例的最新体现:武华玉案中“不抵触”审查标准的提出// 
      三、 判例的最初体现:田永案中“不违法”审查标准的确立// 
      四、 判例的重要发展:褚玥案中“不违法”审查标准的
      延续与变化// 
      五、 司法审查提供的思路及其意义// 


      撤销授予学位决定的司法审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于艳茹案的裁判概要// 
      三、 实体要件:是否构成《学位条例》第17条规定之要件// 
      四、 程序要件:基于正当程序原则的展开// 
      五、 结语// 


      “滥用职权”的行政法释义建构// 
      一、 立法上的模糊及学理释义纷争// 
      二、 主观方面之一:合法目的// 
      三、 主观方面之二:相关性// 
      四、 客观方面:行为结果// 
      五、 “滥用职权”释义学建构的体系性反思:主观过错说// 


      论情况判决的司法适用//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情况判决的适用难题// 
      三、 情况判决司法适用的判断与表现// 
      四、 情况判决中利益衡量方法的运用// 
      五、 结语// 


      附录本书部分章节发表信息// 


      跋//

      内容摘要
      本书以判例研究的体系图景与方法自觉为主线,将行政法教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呈现,内容贯穿体系与方法、法源与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活动、行政诉讼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行政法教义学研究著作,可作为法学研习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参考。
      本书主要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探索和观点:在行政法教义学的本土生成、判例的效力、比例原则的“相关考虑”构造、信赖保护原则的利益衡量方法、 行政协议主体资格、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与“咨询”的界分、可诉信访行为认定、“程序性行政行为”概念的体系排除、“滥用职权”概念的认定等方面,均以行政法教义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定创见,从而开始形成行政法教义学的初步体系框架。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之际,行政法的解释和适用开始成为研究和实践的重心所在。本书以行政法教义学的体系与方法为主题,对法科学子的行政法研习有参考价值,对法院、检察院、政府法制部门等机关的实务研究也将有一定的启发。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主编推荐
      本书以判例研究的体系图景与方法自觉为主线,将行政法教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呈现,内容贯穿体系与方法、法源与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活动、行政诉讼等。
      本书再行政法教义学的本土生成、判例的效力、比例原则的“相关考虑”构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对法科学子的行政法研习有参考价值,对法院、检察院、政府法制部门等机关的实务研究也将有一定启发。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