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轩天书店
  •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安徽卷·大书分卷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安徽卷·大书分卷

举报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1904716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370.66 4.8折

定价 ¥78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20

    数量
    库存9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11766640
      商品描述:
      目录
      概述凡例《王华买爹》(淮河琴书)《前后七国》(淮北大鼓)淮北大鼓《前七国》淮北大鼓《后七国》《大红袍》(安徽评书)安徽评书《大红袍·人仕》安徽评书《大红袍·斗严》后记

      内容摘要
      安徽省承东启西、襟淮带江,历来是文化重镇、艺术之邦。战国时,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文化对安徽影响甚为深远。三国之初,孙吴开发山越(今皖南山区),吴越文化得以传入。两宋之交,金兵入侵,宋室南渡,中原文化再次南下。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交融衍化,对安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安徽曲艺萌芽于先秦,形成于隋唐,盛于明清,至今仍延续不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数十个曲种,积累了数以千计的曲目和书目。20世纪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商定编撰《中国曲艺志》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至2006年,《中国曲艺志·安徽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安徽卷》相继出版,这是对安徽曲种进行大规模梳理和系统研究的权威成果。经《中国曲艺志》编撰委员会专家鉴定,确定安徽各地形成的曲种共有42种,其中1949年前形成的曲种共有37种。安徽各曲种经常演出的曲(书)目共有911部(篇、段),其中可供说唱在五场以上的长篇计201部,一场至五场的中篇计182部,短篇的书帽、篇子等计528段。其中传统曲(书)目计644部,占总数的70%。受地理环境、方言区域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南北曲种差异很大。一些大的曲种,如大鼓、琴书、坠子等主要分布在淮北地区,说唱书目也以长篇大书为主。一些中小篇书目,则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和江南一带,说唱曲(书)目都以中短篇为主。为了更好地反映安徽曲艺的全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安徽卷》分为“大书卷”和“综合卷”两卷,“大书卷”收录安徽曲种代表性艺人的长篇大书,“综合卷”则力争将1949年之前形成的安徽曲种收齐补全,努力将安徽曲艺的全貌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按照《大系》择优选篇的编纂理念,本卷收录了三部大书:淮河琴书《王华买爹》、淮北大鼓《前后七国》、安徽评书《大红袍》。其中淮河琴书《王华买爹》、淮北大鼓《前后七国》两部大书出自淮北地区的宿州市,安徽评书《大红袍》采集自芜湖市。淮河琴书,流传于淮河两岸,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据考,清宜统二年(1910)山东郭城零书艺人于振林举家来萧县落户,琴书得以在萧县流传,并逐渐扩散到砀山、有县、泗县一带。阜阳地区琴书由河南永城县艺人邵元振传入,传承人有孟兆兴、孟献在等。蚌埠因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曲艺唱家逐渐云集。民国三十三年(194)),琴书艺人吴宗标来蚌埠定居,他吐字口齿清晰,说唱出音圆润,又善于刻画书中人物,因此深受听众喜爱,名声大振。高成富12岁时拜琴书艺人陆邦勇为师,陆邦勇与吴宗标为同门师兄弟,吴为师兄。琴书在流传过程中,形成南北两派,北派“柴门”,风格粗犷豪放,声调激昂;南派“儒门”,曲词文雅,委婉清丽。高成富为“柴门”十九世传人。淮北大鼓,形成于淮北,流布安徽全省,其特点是演员击鼓板说唱,无丝弦乐器伴奏。据艺人口传,淮北大鼓为淮北本地曲种,流传较早。清代中叶,淮北发生水灾,灾民就打鼓卖唱,逃荒到江南乞食。清光绪十六年(1890)鲁东艺人来萧县传唱犁铧大鼓,萧县人傅怀森习唱犁铧大鼓后,与当地流行的木板大鼓合唱。犁铧大鼓与木板大鼓除手执手板不同外,唱念和鼓点几乎相同,不久犁铧大鼓与木板大鼓合二为一,经过语言磨合和融入当地俗曲,淮北大鼓逐渐演变为安徽的主要曲种。淮北大鼓在安徽流传很快,遍布全省,并形成多个流派,各有师承,但各派艺人所用的字辈则是统一的。《前后七国》的演唱者周明汉是被称为“淮河两岸一声雷”的著名大鼓艺人李元同的学生,属明字辈。评书何时流传于安徽,前人少有著录。据传,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说书艺人柳敬亭(原名曹逢春)来盱眙学习说书三年,然后沿途说书到江南宣城,改名换姓,以说书为生,不久便成为评书大家。清代说书艺人现可知者为萧县的许伟,他于光绪十六年(1890)在城关黉学金桥书场说《三国志评话》。民国时期,安徽评书艺术进入鼎盛,曾出现文人从艺的现象。阜南县评书艺人周金鹏毕业于金陵大学外文系。阜阳评书艺人康亚东,幼读诗书,高中毕业。颍上县评书艺人李瑞生,出身于富豪之家,读书塾十余年。他们说的不少书目为本人创作。评书《大红袍》的演唱者张奉林,幼学京剧,后学曲艺,他在南京拜人称“江北四大鼓王”之一的高德标为师兄,入“柴门”,排字第十七位“教字辈”。民国期间鼓书艺人往往兼说评书,民间称为“评鼓艺人”。张奉林从高德标处学得评书《大红袍》《小红袍》,由于他是东北人氏,又有京剧、相声基础,形成独具一格的“国语”评书,建国前后张奉林以一部《大红袍》巡演于南京、上海、合肥等地,场场爆满。

      精彩内容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安徽卷·大书分卷》收录了三部大书:淮河琴书《王华买爹》、淮北大鼓《前后七国》、安徽评书《大红袍》。其中淮河琴书《王华买爹》、淮北大鼓《前后七国》两部大书出自淮北地区的宿州市,安徽评书《大红袍》采集自芜湖市。《王华买爹》是长篇琴书《回龙传》中的一段。淮北大鼓《前后七国》讲述了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的故事。评书《大红袍》以海瑞与严嵩集团的斗争为主线,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诸如权奸的重利盘剥,豪绅的鱼肉百姓,匪患的肆虐横行等社会问题。内容无政治导向问题,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取向,格调积极向上,符合出版要求。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