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夏三县 编;陈小开;蒋周兴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2023-11 / 其他
售价 ¥ 85.80
品相 九品品相描述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7-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车内环境与健康安全
本书主要从环保、健康、安全角度,围绕车舱或车厢开展车内环境与健康安全研究,具体内容分为车内环境品质、车内环境健康与车内环境安全等三个方面。本书系统介绍了车内环境污染的定义与种类、监测与分析、预测与衰减、评价与控制技术,车内污染对驾乘人员的健康危害,晕车的影响因子、原因及其控方法,车舱热污染与热舒适的影响因子及其改善技术,车内绿环保材料、空气净化器与生态产品技术,火灾、水灾、强风、碰撞、酒驾、超速、超载、误作、地震、脱轨、刹车失灵、追尾、爆胎、污染中毒、腐蚀、生锈、严寒气候、冰雪路滑与高温中暑等因素引起的车内危害问题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运营、乘坐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车内环境与健康安全问题及其注意事项、智能监测与控措施。 精彩内容: 2.交通车辆发展现状20世纪工程成非凡,美国工程院与27个专业工程协会对工程成排名,其中汽车排名第2位。据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截至2022年底,机动车与汽车保有量各为4.17亿辆与3.19亿辆、机动车与汽车驾驶人各是5.02亿与4.64亿;有84个城市的汽车gt;100万辆,39个城市gt;200万辆,21个城市gt;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与上海都gt;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与纯各为 1310万辆与1045万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政策的支持,我国新能源车与智能车取得了很大进步。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量的50%;全球智能车市场规模自2016年开始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预计2030年将超过2000万辆。依据统计局与交通运输部的数据,20172022年我国的运营车辆数量变化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知民用与私人汽车、铁路货车、轨道交通车数量逐年递增明显。
章 绪论
1.1 车辆与环境发展简介
1.1.1 车辆的发展与现状
1.1.2 车辆的定义与分类
1.1.3 车辆的构造与组成
1.1.4 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1.2 车内环境与健康安全问题
1.2.1 车内环境品质
1.2.2 车内环境健康
1.2.3 车内环境安全
1.3 ehsv相关问题及其管控
1.3.1 外相关标准
1.3.2 相关学科及交关联
1.3.3 相关组织与评价管理
1.3.4 控措施与展望
第2章 车内污染的认识与健康危害
2.1 车内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2.1.1 常规分类与概念
2.1.2 车内污染分类新方法与新定义
2.2 车内污染的来源与组成
2.2.1 车内烟粒污染
2.2.2 车内非烟粒污染
2.3 车内污染及晕车的危害
2.3.1 气体与异味危害
2.3.2 颗粒物与气溶胶危害
2.3.3 石棉与微生物危害
2.3.4 尾气与烟雾危害
2.3.5 物理污染危害
2.3.6 晕车的原因及危害
2.4 结论
第3章 车内环境调查分析
3.1 车内有害气体与异味
3.1.1 hcho与voc污染
3.1.2 co2与co污染
3.1.3 nh3与rn污染
3.1.4 s02/03/ash3与nox污染
3.1.5 难闻气味与异味
3.2 车内颗粒物与微生物
3.2.1 颗粒物污染
3.2.2 无机元素与炭黑
3.2.3 微生物污染
3.3 车内燃烧污染与烟雾
3.3.1 尾气与烟气中毒
3.3.2 公交车突发火灾
3.3.3 环境烟雾
3.3.4 雾
3.4 车内物理环境品质调查
3.4.1 噪声与振动
3.4.2 光环境
3.4.3 电磁辐
3.4.4 热环境与微气候
3.5 车舱舒适与健康
3.5.1 座椅环境健康
3.5.2 车舱环境舒适
3.5.3 全球晕车现状调查
3.6 结论
第4章 车内环境与健康评价
4.1 环境品质客观评价
4.1.1 评价程序与计算方法
4.1.2 汽车ieq评价结果
4.1.3 列车ieq评价结果
4.2 环境品质主观评价
4.2.1 汽车舱内气味主观评价
4.2.2 车内空气品质主观评价
4.2.3 公交车内环境噪声主观评价
4.3 环境品质综合评价
4.3.1 车内气味异味综合评价
4.3.2 自动驾驶车内乘坐舒适评估
4.3.3 车内有害污染综合评价
4.4 车舱健康与安全评估
4.4.1 车内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4.4.2 健康汽车评价
4.4.3 车内司机身体健康评估
4.4.4 车舱安全评价
4.5 车内环境模拟评价
4.5.1 车内微气候与hcho模拟评价
4.5.2 列车舱内火灾模拟评估
4.5.3 轿车内风速与co,模拟评价
4.6 结论
第5章 车内环境污染影响因子
5.1 舱室有害气体
5.1.1 车辆特征因子
5.1.2 运行因子
5.1.3 环境与行为因子
5.1.4 影响因子特征分析
5.2 舱室颗粒物与微生物
5.2.1 不同城市的差异
5.2.2 车辆类型的影响
5.2.3 采样位置与时间的差异
5.2.4 行驶路线的影响
5.3 舱室物理环境污染
5.3.1 噪声影响因子
5.3.2 振动影响因子
5.3.3 热污染与中暑影响因子
5.3.4 电磁辐影响因子
5.3.5 光环境影响因子
5.4 结论
第6章 车内环境热舒适与改善
6.1 舱室传热与人体舒适调节
6.1.1 传热分析与计算
6.1.2 热舒适影响参数
6.1.3 人体热舒适调控
6.2 车内热舒适调查与评价
6.2.1 调查与评价方法
6.2.2 调查与评价结果
6.3 数值模拟模型与计算
6.3.1 模拟理论与三维模型
6.3.2 边界条件与参数设置
6.3.3 网格划分与无关分析
6.4 车内热舒适数值模拟结果
6.4.1 送风速度对舱室空气流速的影响
6.4.2 送风温度对舱室温度场的影响
6.4.3 送风角度对舱室风速场的影响
6.4.4 送风速度对车内热舒适的影响
6.4.5 送风温度对车内热舒适的影响
6.5 车内热舒适改善措施与技术
6.5.1 舱室通风空调措施
6.5.2 相变材料调控技术
6.6 结论
第7章 车内有害气体预测与净化
7.1 舱室有害气体浓度预测
7.1.1 车内voc浓度预测分析方法
7.1.2 车内voc浓度随车龄衰减预测
7.1.3 车内voc浓度随温度上升预测
7.1.4 车内c02污染浓度预测
7.2 舱室有害气体污染净化措施
7.2.1 通风空调净化技术
7.2.2 生态材料与绿制造技术
7.2.3 空气净化器技术
7.2.4 纳米光催化技术
7.2.5 等离子与热催化技术
7.3 结论
第8章 车内颗粒物与微生物控
8.1 车内颗粒物污染
8.1.1 汽车舱内颗粒物模拟
8.1.2 清洁卫生控制措施
8.1.3 空调与通风净化
8.1.4 车载空气净化器控制
8.2 车内微生物
8.2.1 病毒扩散与传播模拟
8.2.2 使用净化器与消毒机控制
……
第9章车舱安全与健康危害控制
附录
附录1车辆及舱室环境图
附录2外部分 ehsv相关标准名录
附录3英文缩写词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