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编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2011-01 / 平装
售价 ¥ 2.00
品相 九品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08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
一个经过重新调整的中国,更好地结合其天生具有的劳动力优势,不仅将会成为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而且也会发展得更快,同时更加不可能发生崩溃,由此它会成为世界增长的一个更好的发动机。
虽然美国和中国不是盟国,虽然各种复杂问题使这两个国家具有分歧,但他们既不是敌人也不是命中注定会成为敌人。铭记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在这两支军队在其他领域互为防范时,他们也可能会恰好发现彼此在某种情景下可以一起开展工作。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世界对中国的力量、对它在今天的国际重?性,以及对它的年复一年不断增长的影响的感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现在通常会做出这种表述,即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那么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会得到有效应对。总之,中国的“崛起”比预期要来得更快。
C.弗雷德·伯格斯坦 自1981年国际经济研究所创办以来,伯格斯坦一直任该所所长,1997~2005年的8年间,他是世界上被引用率最高的智库经济学家。同时,他被《诚实投资的价值》杂志评为“谁真正影响市场”的前50人之一,被《今日美国》报评为改变人们生活的10人之一。 伯格斯坦1967~1971年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亨利·基辛格的助理,负责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协调工作。1977~1981年,任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部长助理。1980~1981年,任负责货币政策的副部长。在1993~1995年的APEC论坛上,伯格斯坦任名人小组主席并负责起草了三大报告,其中“2010~2020年区域间自由贸易和开放贸易”报告被1993年和1994年APEC高峰论坛所采用。 查尔斯·弗里曼 中文名傅立民(本书统用此名——译者注),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傅立民讲席的主席。傅立民讲席是由傅立民基金会为推动中国研究以及促进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理解而创设的。傅立民本人与这个基金无任何关系。他集中关注大中华地区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革,以及美中关系,尤其关注经济与贸易事务。傅立民是在担任“中国法律业务联理”(China Alliance)常务董事两年以后加入CSIS的。“中国法律业务联理”是美国与加拿大四家律师事务所开展协作的一个机构,它为客户在中国开展贸易与投资、了解美国政府对华战略等提供咨询服务。 在2002年早期至2005年下半年,傅立民曾任中国事务方面的美国贸易代表助理,是美国首席中国贸易谈判代表。他在形成关于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整体贸易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助理期间,他见证了美国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全球贸易框架中的各种努力,并为解决广泛的市场准入问题及其他贸易问题,代表美国与中国进行了谈判。 尼古拉斯·R.拉迪 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深专家。拉迪于1968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75年在密歇根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5~1983年,曾任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1983~1995年,供职于华盛顿大学,并任该校亨利·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院长。1984~1989年,任中国项目的主席。1995~2003年,任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高级研究员。1997~2000年,兼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与金融专业的Frederick Frank讲座教授。2003年3月,拉迪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加入国际经济研究所。 拉迪还是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中国季刊》、《亚洲商业杂志》、《中国评论》和《中国经济评论》的编委。 拉迪的主要著作有:《美国——台湾自由贸易协定展望》(与丹尼尔·罗斯合著,2004年版);《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布鲁金斯学会,2002年版);《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布鲁金斯学会,1998年版) 德里克·J.米切尔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国际安全部高级研究员,负责与亚洲相关的国际安全问题研究。米切尔在弗莱彻大学获得法律和外交硕士学位,并在中国南京大学学习两年中文,成为东亚安全问题的记者和电视评论家。1986~1988年,任职于爱德华·M.肯尼迪参议员办公室。1988~1989年,任台湾《中国邮报》的编辑和记者。1993~1997年,担任华盛顿国家民主研究所国际事务部高级职员,负责亚洲和苏联相关问题的研究。米切尔推动和引导了该研究、所加强对亚洲的长期研究,并致力于美国、缅甸、柬埔寨、格鲁吉亚、巴基斯坦和泰国的民主发展课题研究。1997~2001年,米切尔进入五角大楼,任美国国防部长特别助理,负责亚洲和太平洋事务。米切尔是美国国防部出版的“1998年东亚战略报告”的主笔之一,于2001年荣获美国国防部颁发的“杰出公共服务奖”。2001年,米切尔加入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序言导演第一章:中国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挑战中国发出的全面挑战中国在贸易方面的挑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方面的挑战中国在能源方面的挑战中国在外援方面的挑战对全球产生的影响应对中国挑战的新方式结论第二章:中国对其未来的各种论争决策型知识分子的作用当前的动态重新评价改革针对发展的论争政策回应对民主的论争称一称官方路线的分量外交政策:和平崛起还是民族主义的崛起处在论争之中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整合展望第三章: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中国政治改革的演进:有用民主、增量民主、以及风格独特的民主理论联系实际依法行政:一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方法推进党内民主继续奉行“多党合作”基层不断扩大的民主和开放深圳:一个“政治特区”?言辞与现实持续存在的对党的支持结论与建议第四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否处于中央的主导之下从权力下放到权力再集中20世纪80年代的权力下放20世纪90年代早期到中期的权力再集中的尝试造成中央与地方摩擦的现时因素发展才是硬道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和个人的所得收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何对关键政策造成影响环境政策知识产权政策消费者/产品安全政策劳动和贸易法对于胡和温来说这意味着什么中央正在采取的措施与美国的关系以及政策建议第五章:中国的腐败:危机还是常态腐败已经升至平稳“地方上的盗贼统治”的威胁党面临考验对腐败原因的讨论与腐败作斗争——中国撤出了吗结论与建议第六章:中国可持续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根源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再研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对消费拉动的增长方式的提倡财政政策金融改革汇率政策价格政策中国对消费拉动的增长的追求财政政策金融改革汇率政策价格政策乐观还是悲观第七章:中国的发展对能源造成的影响中国能源需求的变化投资带动的能源奇迹能源价格与环境成本土地与建设资本与合并对地方以及全球的影响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就业、收入与增长对国际商务活动造成的冲击国内反应对整体宏观调整的关系中国经济调整的能源之路结论与政策议程能源安全与角色的变化无常气候变化第八章:美国为什么要关心台湾大陆为什么关心台湾美国一直以来为什么关心台湾美国为什么仍要关心台湾美国支持的限度应对台湾僵局的非传统方式今天美国应该如何看待台湾第九章: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中国对其军事需求的评估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支柱1:新型武器装备、技术,以及战力的研制、采购、获取和部署支柱2:制度和体制改革支柱3:新作战理论的形成中国军事现代化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人民解放军未来的现代化美国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反应第十章:中国与世界中国外交政策背后的目的和原则的演化中国外交政策中的软实力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关系大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和欧洲邻国发展中世界中国对国际体制的影响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对美国的意义第十一章:结语参考文献重要词汇英汉对照顾问委员会会致谢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