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橙微书屋
  • 优雅变老的艺术 美好生活的小哲学 索恩丛书 奥特弗里德赫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正版 生活哲学 运动 学习 爱笑 热销

优雅变老的艺术 美好生活的小哲学 索恩丛书 奥特弗里德赫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正版 生活哲学 运动 学习 爱笑 热销

举报

978752017949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ISBN:  978752017949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售价 38.95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15

    数量
    库存8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639032847032
      商品描述:
      * 所有生物都会变老,而只有人思考变老这件事 * 生活是一门艺术,包含变老的艺术,最终也包含死亡的艺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老年伦理的黄金法则 * 优雅变老的四个L诀窍:Laufen(运动),Lernen(学习),Lieben(爱),Lachen(笑)    书名:优雅变老的艺术:美好生活的小哲学   作者:[德]奥特弗里德·赫费(Otfried Höffe)/著 靳慧明/译   定价:49.00元   装帧:精装   开本:787×1092mm  1/32开   字数:91千字 页数:208页   ISBN:978752017949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作为“德国老龄化”跨学科研究小组的成员,奥特弗里德·赫费看到了世界上许多不同文化所蕴含的生活智慧,认为和“保持年轻”一样,“变老”也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如何步入收获的岁月,如何最终挥别人生。赫费纠正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老龄化社会的表述不见得总是准确的;人不是因高龄而死,而是死在高龄时,因而以治愈为目标来要求老年医学是不合适的……他反对在老年问题中任由经济因素主导一切,反对老年人和变老普遍的负面形象,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人们对抗高龄时的衰弱,获得安宁,积累身体、精神、社会和情感资本的实用建议,因为经验向我们证明:人们应对变老的力量见于自身,也源于自身。 ■关于如何尽可能有尊严地、快乐地变老,作者在这本充满智慧的精练的小书中引经据典,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实用的建议,以及经济、法律和社会方面的提示。 ——亨德里克·维尔纳(Hendrik Werner),《威悉信使报》(Weser Kurier) ■赫费的《优雅变老的艺术》全面回顾了历史上有关这个主题的哲学讨论,由此得出我们应构建一种老年的生活艺术,它不是某种小聪明,而是我们应培养的明智的习惯。 ——汉斯-彼得·库尼什(Hans-Peter Kunisch),《哲学杂志》(Philosophie Magazin)        本书讨论的是人步入老年、面对衰老的问题。作者奥特弗里德·霍夫(Otfried H?ffe)从经济、社会、哲学、医学和法律等方方面面叩问人如何才能有尊严地变老。作为“德国老龄化”跨学科研究小组的成员,霍夫看到了世界上许多不同文化所蕴涵的生活智慧,认为和“保持年轻”一样,“变老”也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如何步入收获的岁月,如何最终挥别人生。霍夫纠正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老龄化社会的表述不见得总是准确的;人不是因高龄而死,而是死在高龄时,因而用治愈为目标来要求老年医学是不合适的……他反对在老年问题中任由经济因素主导一切,反对老年人和变老普遍的负面形象,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人们对抗高龄时的衰弱,获得安宁,积累身体、精神、社会和情感资本的实用建议,因为经验向我们证明:人们应对变老的力量见于自身,也源于自身。  [德]奥特弗里德·赫费(Otfried Höffe),生于1943年,为海德堡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Leopoldina)成员,伦理学、社会学、法哲学教授,先后任教于杜伊斯堡大学、弗赖堡大学和图宾根大学等,在图宾根大学成立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并担任负责人至今,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名誉教授。2002年荣获巴伐利亚文学奖。2009~2015年担任瑞士人类医学国家伦理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康德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认识论,部分著作已出版中文译本。 靳慧明,女,1974年生于黑龙江省嘉荫县,1992~1996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96~2003年于北京某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2009~2012年于德国FH Münster企业管理专业学习。目前为德国法院指定的宣誓翻译。译有《掘墓人: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个冬天》《爸爸要结婚》《扫烟囱的男孩儿》等。  前言/001 第一章理论初览/001 又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了/001 与“经济优先”抗衡/003 三种老年哲学学说/007 亚里士-欧-克拉底(Arist-o-crates):哲学与医学的合作/010 呼唤医学伦理/014 纲要/017 第二章与老年人的负面形象抗衡/020 形象而不是刻板印象/020 两个极端:赞美晚年vs贬损晚年/022 早期历史/025 希腊医学/034 从弗朗西斯·培根到帕布罗·卡萨尔斯/035 其他文化一瞥/039 第三章“老龄化社会”还是“赢得的时光”?/044 不断提高的预期寿命/046 按日历划分人生阶段值得推敲/052 持久的活力/054 有益于老年人的学说/058 第四章社会政治的任务/060 社会伦理指导原则/060 改变职业领域/061 新的教育领域/066 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空间/067 第五章老年艺术的典范/070 西塞罗:早期老年研究/070 插曲:莎士比亚、歌德和黑格尔/074 阿图尔·叔本华:灰暗中的喜悦/077 雅各布·格林:变老的快乐/081 恩斯特·布洛赫:收获的季节/084 本真:即使到了晚年也要“做自己”/086 第六章有尊严地、愉快地变老/090 变老是要学习的/090 生活智者的建议:“四个L”/093 社会伦理要求/098 老年伦理的黄金法则/104 其他老年学原则/107 学习过程的模式/108 第七章高龄老人:老年医学中的老年艺术/115 自尊、自主、开创性地变老/115 多方面的帮助/119 老年不是一种疾病,老年医学是生活的学问/120 经济vs伦理/123 培训和研究/125 患者护理/128 痴呆症后记/132 第八章谈及死亡(一):规划生命尽头?/137 无须回避死亡/137 以波爱修斯的《哲学的慰藉》为例/140 系统性思考/142 七个策略/145 死亡的基本模式/149 两个最后的说明/156 第九章谈及死亡(二):恳求一种告别文化/159 社会任务/159 四个层面/162 医学及其他/165 宗教一瞥/167 老年自杀:医生允许帮助吗,应该帮助吗?/170 允许死亡/177 第十章生活和老年艺术的民主层面/181 参考文献/187 人物索引/193  前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公共领域中,老年及变老这个话题几乎得不到关注。从前,人口结构变化一直被回避,而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人口结构变化的不断推动下,情势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得不说,专业书籍及论文、报刊散文及文学作品再次面对这样的使命,即思考几代人之间的关系,思考个人、社会及政治可能的际遇、风险和冲突。但哲学界依然沉默。在哲学界大量参考文献中,“年龄”(德语为Alter,英语为age)这个关键词一次都不曾出现。   哲学家固然没有特殊的知识,他们只不过运用了所有人都有的理智和所有人都可以获得的经验。但他们却为理智与经验带来了方法上的训练。此外,他们还可以从丰富的传统中汲取概念、观点及问题意识。从前,特别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老年及变老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话题。很长时间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语言是拉丁语,在拉丁语中,“De senectute”(关于老年)是哲学经典话题或接近哲学的思考。人衰老了,还要疲于应付生命中的这个阶段,甚至要与这一阶段抗争,抗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不少。尽管这一现实一直以来都存在,但后来哲学对这一话题却避而不谈了。   哲学对此漠不关心的原因之一,是看问题角度的突然改变:在哲学领域中,“老年哲学”作为生活艺术曾占据主导地位。但义务伦理学(Pflichtenethik,也称为deontologische Ethik)先是占据了“老年哲学”在哲学领域中的地位,后来又完全将之排挤出去。此外,又出现一个瓶颈,即概念澄清及理论方面的讨论。因此,在生活经验上,也在相关的经验科学上,人们不敢给老年哲学以必要的关注。我想通过此书为老年哲学争取更广泛的研究范围。当然,这种尝试也吸收专业的老年学说。本书会就此拓展一些此前鲜被论及的观点和方法,或对已有观点作出不同评价。   15年前,我整合最初的一些想法发表了《老年伦理学:新学科的12个组成部分》(Gerontologische Ethik. Zwölf Bausteine fu??r eine neue Disziplin)一文。我在一个跨学科的“德国老龄化”学术小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过去几年中,我被邀请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进行演讲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便萌生了这种愿望,即将各种思考客观地联系起来,并在必要时进行系统性或方法上的完善。   我的主要问题是:在生活艺术范围内,究竟是否存在一种老年的和变老的艺术?如果有这种艺术,那么问题继续:个人和社会两方面是否理所当然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呢?这种老年和变老的艺术难道不是包括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的终结,也就是死亡过程和死亡本身吗?是否存在,或是否至少需要一种死亡艺术或死亡文化作为补充,在必要时我们也应该着手研究其在义务伦理学上的相关问题呢?   如果我们坦诚地活过,那么所有人都有许多关于老年和变老的体验,所以没有人会相信我在这里能说出什么全新的东西。这项研究并不寻求新的发现,更多的是开展一次特殊的探索之旅,这次探索之旅将尽可能地顾及更多的方面,当然也会随时强调我自己的观点。   请允许我再一次向优秀的同事们道谢,这一次,特别感谢莫里茨·希尔特(Moritz Hildt)博士富有智慧的评论,感谢彼得·柯尼希斯(Peter Königs)帮助我整理参考文献、人物索引并进行校对。   奥特弗里德·赫费(Otfried Höffe)   2017年秋写于图宾根            '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