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朗朗图书书店
  • 【假一罚四】画可以怨(精)/上海书评选萃李媛

【假一罚四】画可以怨(精)/上海书评选萃李媛

举报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可开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44739139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16.90 4.8折

定价 ¥3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7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2637046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汪悦进谈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新动向》;《孙良谈中国当代艺术之殇》;《汪涛谈中国文物在西方拍卖市场》;《洪再新谈日本收藏的中国古书画》;《徐小虎谈名画的真迹与伪作》;《黎鲁谈五十年代连环画的创作与出版》;《王亦秋谈连环画家的文化修养》;《日本崛起的历史画卷》……《画可以怨(精)》(作者阿城)收录了这些作品。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祖籍四川江津,生于北京。高中肄业。]968年至1978年在山西、内蒙古插队,又在江南农场做林业工人。1979年回北京,曾任《世界图书》杂志编辑。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处女作《棋王》。另有中篇小说《树王》、《孩子王》,短篇小说系列《遍地风流》等。 

      目录
      阿城、孙良谈绘画与材料
      白谦慎谈书法和精英文化
      孙晓云谈当下书法
      汪悦进谈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新动向
      孙良谈中国当代艺术之殇
      汪涛谈中国文物在西方拍卖市场
      洪再新谈日本收藏的中国古书画
      徐小虎谈名画的真迹与伪作
      黎鲁谈五十年代连环画的创作与出版
      韩和平谈《铁道游击队》连环画创作往事
      王亦秋谈连环画家的文化修养
      日本崛起的历史画卷
      画可以怨
      美人入画画入屏
      残山剩水有知音
      齐自石的“贵人”
      文人画的江湖
      一曲微茫度此生
      施蛰存先生的“发现之乐”
      傅抱石们面临的时代问题
      文徽明为谁作画
      编选说明


      内容摘要
       《画可以怨(精)》(作者阿城)是“上海书评选萃”系列之一。
      《画可以怨(精)》收录了《汪涛谈中国文物在西方拍卖市场》;《洪再新谈日本收藏的中国古书画》;《徐小虎谈名画的真迹与伪作》;《黎鲁谈五十年代连环画的创作与出版》;《王亦秋谈连环画家的文化修养》;《日本崛起的历史画卷》;《画可以怨》;《美人入画画入屏》;《残山剩水有知音》等

      主编推荐
      《东方早报》周日文化副刊《上海书评》是目前国内拥有影响力的书评媒体之一,上海书评选萃系列为该刊五周年精选集,共有八本:《画可以怨》《穿透历史》《都是爱书的人》《国家与市场》《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似是故书来》《兴衰之叹》《流言时代的赛先生》。艺术科学、苏东往事、藏书访书、经济社会、社科人文,你能想到的优选作者,你能读到的优选文章,尽在于此。    

      精彩内容
       阿城先生来沪,在文化圈颇为引人关注。以至于孙甘露先生从别的活动赶过来旁听,一进门就说有多少人羡慕他,想跟
      着一起来围观。阿城先生每回来.都会分析天下大势,然后讲几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一回,有画家孙良先生在,就聊起了物质材料对艺术的影响。他们二位从纸、墨、笔一直谈到透镜、
      装颜料的吸管,涉及古今中西,极具启发性。
      孙甘露: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幅大英博物馆藏的拈花微笑佛陀像,宋代陈用志的画,那个色彩和技巧跟传统
      中国画完全不一样,乍一看以为是梵高的作品呢。所以老听到有人说,西方现代的技巧传统中国画里全有了。
      阿城:台北故宫藏有一幅锦鸡图,黑底描金,可以归到现在说的漆画里面去。
      孙良:唐宋时代的有些佛像的画法跟后来的确是不太相同的,后来引发了日本的禅画和书法,它们是中国画的分支,但叉不是文人画的路数。宋代散落在海外的画,风格变化很多,包括泼墨、泼彩都有,但国内的正统教学里这类画看到的就不多。
      阿城:文人画已经被明、清整理出了一个绘画传统,尤其在董其昌那里。这个传统的规格很高,话语权很重,一
      直影响到我们今天。这个传统,核心人物是官和僚,我们常常忘了他们是官和僚.就像我们也常常忘了魏晋名士们也是官和僚。人在制度中,哪能不受气?反制度很难,总要有个出气口,可以排遣。
      魏晋名士是恶搞,隋唐开科取士,士的力气还是很大。宋以后士的力气小了,才转到诗和画。诗的地位很高,诗言
      志,士所为。
      诗和画,一定会被合流的。齐白石当年画得很好了,于是请教高人指点怎样才能更上层楼,陈衡恪,陈寅恪的哥哥,点拨说学诗,画有题诗,价格才会上去。齐老先生于是停笔学诗,果真如
      此。认真说,完备的文人画,重点在诗而不在画。诗可以达到很高的意境,这是读书人可以在心里傲视制度、皇权的一个方便法门,要知道,皇帝老子也得学诗啊!毛泽东写首诗,也得请人看看韵脚合不合。
      但是把眼界放开放远,会发现中国绘画传统不是这样的。
      我记得哪一年中央台要拍中国美术史大型专题片,编导是学美术的,他就跟我说中国绘画就是文人画。我说文人画好,但窄。
      文人画最初相当边缘,是读书人在书写之余用写毛笔字的方法画上几笔画儿,作为一种休闲和调节,苏东坡就是这样。本来不是主流,后来变成主流了,寄托了什么文人的胸中块垒啊,道德的追求啦,还有自然啊天人合一啊等等,越加负担越重。我跟他说中国美术主流是工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工艺美术)的,他不同意。我说如果你只讲文人画的话,中国美术传统会非常短暂,而且画法内容雷同性非常大,撑不起来。
      绘画最先是匠作,匠作重视材料,这颜料是从哪儿采的,石青、石绿、藤黄、赭石,都是从石头、植物里来的。
      还有用什么胶去调。孔子说过“绘事后素”,那是讲一个绘画的程序问题。弟
      子问他画画是怎么同事,老夫子讲了这四个字,文人争了很多年。文人不事工艺,争不清楚。这是讲春秋时期的绘画程序.线画完了之后,再用底色把线挤窄。文艺复兴的波蒂
      切利也是用这个方法。还有,画在什么质料上?有麻,有绢,还有漆底的,木底的,以及石碑——先用朱砂在碑上写,所以叫“丹书”,然后再刻。这些都是材料造成的传统。
      要说文人画完全没有工艺继承是不可能的,只是文人画的材料非常简单,其中还是有工艺的脉络。从工艺的角度去看中国的绘画传统和书写传统的时候,那个才是主流,我们才能对中国美术史有比较全面的看法。P2-4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