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朗朗图书书店
  • 【假一罚四】成人之道:《论语》导读高路著9787515337340

【假一罚四】成人之道:《论语》导读高路著9787515337340

举报

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1533734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17.80 6.4折

定价 ¥2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2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8680484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是针对这一要求进行编写的。
      本丛书摒弃以文言文字词解释为巾心的传统教学形式,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组织专题,以丰富的史料为论据组织论证,融品德、语文、历史教育于一炉,从而帮助青少年系统地理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等典籍,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本丛书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成绩,为高考作文提供观点和素材。
      高路著的《成人之道(论语导读)》为该丛书系列的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高路,生于1948年,曾任大学哲学教师。著有《儒家怎么说》《道家怎么说》《法家怎么说》《佛家怎么说》《跟孔子学做人》《跟老子学生存》《跟父母读中国智慧》《孝是最大幸福》《中国价值观》《改变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等。

      目录
      目录I _前言001 _一、成人:人生总目标002 _(一)理想与现实003 _议题1 生成的人007_议题2 理想的人010 _议题3 现实的人012 _议题4 真实的人014 _(二)君子015 _议题
                                                  
                                                  
                                                      目录I _前言001 _一、成人:人生总目标002 _(一)理想与现实003 _议题1 生成的人007_议题2 理想的人010 _议题3 现实的人012 _议题4 真实的人014 _(二)君子015 _议题1 君子与道德018 _议题2 君子与社会021 _议题3 君子与做人024 _议题4 君子与自我027 _(三)成人的地位及其意义028 _议题1 成人的地位031 _议题2 成人的意义033 _二、 仁爱:成人的起始034 _(一)仁是关爱之情035 _议题1 仁是真性情037 _议题2 仁的本质是爱039 _议题3 仁者何以不忧040 _(二)爱人041 _议题1 爱他044 _议题2 爱己046 _议题3 爱人是价值标准048 _(三)惜物049 _议题1 惜物力051 _议题2 惜民力052 _议题3 惜物是价值标准054 _(四)爱的原则性055 _议题1 爱的级差058 _议题2 父兄061 _议题3 严要求064 _(五)仁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065 _议题1 仁的地位068 _议题2 仁对成人的意义071 _三、秩序:成人的规矩072 _(一)礼073 _议题1 礼是规矩075 _议题2 礼的实质077 _议题3 礼的功用080 _议题4 礼的原则性082 _议题5 礼是价值标准084 _(二)理085 _议题1 礼是理087 _议题2 敬畏意识090 _(三)克己复礼091 _议题1 欲望094 _议题2 克己096 _议题3 克己与个人命运098 _(四)礼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099 _议题1 礼的地位101 _议题2 礼对成人的意义105 _四、开放:成人的胸怀106 _(一)公正107 _议题1 去私110 _议题2 正直112 _议题3 公平是价值标准115 _(二)宽容116 _议题1 包容119 _议题2 不苛求122 _议题3 不记仇125 _(三)忠恕126 _议题1 忠恕的内容129 _议题2 忠恕的特征131 _(四)开放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132 _议题1 开放的地位135 _议题2 开放对成人的意义137 _五、 志向:成人的导向138 _(一)道139 _议题1 道路142 _议题2 道理145 _议题3 引导148 _(二)志向149 _议题1 人生起于志151 _议题2 志于道154 _议题3 坚守到底156 _议题4 知其不可而为之160 _(三)奋发有为161 _议题1 自强165 _议题2 进取168 _(四)志向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169 _议题1 志向的地位172 _议题2 志向对成人的意义175 _六、勇敢:成人的力量176 _(一)无畏177 _议题1 勇是无畏的意志180 _议题2 勇敢种种183 _议题3 勇者何以不惧186 _(二)承担187 _议题1 职责190 _议题2 过错192 _议题3 生命195 _(三)见义勇为196 _议题1 敢于出头199 _议题2 敢于坚持202 _议题3 敢于反抗205 _(四)勇敢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206 _议题1 勇敢的地位210 _议题2 勇敢对成人的意义213 _七、自省:成人的督查214 _(一)严己215 _议题1 待人宽 责己严218 _议题2 严己得人心220 _(二)省察221 _议题1 反省224 _议题2 比对227 _(三)谦下228 _议题1 谦恭233 _议题2 谦虚236 _(四)改过237 _议题1 知过改过241 _议题2 知过不改,过上加过244 _(五)自省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245 _议题1 自省的地位247 _议题2 自省对成人的意义251 _八、快乐:成人的源泉252 _(一)学业253 _议题1 学习的价值256 _议题2 知之到乐知258 _(二)文艺259 _议题1 诗歌之乐262 _议题2 音乐之乐265 _(三)德行266 _议题1 仁者之乐269 _议题2 自由之乐273 _(四)生活274 _议题1 山水之乐277 _议题2 人情之乐280 _(五)快乐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281 _议题1 快乐的地位283 _议题2 快乐对成人的意义287 _九、治理:成人的环境288 _(一)社会289 _议题1 德治293 _议题2 教化296 _议题3 正名299 _议题4 榜样302 _议题5 人才305 _(二)经济306 _议题1 富民309 _议题2 减负312 _(三)民间313 _议题1 组织316 _议题2 示范319 _(四)治理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320 _议题1 治理的地位323 _议题2 治理对成人的意义

      内容摘要
       高路著的《成人之道(论语导读)》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论语》的辅助读物,引导学牛领会如何“成人”。成人,既是一个静态的理想目标,又是一个动态的现实过程。为了成为“人”,有素质的人,青少年需要从仁爱出发,爱己惜物;需要按规矩办事,克己复礼;需有开放的胸怀,行忠恕之道;需要树立志向,需要勇敢无畏,需要自我反省,需要身心快乐,需要贡献社会。本书结合史料,深入浅出地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这八点需要的成人过程,从而更有利于青少年读者的身体力行。


      精彩内容
       君子与社会君子上达,秉承天命,而不是下达,迎合社会。
      君子对上天负责,是自我信念的承担者,这就决定了君子的独立人格。
      君子不同流俗。世人奉行物质至上,求名逐利,君子不,“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君子追求的是道义而不是衣食……忧虑的是道义而不是贫穷;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丰盛,在居住上不追求华美。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打动不了他。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长主死了丈夫,刘秀跟她闲聊,把话头引到朝臣身上,察看她中意谁
      。公主说:大司空宋弘仪表堂堂,道德气度俱佳,群臣里没人能赶得上。不久刘秀召见宋弘。事先让长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刘秀对宋弘说:谚语道地位贵重了就要更换朋友,财富增加了就要更换妻子(“贵易交,富易妻”),这符合人情吧?宋弘答: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忘记,困难时的妻子不能分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回头对着
      屏风后面说:得,没戏了!(《资治通鉴》卷40)君子之交淡如水,社会往来干干净净。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为政》)周,严谨;比,亲密。君子正派而不与人勾结。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矜,慎重。君子把持自己而不争取私利,合群但绝不拉帮结派。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事情,君子也一样,但不同的是,君子不以私利为出发点,不与他人进行利益交换而互相勾结,君子的个人利益是在公众事业中实现的。人不可能没有倾向,亲近意见相同者、疏远意见不同者是人之常情,君子也一样,但不同的是,君子在一起不是为了私利,君子的群体不是利益同盟,只是意气相投罢了。君子有见解而无组织,其群体永远是暂时的。因此,君子行事光明正大,用不着藏着掖着,一切都摆在桌面上,“君子坦荡荡”(《述而》),做人堂堂正正。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看见司马侯的儿子,不由想起了他的父亲,悲从中来,抚摸着他的脊背流着
      泪说:自打他父亲死后,我就再也找不到可以共同事奉国君的人了!从前他父亲在前面倡导,我在后面响应;我在前面开始,他父亲在后面完成。我们俩联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唉,想起来真是令人伤怀啊!
      一个叫籍偃的人正好在旁边,问:怎么,君子也有同党吗?叔向是闻名诸侯的贤大夫,一向被视为君子。
      叔向正色道:君子只讲团结,不结同党(“君子比而不别”)。籍偃问:团结与结党有什么区别吗?叔向答:区别很大,以道义为准则合作共事,为国家出力,这叫团结;互相援助以加强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谋利而把国家抛在一边,这叫结党。(《国语·卷十四·晋语八》)君子与人相处注重和谐,但恪守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协调差异而不强求一致,小人强求一致而不允许差异。二者有原则区别,不容混淆。
      人生境界上,君子也有着自己的选择。孔子感到压抑。动了远走夷人生活的地区的心思,有人说那个地方太简陋了,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只要是君子去住,哪里还有什么简陋呢?差之所以变成好,是因为君子的境界摆在那儿。
      现代学者、画家丰子恺曾把人的生活分作三个层
      次,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分别对应衣食、学术文艺、宗教(信仰)。他把这形象地比作三层楼,说人生就是爬楼梯。人生欲强的人,不满足住在一层楼,想到高处看看,便爬上二层楼,人生欲更强的人还想体味得更多。于是爬上三层楼。这样的人做人很认真,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满足了物质享受还不够,满足了精神享受也不够,一定要去探求人生的究竟和真谛,搞清灵魂是怎么回事。丰子恺说,他的恩师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是这样的人。丰子恺的意思很明白,走得越高,做人也就越纯粹,享受的生活也就越多。
      君子往上走,不会满足于世俗世界。
      P18-20

      媒体评论

                                                                                          
                                                  
                                                  成,完成、实现。这里引申为生成,成人就是成为人。我们所说的成人,不是生物学、生理学概念,不是猿变成人,也不是少男少女年满18 岁进入成年人行列,而是指个人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人的理念的人。成人问题由孔子门下两个最有名的学生提出而经孔子给以说明。这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颜回,性格不同,旨趣相异。子路勇猛,尚武善问,功名心强;颜回文静,好读多思,安贫乐道,然而两人却有着同样的关注。先看子路。“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下文凡引《论语》,不再标注书名)子路请教,怎样才能成人。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在远见卓识上像臧武仲,在无私无欲上像孟公绰,又像卞庄子那样勇敢无畏,还要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作为制度风俗的礼和作为音乐文艺的乐加以陶冶,差不多可以算是成人了。这里孔子以四个人为例,每个人代表一个方面,来回答子路的问题。鲁国大夫臧武仲(臧孙纥)是智慧的代表。他曾在齐国闲居,国君齐庄公想结交他,赐给他一片土地作封地,被他委婉回绝。不久齐庄公被权臣崔杼(zhù)杀害,臧武仲因与齐庄公无瓜葛而得以保全。鲁国大夫孟公绰是善于控制欲望的代表。他出身鲁国三大权贵之一的孟孙氏家族,为了表示志节,将自己的姓改为“寡欲”。鲁国大夫卞庄子是勇敢的代表。他曾经获得一举刺杀两只恶虎的美名。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子路的同窗,是艺的代表,全面地掌握了儒家的功课“六艺”。然而,尽管把这四个人的长处合在一块,仍然不够,于是孔子又用礼乐来补充,这样差不多是成人了。再看颜回。“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说苑?辨物》)颜回问孔子:成人之道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成人出自人的本性真情,与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相一致,上合乎天道下符合人道,通达天地人间的根本道理,达到这一步可以称为成人了。见颜回有些茫然,孔子解释道:所谓成人,从认识上说,就是掌握了天道;从行动上说,就是实践仁义;从修身上说,就是用礼乐修养自己。孔子最后总结道:成人的行为,始终贯穿仁义礼乐。使自己的行为与天道合一,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孔子是因材施教,对象不同,解答自然也就不同:对子路谈得很具体,对颜回则很抽象,但意思是一样的,强调的都是人格的完善。成人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是哪一个方面突出,而是在所有项目上都达标,是全面发展的而且在每个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人。显然,孔子心目中存在着一种关于人的认识。它高于现实,代表着人的发展方向,是人的价值的终极目标。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处在向这一目标行进的位置上。马克思也讲成人,谓之“人的生成”。这是一个历史概念。他把迄今为止的历史称为“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上,尽管进步非常大,但以人的本质而言,人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人的高度,仍旧没有最后跟动物划清界限,因此还算不得人的历史。譬如,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并不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一种被迫的谋生手段;再如,动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人也往往为了眼前利益牺牲掉长远利益,这些都是人性不完善的反映。这说的是社会历史,生活中类似现象同样存在。譬如软的欺负硬的怕,譬如路遇不平躲着走,譬如见死不救见难不帮见危不扶,如此等等,表现的都是趋利避害、弱肉强食的动物性。因此人虽然在生物学上已经完成了从动物向人类的转变,但在哲学社会学上人仍旧行进在摆脱动物性的路途上。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在人的生成这个平台上,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建构人的本质的实践,历史是人成为人的历史。这个过程很长很艰难,直到共产主义才能画上句号。马克思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人的生成,孔子则是从个人努力的角度讲人的生成,角度不一样,但都把人看作一个过程。人在人类历史的路上,也在个人进取的路上。成人是进行时。成人具有发展性。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