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咚友图书专营店
  • 正版现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关键工艺与技术朱建新,刘慧,曲克明等著978756703311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新华仓库多仓直发
图文详情

正版现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关键工艺与技术朱建新,刘慧,曲克明等著978756703311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新华仓库多仓直发

举报

新华正版保障 多仓发货售后无忧 支持开票 团购请联系客服R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ISBN:  978756703311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售价 189.48 7.1折

定价 ¥2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7-05

    数量
    库存1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8.83% (1752笔)
    好评率
    99.89%
    发货时间
    14.15小时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工程技术
      货号:
      12911581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特点与关键水处理技术第一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第二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第三节环境因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净化效率的影响第四节有机碳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净化作用的影响第五节好氧反硝化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研究进展本章参考文献第二章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膜培养与调控技术第一节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负荷挂膜技术第二节 不同有机碳源及C/N对生物滤池净化效果的影响第三节 干露时间对生物膜净化效果的影响第四节 水温、溶解氧和pH等环境因子对生物膜影响的实验研究第五节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和应用第六节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分析13本章参考文献第三章养殖水净化处理技术优化第一节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海水循环水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第二节电流密度对电化学处理养殖废水效率的影响第三节电化学同步脱氮的响应面优化与验证第四节基于好氧反硝化反应器的海水脱氮性能及其动力学特征第五节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反硝化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本章参考文献第四章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水质净化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第一节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应用研究第二节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第三节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应激反应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237第四节墨瑞鳕循环水养殖系统不同生物滤池深度对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50第五节不同有机碳源对牙鲆幼鱼循环水养殖效果的影响第六节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参数的测定本章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概述(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特点工厂化水产养殖(industrialized aquaculture)又称为陆基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工业化养鱼等,以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水产动物为特征,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滩涂及内陆地区。由于养殖活动在人工搭建的厂房中进行,一般具备比较好的温度、光照和水质调控能力,因此工厂化养殖比传统的池塘和浅海养殖在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的工厂化养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约10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的20年,主要是利用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和工业余热养殖草鱼、罗非鱼、鲑鳟、鳗等淡水鱼,养殖模式主要集中在初级集约化流水养殖和控温流水养殖。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大菱鲆的引进及“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养殖模式的开发,我国的工厂化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期,养殖模式以控温流水养殖为主。2009年,全国的工厂化养殖产量已经达到28.2万t,位列世界第一;仅山东、天津、河北、辽宁、江苏等北方沿海5省市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规模就达到养殖面积522万m2,产量3.88万t。2020年,全国工厂化水产养殖总水体为9744万m(其中海水3941万m,淡水5803万m),总产量达到62.8万t(其中海水32.5万t,淡水30.3万t;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等,2021)。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RAS)是在工厂化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养殖模式,以养殖水体的循环再利用为主要特征,除了具有工厂化养殖的各种优点以外,还在养殖废水处理、减少养殖用水量和尾水排放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循环水养殖通过供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多种设施设备的协调运行,几乎可以实现全部养殖水体的反复循环利用,因此在节约控温能耗、降低环境污染和防病抗病等方面比工厂化养殖更胜一筹。循环水养殖需要综合运用一整套水质净化处理设备,其工艺设计涵盖了流体力学、生物学、机械、电子、化学、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手段。一套完善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图1-1)可实现对水温、溶解氧、营养盐等水质指标的全程可控,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系统中90%以上的水循环再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实质是以工业化、现代化手段支撑和优化养殖生产过程,尤其是通过养殖全程水环境调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温度、水资源和空间资源等外界条件的限制,实现全年多批次连续养殖生产,从而能够完成反季节生产和错峰上市销售,因而能够赢得市场先机,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良好的生产性能与其高度可控条件下的集约节约特性是密不可分的。按照单位养殖水体计算,循环水养殖的水产品产量比传统工厂化流水养殖高3~5倍、比池塘养殖高8~10倍,养殖生物成活率提高10%以上,渔用药剂和化学试剂使用量减少近60%。全方位的指标和性能优化,使循环水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保障。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通过对养殖用水进行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脱气增氧等一系列处理,使全部或部分养殖用水得以循环利用;在优化调控养殖生物生活环境的同时,通过自动投饵机等设备的使用,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循环水养殖不但集渔业工程与机械装备技术、新型生态环保材料、微生态调控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于一体,而且由于养殖过程全程受控、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小,因而具有节水、节地、节省控温能耗、养殖环境稳定、生物生长速度快、养殖密度高、产品绿色无公害等显著优势,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潜力的养殖模式和投资方向”。

      精彩内容
      本书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主要特点和技术工艺,重点介绍了系统当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水处理工艺相关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国内外循环水养殖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本书旨在宣传和推广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引导更多学界和产业界同仁共同关注这一方兴未艾的技术密集型养殖模式,以凝聚各方力量联合攻关,共同推动相关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