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中国思想简史(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9787550288102 武内义雄

中国思想简史(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9787550288102 武内义雄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50288102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16.20 2.4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14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0445377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武内义雄著汪馥泉译的《中国思想简史(精)》是武内义雄思想史研究集大成之作,也是他所有著作中最著名的一本,读者极广。有别于传统的以不同哲学体系连续记录中国思想史的其他著作,这本书旨在阐明思想发展的具体过程,同时讲述儒家思想(特别是宋学)对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民主人士、翻译家汪馥泉对此书大为赞赏,悉力翻译成信雅晓畅的中文,从而受到世人很高的评价。本书与其后出版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并称划时代著作。

      作者简介
      汪馥泉(一八九九年—一九五九年)曾用笔名馥泉、正禾等。浙江杭县(今余杭)仁和镇上纤埠人。中学毕业於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一九一九年东渡日本留学。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翻译家、编辑家和出版家,同时也是教授、学者、语言学家、教育家、文翠研究会会员,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

      目录
      绪论
      古代期(上) 诸子时代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民族信仰
      第二章 孔 子
      第三章 孔门的两个学派
        第一节 孔门诸弟子
        第二节 曾子学派
        第三节 子游学派
      第四章 墨子及其后学
        第一节 墨翟
        第二节 三墨
      第五章 老子及其后学
        第一节 老子
        第二节 关尹
        第三节 列子
        第四节 杨朱
      第六章 稷下之学
        第一节 齐的稷下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春秋之学
        第四节 邹衍
        第五节 田骈与慎到
        第六节 管子之书
        第七节 太公书
        第八节 稷下的墨家
        第九节 稷下学士分散
      第七章 庄周及其后学
        第一节 庄周
        第二节 庄周后学的复性说
      第八章论理学(43)的发达
      第九章 荀子及其门下
        第一节 荀子
        第二节 浮丘伯
        第三节 韩非
        第四节 李斯
      第十章 秦代的思想界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易》之儒教化
      古代期(下) 经学时代
      第十一章 前汉的经学
        第一节 易学
        第二节 鲁学派
        第三节 齐学派
      第十二章 后汉的经学
      第十三章 两汉的诸子
      中古期 三教交涉的时代
      第十四章 从儒教到老庄
      第十五章 从老庄到佛教
      第十六章 道教之成立
      第十七章 经学之统一

      内容摘要
       武内义雄著汪馥泉译的《中国思想简史(精)》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中国思想简史》按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史。除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重视的儒家学说、宋明理学之外,本书对以往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学派、两汉经学,有精到之论述。以“流派”为梳理中国哲学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读者把握。对中国哲学史之分期及演进过程,有独到之见。

      精彩内容
       第二的“行”,据《大戴礼》的说明,有如是孝悌,也有如是礼。试看《论语》中“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话,也可以明白,孝悌是孔门诸行中最重要的。所谓孝悌,也不是离开了礼的“行”。《论语·为政》篇中,孔子回答孟懿子的问孝说,“无违”,更为樊迟说明“无违”。他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是表示,孝也是依着礼来实践的。由这一点来推测,悌,是顺礼而事兄。可以说,一切的行为,都是顺着礼
      的。因此,孔门的“行”,说是孝悌,或者说是顺礼,是一样的。总之,孔门的“行”,如举其根本点,当归于孝与悌;用概括的话来讲,人们的一举一动要当于礼,如其不当于礼,便不可动。
      第三的“忠”与第四的“信”,原本训为“诚”;但两者的概念,实自有别的。先就其文字的构造来看,“忠”字是由“中”与“心”两个字构成的,是人们内省自己的心,不欺瞒自己的意思;“信”字,是结合“人”与“言”两个字的,是人履行对于别人约定了的话而不欺罔的意思,因此,两者原本都训为“诚”;但是,前者表示不欺瞒自己,后者表示不欺瞒别人。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这一节,最明白地显示了这两个字的意义。前者是在自己的心中内省而谋的,后者是对于别人尊重约言的。孔子的仁
      道的精神,说尽于这两个字,这也不是过分的话。孔子以为,自己内省而尽忠,是仁道的第一义,所以他的门人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所谓忠,是自己内省了而直觉到善恶;所谓恕,是以自己的心忖度别人。这虽则是两个作用,但是,两个作用集合在一起,便成了实现“仁”的方法;作为践行“恕”的前提,得先践行“忠”,所以追溯到所谓“忠恕”的根本,只是一个“忠”字。直觉到仁道的主观的功夫,只是一个“忠”字,这已在上面叙述过了;把它在社会上实现出来的第一要
      件,是人人互相重“信”。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有一次,门人子贡“问政”,孔子回答他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再问,如
      其万不得已,在这三者之中,要割爱一项,那么,应该割爱哪一项?孔子回答说:“去兵。”子贡再问,其余的两项中,如其万不得已还要割爱一项,那么,应该割爱哪一项?孔子回答说:“去食。”“兵”与“食”,虽则是国家社会的存立及民生的生活上必不可缺的,但是,孔子却更重视“信”,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由这一段话来看,可以明白,孔子是如何地重视“信”了。
      上面,对关于文、行、忠、信的四教,作了概括的说明;这里,我们试研究其相互的关系,以显示孔子的教育的一斑。孔子是把《诗》与《书》当作两部教科书来教导
      门人的,其中《书》是辑集前代帝王的誓诰的,先圣的训戒特别是周公的教训收集得很多,所以孔子是由《书》引导他悟得周公的理想的。
      P16-17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