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梁启超修身讲演录(精) 上海古籍 9787532587933 梁启超

梁启超修身讲演录(精) 上海古籍 9787532587933 梁启超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ISBN:    978753258793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ISBN:  978753258793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32.50 5.0折

定价 ¥6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12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0233074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梁启超修身讲演录(精)》收入了1914年至1927年的31篇讲稿。

      目录
      导读
      知命尽性
      1914年6月21日在孔教会之讲演
      君子之养成
      1914年11月5日在清华学校演说词
      在蔡松坡先生追悼会场演说词
      1916年12月14日
      在上海南洋公学之演说词
      1916年12月15日
      人格之养成
      1916年12月15日在上海青年会之演词
      良能增进之教育
      1916年12月21日在江苏教育总会之演说
      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
      1917年1月10日在清华学校之演说
      在各学校欢迎会之演说
      1917年1月15日在江西会馆
      学生之自觉心及其修养方法
      1917年1月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演说词
      在南开学校演说词
      1917年1月31日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1921年12月21日北京哲学社公开讲演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1922年4月10日在直隶教育联合研究会讲演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1922年8月5日为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学员讲演
      1922年8月6日在东南大学为暑期学校学员讲演
      美术与生活
      1922年8月12日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讲演
      敬业与乐业
      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讲演
      什么是新文化(科学的理解与自律的情操)
      1922年8月31日在长沙第一中学
      为学与做人
      1922年12月27日为苏州学生联合会公开讲演
      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
      1922年在南京金陵大学讲演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1923年1月9日为东大国学研究演讲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1923年1月13日讲演
      怎样的涵养品格和磨练智慧
      1924年6月在清华学校讲演
      政治家之修养
      1925年12月为清华大学政治学研究会所作讲演
      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
      1926年11月
      蔡松坡与袁世凯
      1926年12月25日在清华大礼堂讲演


      内容摘要
       梁启超终身服膺传统的修身之学。他不仅身体力行,还以讲演的方式在中国各大学校、学会宣扬修身的学问。《梁启超修身讲演录(精)》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修身方面的讲演稿,几乎包括了他中晚年所有的此类文稿,时间跨度为1914年至1927年,共31篇。内容主要涉及梁启超的人生观、修身思想。其中,《治国学的两条大路》和《读书法讲义》(节选)等篇目谈到了研究学问的方法;《在清华学校之演说(学生
      自修三大要义)》、《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演说词(学生之自觉心及其修养方法)》、《在南开学校演说词》等篇目谈到了具体的修身方法;《“知不可为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美术与生活》、
      《敬业与乐业》等篇目谈到了他“趣味主义”的人生
      观与美学观;《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系统阐发了他对王学的理解。


      精彩内容
       知命尽性1914年6月21日在孔教会之讲演题解:1914年6月21日,梁启超在上海孔教会发表讲演,听众为孔教会会员。讲演词后发表于26、29日《申报》。孔教会1912年戍立于上海,以“昌明孔教,救济社会”为宗旨,发行《孔教会杂志》作为机关刊物,康有为任总会会长,梁启超为会员之一。康有为视孔子为教主,希望推行孔教来达到“保国、保种、保教”的目的;梁启超与乃师有所不同,重视孔子的修身思想,认为“孔子之道,重在修身”,希望人人成就君子人格,从而达到安顿社会的目的。而欲造就君子人格,“知命”为其重要条目(因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他认为,此“命”不是指命运、命定之“命”,而是指天命我之性。“知命”,就是知我之本能(梁启超所谓本能,不是现在习用的动物性的生存本能——对于人而言,此属于“欲望”的范围——而是指人的道德本性,即孟子说的“良知良能”);“尽性”,就是保存、发挥此本能。人人尽其性,则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孔子之道,日用平常,如斯而已,故不需要将其打扮成西方之一神教。
      启超忝在本会会员之列,事冗罕至,歉甚。今日承召讲经,自愧学殖荒落,未能发挥圣道,固辞不获,敬就圣经所恒书“知命尽性”四字,敷陈其义,就正于诸公前。性命之学至宋元而大盛,凡所发问,启超何敢望万一!但静观世变,觉天下之足以供吾人受用者,不外此二字。《论语》末章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足见“命”为孔教最精微之理。《墨子‘非命》篇所云,老庄所力辩,不厌求详,尤见命学关系之重。子所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二字,乃孔子立教之名称,即人格也。“君子”既为人格,而命学又最深,不知命即无以为君子,然则全世界之合人格者不其少哉?不知孔子之所谓“命”,乃人人所当知而且易知者,固不必如宋儒理气之说过于深,且不似庸人吉凶祸福之说之近于妄。《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命者天命,天命即性也。人之性受于天,天之所
      命即成为人之性。性者非他,宇宙间一切物类之所同具也。附子性热,大黄性凉,砒霜性毒。故性者又本能之谓,知命者,即知天命我以何种本能。就此本能保存而发挥之,是谓尽性。孔子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与赞天地之化育”也。世界上进化之极点,可一言以蔽之日:人人各尽其本能而已。世之人则不然,往往不但不能尽其本能,而反戕贼之,抑或舍弃其本能而强为其所不能焉。此即孔子所谓“不知命”也。夫人之生斯世也,一
      面须求有利于世界,一面须求有利于自己。此人人之本分,抑人人之所能也。不知命者,恒以现在之地位为未足,而妄求不可得之境,富贵利达,宫室妻妾,日系于胸,其终也,无往而不失败。居常戚戚不安,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